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四十载 乡村振兴续华章

来源 :精品·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r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阿拉善盟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先后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发展、抗灾保畜强化基础、收缩集中转移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个重要阶段,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农牧业产业布局调整、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为我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结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农村牧区,改革开放,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阿拉善盟的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业增加值、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80年建盟时的1642万元、209元,增加到2017年的13.25亿元、18186元,分别增长80.7倍和87倍。40年沧桑巨变,两端的数据让我们感叹变化的巨大,而中间的历程更让我们深知40年发展的不易。
  1改革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阿拉善盟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体制改革推动发展阶段(1978—1982年)。全盟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土地承包到农户、草畜双承包到牧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并针对草原广阔、沙漠地区适宜骆驼生存的地理优势,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养驼业,1982年牧业年度骆驼存栏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的25.18万峰。
  第二阶段:抗灾保畜强化基础阶段(1983—1994年)。受草原植被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全盟出现连续12年干旱的极端现象,农村牧区工作主要以抗灾保畜、加强大中型饲草料防灾基地和五配套畜群草库伦建设为中心。
  第三阶段:收缩集中转移发展阶段(1995—2017年)。这一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95—2004年):这是“转移发展战略”的顺势提出和整体部署时期,其突出特点是提出和实施了以“适度收缩, 相对集中”为核心的“转移发展战略”。第二个时期(2005—2014年):这是“转移发展战略”的丰富完善时期,其突出特点是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第三个时期(2015—2017年):这是“转移发展战略”的实践升华时期,其突出特点是提出了“农业收缩、农村整合、农民集中,牧业适度发展、牧区合理布局、牧民兴业护边”的发展理念。
  第四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2018年至今)。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后,阿拉善盟因地制宜提出“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实施六项重点任务”,大力推动农牧业全面升级、农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聚力打造“有实力”“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福祉”的乡村,书写阿拉善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2主要发展成就
  抚今追昔,改革开放四十年,从“念草木经、兴畜牧业”到“强牧兴工、资源转换”,再从“适度收缩、相对集中”到“农业收缩、牧业适度”,全盟上下在实践中不斷深化对盟情的认识,在把握规律、融入大局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发展思路,指引着阿拉善农村牧区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2.1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全盟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实现了由粗放经营、靠天养畜的传统畜牧业向种养结合的生态农牧业转变。从规模结构看,197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3.2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8.5%,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174.32万头(只)。经过近40年的发展,农牧业产业结构日益协调合理。种植业深入实施“压粮、扩经、增草”行动,农作物播种面积控制在50万亩以内;畜牧业积极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重点增加农区舍饲比重,有保有压牧区牲畜头数,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149.45万头(只)。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下,全盟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加大市场短缺的农产品生产,有机、绿色等生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快,具有显著地域特点的特色农畜产品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盟“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18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3个、绿色食品22个、有机产品4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6个。
  2.2生产区域布局日趋优化,品牌优势逐渐彰显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牧户生产经营决策自主权增强,经历了发展羊、驼为主的畜牧业经济,建设沿黄、沿河和沿洪积区为主要分布的十个绿洲种植区,重点打造“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五大特色产业等阶段,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日益优化,品牌优势逐渐显现。有机农业方面,以十个绿洲种植区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西瓜与油葵套种、有机蜜瓜与优质棉花轮作、果菜、沙葱等经济作物,以及优质苜蓿和青储玉米。高端畜牧业方面,牧区以养殖阿拉善白绒山羊和双峰驼为主,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以舍饲“满达·阿杜”肉羊为主,奶牛则集中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特色沙产业以种植梭梭-肉苁蓉和白刺-锁阳为主,重点分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精品林果业以黑果枸杞、沙地葡萄和红枣为重点。休闲农牧业主要布局在三旗旗府所在地。
  2.3农牧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全盟坚持把保护生态作为谋划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建设并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生态环境呈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变化。在农区,认真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推广应用缓控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工作取得成效,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0万亩,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实现零增长,胡杨林保护区退耕0.99万亩。在牧区,自20世纪90年代率先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2004年率先实行了退牧还草牧民养老保险制度,贺兰山森林面积由退牧还草前的36万亩增加到58.2万亩,全盟草原植被盖度由1980年的15.2%提高到2017年的23.3%,森林覆盖率由2.9%提高到2017年的8%,沙尘暴发生频次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每年10-12天减少到每年3-9天。
  2.4农牧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改革开放以来,全盟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牧区延伸。从第二次和第三次全盟农业普查数据对比来看,2006年末,有22.9%的嘎查村饮用的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5.2%的嘎查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到2016年末,63.33%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34.34%的嘎查村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31.82%的嘎查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2006年末,20.8%的嘎查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17.2%的嘎查村有图书室、文化站,22.4%的嘎查村有卫生室;到2016年末,36.67%的苏木镇有幼儿园、托儿所,33.33%的苏木镇有小学,96.67%的苏木镇有图书馆、文化站,57.07%的嘎查村有卫生室。农牧区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广播电视基本全覆盖。农牧区教育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实现制度全覆盖。
  2.5农牧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全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70元增加到2017年的18186元,农牧区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4.3万人减少到目前的32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以下,农牧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根据近三十年全盟农牧区住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持续快速增长中,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政策类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亮点。从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来看,2017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8.6%,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0.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倍差由1978年的2.69:1缩小至2.07:1。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广大农牧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重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实施乡村振兴已成为新时期广大农牧民追求的目标。
  2.6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执政基础巩固夯实
  改革开放以来,全盟持续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阔步前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显现,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基层党组织“评星分类”“标准化建设”到致富带头人提升、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等行动,真金白银的投入,使我盟无集体经济积累嘎查村实现全面“清零”,198个嘎查村组织活动场所全部实现改造升级;实现198个嘎查村派驻第一书记、35个边境嘎查村设立民警党建指导员全覆盖,建立“党员中心户”238个,深化拓展“五边行动”经验做法列入浦东干部学院教学案例。在今年的嘎查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中,大专以上学历委员占到委员总数的30.9%,储备有意愿回村任职青年230人,支委成员在年龄、数量、民族、性别等各方面结构上实现进一步优化。
  3基本发展经验
  在40年的改革進程中,全盟上下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实现农牧业和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3.1党的领导是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盟委、行署始终高度重视“三农三牧”,始终把“三农三牧”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旗区和各有关部门从全局的高度抓好“三农三牧”工作,做到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盟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行署全面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三农三牧”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三农三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3.2解放思想是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村改革发展四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如果没有破除“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搞资本主义复辟,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的旧教条,改革开放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深化改革。思想解放就是不唯书、不唯上,打破传统观念,破除教条思想,从全盟农村牧区实际出发,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改革举措。
  3.3城乡融合是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
  改革发展四十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虽实现了快速进步,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依然滞后。深化农牧区改革,必须跳出“三农三牧”看“三农三牧”,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牧区的投入,全面推动政府服务向农牧区延伸,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4循序渐进是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则
  回顾全盟乃至全国农村牧区改革之路,都是从易到难,从点到面,从破到立,走一条渐进式改革的道路。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科学方法,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和稳定才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了农村牧区改革的稳步推进,确保了农村牧区改革的成效显著。
  3.5增进福祉是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
  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还是深化改革的过程,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都是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始终坚持农牧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和发展农牧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上保证农牧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保障农牧民的民主权利,促进农牧民全面发展。
  回望过去,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展望未来,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在迈向全面小康、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阿拉善盟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正在奏响现代化发展的强劲乐章,奋力谱写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改革开放30年的内蒙古[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78~2008 .
  [2] 阿拉善盟统计局.阿拉善盟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2008.
  [3] 阿拉善盟统计局.阿拉善盟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2018.
  [4] 阿拉善盟统计局. 阿拉善盟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8.
其他文献
90年代初期,国务院对政府金融体系提出了分税制改革,地方消费税及增值税大部分上缴中央但事权不发生改变,使得地方政府收支压力大增,同时受到该时期政策、法规的限制,地方政府无法发行政府债券、无法向金融机构直接借款,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筹集资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应运而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早年期间带有浓厚的地方政府行政色彩。地方政府由于受到政绩压力影响,对于政府融资平
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经济在提供社会就业岗位、促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国民生产总值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而国家也愈加重视对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经济的扶持,出台多项金融政策来引导各大金融机构为这类型贷款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等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为其提供金融支持。B银行P支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主要为当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生产单位提供金融贷款服务,2017年业务开展以来
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战略、市场、人力、财务、技术开发等方面,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决定性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不仅在促进社会就业、提高民众生活、提高社会税收等方面,更是在科技创新、经营创新等领域为中华民族的强国之路作出贡献。但是,不同于国有企业有庞大“靠山”和资源,依靠个人资源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经营,更有必要扬善弃粕,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审视自身文化,并不断优化,以助基业长
学位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推广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商平台已经成为顾客采购商品的重要平台。电商平台具有价格优惠、购买支付方便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经营模式,电商平台的发展与实体店相比,如何保证商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大多数顾客的认可,是电商平台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完善企业的经营模式,留住老顾客,开发新顾客,建立稳定的、长期的交易关系,是电商平台企业的发展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毫无疑问,青年科技人才是任何一家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H市内一批家族式中小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转型升级快速发展,成为H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相当数量的新生代科技人才在这些企业内供职,他们有力地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由于所在企业普遍在人才管理和激励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致使其中一部分新生代科技人才产生
摘 要:大学生契约精神培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上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以高校宿舍管理为视角,就大学生契约精神培育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在经验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大学生契约精神培育措施,以提升高校德育教育质量,为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契約精神;宿舍管理;精神培养  引言  “深化依法治
期刊
摘 要:在全媒体盛行的时代,传播媒介的升级时刻影响着受众群体的观看习惯,同时也意味着内容和模式的更新。自Twitter在2013年初推出的短视频社交应用Vine开始,短视频社交在近5年内迅速发展,微视、美拍、快手、抖音等系列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成为UGC时代的主要应用形式。短视频的成功不断冲击着传统视频的创制模式,除了遵循“内容为王”的行业定律,视频网站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模式变革。爱奇艺推出的《生
期刊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要形成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被越来越多的管理经营者重视。中国联通H分公司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中国联通H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公
达尔文有《进化论》,如今名人大佬流行“进修论”,无论是商界精英抑或明星大腕,深挖细究,都能拽出一段进修岁月的往事,当王石、范冰冰和长江商学院纠缠不清时,当EMBA成为名人进修的趣味调料时,我们不妨深入研究一下,众多“大佬”频频进修是为哪般?
期刊
2011年2月23日,王石到哈佛刚刚1个月,便接受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邀请,在哈佛做了一场名为“人生的三座山峰”的演讲。他指的“三座山峰”,第一座峰指创立万科,第二座指两次登珠峰,第三座指目前在哈佛的游学。  他对比了“登山”和“游学”的差别。“你问我那个难?登珠峰当然难,但没有我想象的难。哈佛游学也难,比我想象的还要难。”王石说,但是最难的,是管理企业。毕竟,登上珠峰他只用了五年,而创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