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整治研究现状与困境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2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恒春,(1991-),男,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摘 要: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载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合理配置和使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以上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选取了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明港镇为案例,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书籍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该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方式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案设计,整治理论、指导思想及保障机制等,确保明港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
  关键词:明港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土地整治
  一、城镇化建设用地土地整治相关理论概述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土地整治即本着实现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使得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更加的合理化,使土地的利用更加生态安全的目的,对于某一区域内利用效益低、利用效率低、未利用以及利用不合理的以及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而损毁的土地进行的综合整治活动。
  二、明港镇建设用地整治研究
  1.明港镇建设用地在利用方式上过于集中,存在布局结构不合理
  明港镇建设集中在农公路,军民路,杨楼这三块,两大商场,两个大型宾馆,以及明港镇重点高中,以及信钢钢产等,但是联系过于紧密,没有一定的相互分离,反而出现了规划建设的问题,经济的发展过于依靠中心的区域,忽视了周围建设用地的发展,造成大量建设用地的闲置,使其它用地的作用没有得以实施利用。
  2.城镇建设用地集中于城镇居民住宅区的建设,布局缺乏规范化
  随着城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对于住宅需求越来越高,政府在政策上支持住宅区的建设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但调查发现,在明港镇北段,很多居民没有任何的规划,住宅都是由自己所建,而且每人拥有独立的院落,其住宅面积也达到将近两百平米,远远超过河南省以及地区每户的住宅面积。
  3.城镇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矛盾
  从明港镇自身实际情况来说,城镇居民60%以上都使用的是自家的宅基地,另外一部分,居民中占用的是耕地及相应的农用地,而在政府征收過程中,大部分是耕地,随之取代的是用于城镇化及其他用途的建设。
  4.城镇化建设用地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信钢钢产位于明港镇中心段北段,该炼钢厂对于城镇建设的发展,缓解城镇人民的就业压力以及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在城镇建设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环境和土地严重的污染,表现为以损坏环境为代价的争取经济利益的增长。
  三、关于明港镇城镇建设用地土地整治的政策建议
  1.首先在思维上应该树立科学的土地整治观
  第一、土地资源是稀缺资源,要立足于实、立足于效
  在城镇建设用地的整治中我们要本着节约土地、高效利用的思想,明港镇在城镇建设中更应落实在这一思想观。
  第二、要尊重自然规律,有土地持续利用的意识
  明港镇在城镇建设用地的整治中要树立生态的稳定性、满足后代人的需求、实现对自然的公平性、对人类的公平性意识等。
  2.方法上多管齐下
  第一、建设用地的土地整治要科学规划、立足实际。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和区域内的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城镇本身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定位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时,我们要根据城镇各功能分区的实际情况,科学的统筹区域的规划。
  第二、坚定不移的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城镇建设用地整治。针对明港镇在城镇建设发展整治过程中出现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做法应该转变为根据空间的规划制定,并结合改善自然条件和景观、城镇建设用地的整治并根据-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
  3.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创新
  第一、首先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整治还处于初始阶段,城镇建设用地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尚且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经验指导。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从中央到地方不同层面的制度规范。同样,明港镇在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土地整治过程中也应该建立完善的政策规范,包括不同层面,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等,只有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导向,才能达到资源配置最大化。
  第二、明港镇可以实施“城镇建设用地整治的市场化”。针对明港镇城镇居民住宅区建设出现的布局不合理,以及其他区域建设不合理的现象,可以实施城镇建设用地整治的产业化运作,通过调动城镇的居民、工业企业等其他的社会经济组织投入到建设用地整治,在推动城镇不同群体参与土地整治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激励不同的群体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也使得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整治更加科学有效。
  4.积极开展城镇不同区域建设用地的整治
  在明港镇建设用地整治过程中,应该运用各种方法技术加强总体结构性,这样不仅能够缓解明港镇军民路和杨楼的人口和交通压力,而且有利于带动其他方位的发展,这也能构成整个清晰的明港镇形象,维护明港镇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同时,城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由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社会性和生物性代表着一个城镇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二者的融合与协调不仅是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因而明港镇在建设用地整治过程中也要维护绿化带以及人文和山水格局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不仅追逐城镇发展,更要体现明港镇本身的文化特色。   四、本文结论
  本文围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整治这个主题,在查阅相关理论、文献以及阅读大量书籍后,了解了城镇建设用地整治的背景和意义,在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文献后,立足于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实际情况,调查了明港镇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明港镇建设用地的整治模式,在实施的法律政策,体制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阐述,以达到明港镇建设用地的集约高效的利用,更好的实现经济、环境、土地资源等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冯文兵.基于生态环境视角的土地整治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2] 杨艳艳.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配置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3
  [3] 赖玉莹.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整治研究与运用[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3
  [4] 王贵春.小城镇土地资源利用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5] 陈关球、吴次芳,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问题剖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
  [6] 张旭斌.小城镇发展十地集约利用问题中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7] 李晨.土地整治规划尺度差异及统筹协调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8]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經济地理,2011,31(10);1718-1722
  [9] 宋戈.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4
  [10] 将省山、刘守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广东省为例[J].开放导报,2008(1);20-22
  [11] 乔国华,宋均梅.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内涵阐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2);22-24
  [12] 谭峻.台湾地区市地重划与城市土地开发之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1(5);58
  [13] 严金明,夏方舟,李强.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
  [14] 陈百明,谷晓坤,张正峰.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J}中国土地科学,2011,(6);10-14
  [15] 张正峰.土地整治可持续的标准与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7);1-7.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王艳平(1967.8-),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工作单位淄博市创业促进办公室。  摘 要:本文在对淄博市青年创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制约淄博市青年创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并从营造创业氛围、健全创业扶持政策、提升青年创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淄博市青年创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青年创业;扶持政策;发展现状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
期刊
1.前言  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绝大部分分布在西北、西南。从全国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阶梯式差距,即东部地区最发达,中部地区次于东部,而西部地区在全国是经济最落后的。作为拥有多达28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省来说,马曜先生早就说过“多民族边疆省是云南的基本特点”(马曜1987)。作为西南的桥头堡,在整个大西南地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尤其近年来我国和东盟的关系日益紧密,并且在今年打造“
期刊
摘 要:作为位于南美洲南部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乌拉圭却拥有着“南美瑞士”的美誉。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乌拉圭能获得这个美名呢?原因时因为乌拉圭的政府廉洁度非常高。乌拉圭整个公务员队伍为什么会始终保持如此廉政的作风呢?经过一系列分析,最终得出了乌拉圭政府廉洁度高的原因。  关键词:政府廉洁度;乌拉圭  一、乌拉圭国家简述  乌拉圭,位于南美洲东南部的一个小国家,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一般
期刊
作者简介:陈怀涛(1989-),男,汉族,陕西西安人,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与战略管理。  葛壮(1990-),男,汉族,河南周口人,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工程管理。  摘 要: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拥有的资源较少,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运用企业核心
期刊
摘 要: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公共服务供给的薄弱环节,由于其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以政府为供给主体的供给模式,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但是面对着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单一的政府主体供给模式就有些力不从心,日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从多中心理论的视角分析政府一元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供给模式;多中心理论  一
期刊
摘 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针对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的,其“新型”主要体现在资金筹措方式跟以往不同。在全国各地纷纷展开试点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文化落后等原因,新农保的实施存在着资金筹措、管理等困难。想要顺利、高效地在民族地区实施新农保,必须结合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特点和当地风俗文化,采用有效的宣传方式、加大新农保资金投入和对新农保进行科学的管理。  关键词:民族
期刊
摘 要:随着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的流出,被留下的土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流转,但过快的劳动力转移又会带来土地撂荒、生产效率下降的后果。土地流转同样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前提。可见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对保证农业生产和推进城市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城市化  我国农业劳动力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现状是:农村人口数量大,人口老龄化情
期刊
摘 要:品牌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文化、知名度、发展格局及竞争力等是城市建设不断丰富的内涵和动力,也是一座城市历久弥香的魅力所在。一座城市的品牌定位应当从城市本身所在的优势和机遇出发,打造城市特色,才能塑造出城市的核心标志。本文从品牌定位、特色品牌等角度探讨了古城青州的品牌要素,并阐明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品牌;青州古城;城市品牌;品牌定位  城市品牌建设就是城市
期刊
作者简介:李祥成(1988-),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摘 要: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养老房地产应运而生。而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并不稳定,市场容量有限,易受外界影响如果养老地产能在中小城市得到适当的引导,定能使养老地产在中小城市的市场便向更健康、更稳定的方向发展促进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发
期刊
作者简介:卢霞(1990-),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西安财经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摘 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近10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障碍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加深关于企业创新障碍对创新活动影响程度的研究,可探索性地研究创新障碍与创新产出间的关系等。以期为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