猪的育种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 :猪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23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的育种技术,欧美国家长期领先于我国,所以从国外引种成了常态.近年来,国内有些大型养猪公司,在内部需求的驱动下,加大了对育种的投入,建立了较强的育种团队,开展了育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我国基于大公司猪育种的技术和成效与国外公司的差距正在缩小,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赶上或超过国外种猪公司,改变我国猪遗传进展过度依赖进口种猪的现状.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养猪业快速发展,母猪繁殖力由于受重视程度较高而提升较快;现代母猪越来越高产.特别是在过去的20年里,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得到大幅度提高(2020年, InterPIG成员国中有10个国家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超过14头/窝,丹麦最高,达17.5头/窝).由此也使得新生仔猪体重不足的现象在一些猪场也越来越普遍.而仔猪从出生到断奶又是猪一生中最危险的时期之一,大多数InterPIG成员国(InterPIG是一国际养猪经济团体)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均超10%;也就是说,有超过10%的出生活仔猪在断奶前死亡.断奶前
期刊
在一些商品猪群中清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一项颇有前景的成就,对其他猪群也是同一个目标.其中存在一个挑战是PRRSV会导致猪只的持续感染,而且这很难被检测到.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马塞洛·阿尔梅达告诉《今日猪健康》杂志说:“从利润和动物福利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猪只能尽快被清除该病毒.”然而,有许多因素会干扰或破坏这一目标.
期刊
明尼苏达大学Montserrat Torremorell博士教授研究称,建立有效的内部生物安全措施对于切断母猪场和育肥猪场之间的流感及其他病原体的循环传播是至关重要的.rn这位教授在最近的Zoetis Peer Circles网络研讨会上解释说,外部生物安全的目的是防止病原体进入猪场,而内部生物安全的目的则是防止病原体在猪场内部和猪场之间传播.Torremorell博士认为,如果没有适当的内部生物安全措施,仔猪将不可避免地将疾病带到育肥场,这也同时增加了母猪场的疾病感染风险.
期刊
人 工 授 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以人工的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原精液,经检验、稀释、分装等过程,处理成一种精液产品,然后将这种精液产品在雌性动物情期输入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以其能最大限度发挥种公猪种用价值、减少疾病尤其是生殖疾病的传播、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等优点获得广大养殖者的青睐.猪人工授精技术已经在我国应用和推广了50多年,其在养殖企业中的应用已趋于成熟.
期刊
1 猪流行性腹泻临床流行特点rn引 起 猪 病 毒 性 腹 泻 的 病原很多,比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猪轮状病毒(RV)等.造成临床猪只腹泻的病原性因素较多,近年来伴随着常规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有很多腹泻相关病毒的检出,且广泛存在和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目前我国和美国的TGEV的临床检出率已经非常低了,PDCoV和RV在临床保持着一定的检出率,且RV的检出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二者对临床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RV变异性非
期刊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中,重大疫病的流行可造成产业巨大经济损失,包括2006年暴发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11年底开始的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猪伪狂犬病,特别是自2018年8月以来,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非洲猪瘟疫情使我国养猪业遭受重创.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在环境中可长时间存活,难以清除,且目前无疫苗用于预防,因此,非洲猪瘟病毒将与其他疫病一起继续威胁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
期刊
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在养猪发达国家,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超过90%,在我国规模化猪场普及率也达到80%以上.猪精液冷冻保存技术让精液摆脱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为良种公猪的应用和人工授精技术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但目前猪冻精技术在国内发展是方兴未艾,真正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文章结合猪冷冻精液的发展历程,对该技术在国内面临的问题进行初步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猪冷冻精液技术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党的十九大确认“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了面向2035的远景规划.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连续两年达到1万美元,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养猪产业发展程度与国外对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快马加鞭,追赶国际发达水平.
期刊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