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并建立了省际之间汇率差异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以后,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异质性明显;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可用于解释省际汇率差异,假设各省贸易品一价定律成立,各省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差异、部门结构及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程度等的不同导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差异,由此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出异质性.劳动力的跨省迁移由于存在结构特征,没有造成部门生产率的较大差异,对汇率的影响不显著.部
【机 构】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并建立了省际之间汇率差异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以后,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异质性明显;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可用于解释省际汇率差异,假设各省贸易品一价定律成立,各省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差异、部门结构及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程度等的不同导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差异,由此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出异质性.劳动力的跨省迁移由于存在结构特征,没有造成部门生产率的较大差异,对汇率的影响不显著.部门生产率差异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程度越高,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越明显,非贸易品部门比重的提高也使得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变化,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升缓慢是部门生产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各地区更好应对外部冲击和提高中国整体对外竞争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探究城市空间的低密度蔓延通过土地资源错配路径对集聚经济的影响,对于厘清城市蔓延以及土地错配症结的所在和未来集聚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以全国228个地级市为样本,本文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蔓延通过土地资源错配路径对集聚经济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城市蔓延对集聚经济存在负外部效应,城市蔓延导致城市边界的大规模扩张,城市的经济密度下降,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突显,弱化了集聚效应,从而抑制集聚经济;(2)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蔓延影响集聚经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城市蔓延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错配,大规模
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采用工具变量2SLS方法,分阶段、分区域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高度依赖于宏观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当经济发展处于供给约束阶段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将随着就业结构的变动而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当处于需求约束阶段时,则可能因造成消费结构断层而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了逻辑一致性结论,对于我国处于较高发展阶段(需求约束)的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将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于处在相对较低发展阶段(供给约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合理运用交通基础设施释放市场需求,提升城市对外贸易动能,加快贸易形式由传统比较优势向空间集聚优势转变,对缩小城市间市场潜力水平差距,促进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市场潜力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城市2006-2018年面板数据集,在估计中国城市市场潜力水平的基础上,使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在缓解市场潜力空间失衡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产业集聚和创新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市场潜力空间失衡问题,
劳动收入份额作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市场化改革以来与产业结构变迁、数字经济兴起等诸多现象交相呼应,需要从产业层面深入探索.研究发现:(1)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且二、三产业是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格局的主要动力.(2)第一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特征主要形成于市场化建设初期,第二产业主要形成于市场化建设后期,第三产业则是整个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对二、三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积极影响,但对第一产业影响不明显.未来随着经济深化发展,我国需要从产业针对性发展、加快数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设立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1)设立国家级新区能显著促进地区GDP增长,而且GDP增长主要源于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人均GDP的增加,即国家级新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发展质量的提升;(2)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会产生人口虹吸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但并不能产生创新驱动效应,这刚好对应于研究结论;(3)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基础、布局模
本文选择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比较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对全国经济、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不同产业的增长效应.结果 显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对全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投资效益高于平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对第二产业的增长效应大于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欠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但对发达省份经济增长效应不显著;信息基础设施对欠发达省份和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效应均显著为正,对第二产业的增长效应大于第三产业,但对第一产业增长效应不显
明晰产业专业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运行中的微观影响机理,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助益.采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设计克鲁格曼指数为度量的产业专业化测度指标,详细测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产业专业化与大湾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模型,探索产业专业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 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大湾区城市经济运行的其他因素后,产业专业化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的运行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加快同城一体化推进步伐,重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并利用SV-TVP-FAVAR模型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阶段变迁和政策效果进行测度,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和政策特点.研究发现,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发展路径经历了五个阶段,其功能由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逐渐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渡,政策影响具有中长期特点,且利率及信贷渠道是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机制,具备一定程度的市场化特点.未来应从常态化发展、整合政策框架、提高政策效率、加强与积极财政政策配合四个角度,对结构性货币政策进行创新和优化,为供
城市群对各种生产要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降低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便成为推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结合2003-2018年三大城市群的相关数据,对要素价格扭曲进行了测度,并从地区差异性和地区收敛性视角分析三大城市群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特征.研究发现:(1)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劳动力和资本价格扭曲均有所减小,珠三角城市群劳动力价格扭曲有所减少.三大城市群劳动力价格扭曲偏离度主要呈负向偏离,总产出规模越大的城市,劳动力价格扭曲越小,而
研究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286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基于引力模型、模体分析方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空间联系演化格局特征及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数字经济空间联系网络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和网络多层级性较为明显,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征,联系形态由简单稀疏向复杂化转变,且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成为高水平联系的重点交织区域,而网络微观结构中发散型结构以及交互性较强的模体是空间联系网络的重要组成.(2)网络社区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地理位置则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