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又要学生的主动学习;既要课堂的灵活学习,又要课外的自由拓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高层次表现,越来越受到学校及社会的关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我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下面试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师、学生、课堂、课外四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一、教师—创新能力的引导者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为今后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我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重新探索过程,无论在听课还是解题过程中,都有新的思路在“放飞”。教师作为创新意识引导者,如何能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呢?
(1)要准确理解创新的含义,领会创新的要求,掌握创新的方法。
(2)要转变思想,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是听众”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媒体或讲座等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归纳总结,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知识结构不断产生质的变化。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才是创新能力的源头活水。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
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并非都是学习的主人。在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亦步亦趋,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主角,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实用性等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正符合这一要求,他们既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处在身心发展的一个飞跃阶段,可塑性非常强,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期,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所谓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并能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调节、自我创造、自我提高。其中自我创造是自主学习中高层次的表现,它是指学生在构建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能指导自己学习活动的新的思维模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教师精讲,为自主学习让位;学生先学,让自主学习落实;要求明确,使自主学习有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制作学具,通过旋转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对角线的关系,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把微笑、鼓励、宽容等积极因素带进课堂,打造一种平等友爱、互相合作、公平竞争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充分保留学生自己的思维空间,在分析学生的意见时,要注重思维的过程而非结果。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学而乐、因乐而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乐此不疲、激发灵感,并产生创造性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的强大动力。
(3)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一种较好的学习形式,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使得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得到及时的收集和反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能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代数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火柴棒搭成由n个正方形从左到右连接的图形,求火柴棒根数。学生很容易能想到答案,但所列代数式比较单一,于是我进行了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每个组都得到了多个不同的代数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接受了不同的意见,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合作交流中,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组织者。在设计方面,教师需要精心设疑,要在重点难点上设疑、在开放问题上设疑、在问题转折处设疑、在寻求规律时设疑。所设疑问难度适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组织方面,教师要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同一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差异,这样便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每一小组要有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争取使小组的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最后教师要对每一小组及时进行评价,评价要注意鼓励和肯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动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外—创新能力的拓展空间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余时间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课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发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外活动的形势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以拓宽知识面为目的,如组织各类数学提高班;以激发动机为目的,如组织数学故事会,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的成才之路;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如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让学生自己制作棱锥、棱柱、圆锥、圆柱等模具;以增加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如在学习统计图时,我让学生到小区抽取部分家庭调查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数量,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统计图,并估算所在小区一年内丢弃塑料袋的总量。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既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也要学生的主观努力;既要课堂的扎实基础,又要课外的自由拓展。我想只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罗 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做起[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05):103—116.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第一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高层次表现,越来越受到学校及社会的关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我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下面试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师、学生、课堂、课外四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一、教师—创新能力的引导者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为今后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我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重新探索过程,无论在听课还是解题过程中,都有新的思路在“放飞”。教师作为创新意识引导者,如何能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呢?
(1)要准确理解创新的含义,领会创新的要求,掌握创新的方法。
(2)要转变思想,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是听众”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媒体或讲座等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归纳总结,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知识结构不断产生质的变化。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才是创新能力的源头活水。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
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并非都是学习的主人。在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亦步亦趋,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主角,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实用性等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正符合这一要求,他们既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处在身心发展的一个飞跃阶段,可塑性非常强,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期,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所谓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并能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调节、自我创造、自我提高。其中自我创造是自主学习中高层次的表现,它是指学生在构建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能指导自己学习活动的新的思维模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教师精讲,为自主学习让位;学生先学,让自主学习落实;要求明确,使自主学习有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制作学具,通过旋转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对角线的关系,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把微笑、鼓励、宽容等积极因素带进课堂,打造一种平等友爱、互相合作、公平竞争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充分保留学生自己的思维空间,在分析学生的意见时,要注重思维的过程而非结果。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学而乐、因乐而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乐此不疲、激发灵感,并产生创造性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的强大动力。
(3)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一种较好的学习形式,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使得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得到及时的收集和反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能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代数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火柴棒搭成由n个正方形从左到右连接的图形,求火柴棒根数。学生很容易能想到答案,但所列代数式比较单一,于是我进行了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每个组都得到了多个不同的代数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接受了不同的意见,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合作交流中,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组织者。在设计方面,教师需要精心设疑,要在重点难点上设疑、在开放问题上设疑、在问题转折处设疑、在寻求规律时设疑。所设疑问难度适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组织方面,教师要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同一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差异,这样便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每一小组要有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争取使小组的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最后教师要对每一小组及时进行评价,评价要注意鼓励和肯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动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外—创新能力的拓展空间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余时间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课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发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外活动的形势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以拓宽知识面为目的,如组织各类数学提高班;以激发动机为目的,如组织数学故事会,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的成才之路;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如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让学生自己制作棱锥、棱柱、圆锥、圆柱等模具;以增加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如在学习统计图时,我让学生到小区抽取部分家庭调查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数量,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统计图,并估算所在小区一年内丢弃塑料袋的总量。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既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也要学生的主观努力;既要课堂的扎实基础,又要课外的自由拓展。我想只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罗 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做起[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05):103—116.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