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区域农业发展 创新专业教学改革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oxian198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中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关系的客观分析,阐明农业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和系统的技术服务,提出了以区域农业发展为基础,专业课教学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合理调整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符合地区实际的教学内容,依托当地农业发展、强化学生实践,实现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进而推动区域农业的科学发展,全面实现职教中心的办学目标。
  关键词:校农合作;技术服务;实践教学;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1-03
  农村职教中心办学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服务当地三农,支撑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农村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逐步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实现了农业的蓬勃发展。新兴农村产业结构与贫乏的专业技术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缓解这一矛盾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农村职教中心的身上。二十几年的专业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依托当地产业、服务当地产业、引领当地产业,做到产教结合,才能体现农类专业办学优势,彰显农类专业的生机与活力。
  一、农村产业发展与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关系
  “农村产业”和“农类专业课教学”本是两个不同的行当,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农类专业必须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与农业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技能人才。一方面,农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人才,农村产业的多样化、集约化经营加快了农类专业课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通过专业课教学改革可以培养出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并推动农村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一)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支撑了区域农村产业的科学发展
  农类专业课教学在引领农村产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农业产业发展指引方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种植新技术不断改进,种植新品种不断推广,“嫁接”“保护地栽培”“无土栽培”“生态农业”“绿色栽培”等新的种植专业术语让传统的农民无所适从,种了几辈子的地,突然间啥都不懂了;“津研系列”“泰丰园系列”的黄瓜品种,“辽椒系列”“长甜系列”的甜椒品种,“L401”“L402”“以色列”“金棚系列”的番茄品种等成百上千的新品种摆在农民面前,他们无从选择。哪个品种更适合自己的土地,哪个品种高产抗病,更适合区域栽培,他们满眼迷茫。作为农村职教中心的专业课教师,需要了解地域农业特点,引领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地域农业发展指明方向,为当地农村量身打造一套科学的农业发展方案,这是农类专业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生产者绝大多数都是文化层次低的农民,在过去他们凭靠勤劳和智慧推动着中国农业的缓慢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产业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历史的生产方式和生产中积淀的经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他们需要新知识、新技能的引领;传统的生产个体,难以抵御市场竞争的风险,自身专业技能的缺乏,使他们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常常力不从心,他们迫切需要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来提升自身的素质,需要规范、及时、科学的专业技术服务来助推农村产业的发展。县级职教中心的地理优势、技术优势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可能。
  3.为农业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从农业产业的整体来看,传统农业面临重大挑战,诸如:种植手段现代化,品种选择科学化,生产加工规范化等。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农村产业的良性发展,而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农民通过短时间的培训所能领悟和解决的。这需要大量的懂技术、有思想、肯吃苦的专业人才投身农村产业发展,通过他们的传、帮、带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县级职教中心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对故土的情感,这些孩子学到技术后投身农村产业的可能性最大,所以说职教中心为农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较其他学校更为可能。
  (二)农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基础
  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突出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产业的发展为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受传统思想的舒服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从事农村产业的人地位卑微,所以希望走出农村到城里去生活,只有这样才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因而农村的家长反对孩子学习农业技术。农村产业不需要文化和技术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人们不愿意学习农类专业技术。随着农村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严峻的现实在向传统意识做着无情的挑战:诸如都同时种黄瓜,传统的做法是春育苗、夏栽植、秋收获;新的栽培技术是在温室内育苗、移栽,嫁接立体式栽培、无土栽培等,这些栽培技术蔬菜不但高产抗病、效益也是可观的。但这些技术农民不懂,这时他们迫切需要掌握新技术,他们就会主观地、自发地去认可农业专业技术的重要性。新的专业技术在农村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对老百姓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这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接受农业技术教育,也使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成为可能。
  2.农村产业的发展为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农业技术教育需要充分的实践做支撑,而中国现在的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职教中心,学校现有的实际操作条件难以满足专业课实践的需要,尤其是蔬菜专业。由于房地产业的兴起,学校很难再拥有一块成规模的试验田让学生在学理论的同时也能亲自实践操作。正是农村产业的发展,才使农民对专业技术有了迫切的需求,使得农类专业课实践教学和农村产业互相“牵手”成为可能。诸如:在讲授蔬菜病虫害防治时,就可以把学生带到附近农民的蔬菜温室大棚,进行现场诊病、现场治病。这就学校而言收获的是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学生而言学会一种或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就菜农而言他们获取的是免费的技术服务。再如:讲黄瓜嫁接时,我们可以到农村温室大棚和菜农一起进行嫁接,让学生在生产中掌握技术,在和农民一起劳动中推广技术。劳动中学生不仅品味到学会一门技术的快乐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及时把我们所教的专业知识转化成了生产力。可以说农村产业科技化发展为农村职教中心修建提供了一个更广泛、更经济的实训基地。   3.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产业逐步呈现“科技主导、技术支撑”的态势,农村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许多实际问题,成了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崭新课题。因为温室大棚的大面积修建,逼迫我们尝试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随着农产品深加工对原材料需求量的增加,就需要农村科技工作者尝试推广更高产的新品种和研究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新技术。正是农业生产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给我们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给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可以说农村产业科技化进程推动着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
  二、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区域农业相融合应该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情感障碍与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关系
  现在的学生大都对农村劳动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怕脏、怕累、怕没面子;农民对职教中心的学生存在偏见,好逸恶劳、没有能力;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规范的技术教育、系统的纪律教育,让他们从心里树立责任意识、荣誉意识,切实把实践教学活动当作职教学生服务当地农民的神圣使命,重塑自己的良好社会形象,做到积极主动,自觉实践。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从最简单的做起,保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做好,确保农民满意,从而逐渐取得农民对我们的信任,消除农民的疑虑,支持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改革。只有学生有热情、农民肯欢迎,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二)专业课设计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不能单纯的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数量,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设计专业课的内容,农民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讲什么,农民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就什么时候满足。这样就增加了专业课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农村职业教育要培养实用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专业课内容设计是关键。原来很多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已经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符或者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没有实际作用,不能适应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在农类教学改革中,我们要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编排校本教材,并及时补充新的蔬菜栽培技术、引进新的优良品种,使教学更具针对性,科学地将农业类专业课程按实际需要,设置科技含量高的现代种植技术、现代养殖技术和农村家庭经营三个综合性专业课程群。做到在学校所学的到家里就能用得上,课堂上所讲的到农村就能实践,这种与当地农业发展高度吻合的专业课教学,学生才能喜欢、农民才受欢迎,社会才会认可,农类专业教学才会有生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关系
  在教学模式上,专业课教学要坚持走实践教学的思路,把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充分结合,这种结合的最有效切入点就是“校户合作”。我们在专业教学改革中要选择一些有规模、有基础、有认识的农户签订长期的实训协议,形成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专业教学项目,到农户家中边学技术边实践,边实践边培养职业感情,这样就能实现教学中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职业教育的真正魅力就会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四)学生专业实践与区域生产规律的关系
  蔬菜专业课教学实践主要在田间、温室、大棚中进行,受时间季节的影响较大。加之辽西地区十年九旱的实际。因此要让学生学到真正的实用技术,必须根据地域生产规律,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抓住各种蔬菜栽培季节,充分利用广大农村的生产现场进行专业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总之,现代农类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和当地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才能满足农村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因此,要及时删除旧知识,增补生产一线和社会需要的新知识,让教学内容真正“鲜活”起来,实现实践教学求新、求异、求变的特点。使得农类专业教学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劳动者、科技领头人,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发展服务。
  作者简介:苏秀霞(1965-),女,高级讲师,从事园艺专业课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小浦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始建于1990年,三易其址,现在位于长兴县小浦镇浦长大道109号,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标准化乡镇成校,2015年被评为湖州市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建筑面
德育课堂,就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索生活意义的课堂。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教人学会一些谋生的工具性知识和本领,它关注的是使人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在生活中有什么
新时代是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有利于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在新时代下,我们首先要分析小学阶段体育老师专业成
丹阳市第九中学坐落于丹阳市西郊,是丹阳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领衔学校、理事长单位,学校为江苏省示范初中、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127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进行径向滑动轴承的稳定性研究的结果:内容包括:通过对圆柱、椭圆、三油楔以及可倾瓦等滑动轴承稳定性的计算及分析,研究了上述轴承在一定的参数和工况下
本文主要阐述了亚光ZT-14S3自动生物组织脱水机维修与保养策略,当前,亚光ZT-14S3自动生物脱水机经常出现卡缸的情况,或是电器触点不稳定和线圈有松动的现象,如果没有及时盖缸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铰接柱脚的消能减震设计问题已取得突破,但是剪力墙的同类问题还待研究。剪力墙平面内刚度很大,不能直接做成基底铰接柱脚,但其刚度可通过转换层来降低。
语文课程目标其中一个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教师也应该转换自身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语文教学方式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鲁迅先生说过:“读书须
建立合理可信的大坝变形监控模型对科学有效地分析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和准确可靠地评估大坝工作运行状况意义重大。通过EEMD算法分解大坝变形量,得到代表不同特征尺度的本征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