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编辑与广播电台形象之间的关系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编辑与广播电台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编辑决定广播电台形象,广播电台体现编辑形象;编辑的影响力来源于广播电台形象的感召力,广播电台形象制约着编辑影响力。
  【关键词】编辑 广播电台 形象 关系
  
  广播电台形象是编辑借助此传播媒介,通过传播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现出的具体可感的格调和个性。它主要依靠听众的体验,实现传播什么和怎样传播的具体目标。塑造成功的广播电台形象,不仅是每个编辑的追求,而且是编辑工作的价值体现。本文试图透过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探讨它们的共生关系。
  一、决定与体现的关系
  1、编辑决定广播电台形象。编辑的工作,通常被认为是对原稿的挑选、删除和修改,更直接地说,就是对原稿的选择和加工。而任何选择和加工,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编辑者个人的主观倾向性。往往在有意无意之中,编辑者个人固有的倾向不知不觉地干预、支配、指导和牵引编辑朝特定方向行进、靠拢,并且无声无息地渗透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之中。
  因此,广播电台形象常常被赋予某种特殊的规定性和意味——编辑倾向性的延伸。这时编辑过程实际上已经成为对编辑对象是否符合其倾向的审视、判断和裁决:“哪条新闻应放在头条播出?哪些新闻应当一语带过?哪些应当改动?哪些应当删节?”①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标准和尺度显然只能由倾向性来确定——这就是由倾向性决定的“选择和加工”。其结果是有些东西被夸大了,有些东西被缩小了;有些东西被强化了,有些东西被削弱了,于是就有了千姿百态的广播电台形象。因此说,编辑决定广播电台形象。
  2、广播电台体现了编辑形象。广播电台形象作为编辑倾向的“投影”,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成为编辑的独立创造物,成为编辑内心世界的外化载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电台形象就是编辑形象。这就像影子反映主体,镜子反映对象一样自然。所以可以说,广播电台形象是编辑自身形象的“对象化”,编辑依托广播电台形象实现自我呈现。基于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罗贝尔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正是这批‘基本作者’充当着证人集体的角色,使这家出版社有了自己的格调。这批作者一般为某人的个性即出版者本人的个性或出版者的一位顾问的个性左右……甚至使那些希望跻身于他们之中的新作者改变自己的创作路子;”②同理,编辑创造广播电台形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自我对象世界,完成自我确证的过程。
  “虽然自古以来编辑活动就表现了‘述而不作’的特点,即编辑只是选择他人的作品整理加工,自己并不写什么,但实际上编辑是在借他人的作品寓自己的意见”。③。正是这种“借”、“寓”使编辑得以通过广播电台形象真正实现“对象化”,我们无可否认,广播电台形象体现了编辑形象。
  二、依赖与制约的关系
  1、编辑依赖于广播电台形象。我们知道,不管是原始的还是现代的传播媒介,都是语言的延伸,使人的声音传到更远的距离。没有一个编辑不企盼实现这种“延伸”——编辑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值。但是,每个编辑也不得不面对有时无法摆脱的传播干扰,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消除这种干扰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让传播内容和形式结合塑造的广播电台形象使接受者产生某种程度的认同和共鸣。只有在这个时候,传播才有可能持续下去,传播的影响力——语言的延伸才能产生。也就是说,编辑传播的影响力来源于广播电台形象的感召力。
  2、广播电台形象制约着编辑。首先,广播电台形象的时效性决定了编辑影响力的时效性。因为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受众对广播电台形象的“需求”观势必发生变化,因而无论是多么动人的广播电台形象都难以永居榜首。尤其是今天这样一个创造时尚、追求时尚、迎合时尚的商业社会,广播电台不断出现新的栏目、新的面孔、新的版式和配色。如此这般的你追我赶,使编辑的影响力也毫无疑问地受到时效性的制约。
  其次,选择广播电台形象作为传者与受者之间实现对话与交流的特殊桥梁,实际上编辑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大众传播的借助性、附着性与间接性损失掉了人际传播中面对面交谈的直接性、双向性与亲切感和可信度,因而其传播影响和准确性必然大打折扣。单向的电台传播容易削弱编辑发挥有效作用和影响的能力。
  第三,听众对广播电台形象的理解和接受与其固有的倾向性紧密相连:听众的自身要素不容忽视——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意见、态度、信念、感情、趣味等。因而,听众评价广播电台形象往往带有很强烈的主观选择性。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广播电台形象是一种听众形象。
  一方面,正如(法)罗贝尔·埃斯卡尔皮所说:“人们倾向于接触那些对自己原有倾向友好的或与之性质相同的传播”。换个说法就是:编辑影响力完全取决于广播电台形象与听众倾向性的吻合程度。另一方面,广播电台形象一经诞生,就有不受传播者控制的相对独立性,听众会根据自己当时当刻的需要对广播电台形象投以不尽相同的理解和接受,并对其作出多义的甚至是歧义或偏离编辑初衷的解释,使编辑影响力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或积极或消极。因此可以说,编辑借助广播电台形象实现的对听众的影响力一如听众借助个人倾向性实现的对编辑的影响力;听众对广播电台形象的制约一如广播电台形象对编辑影响力的制约。
  三、重复与创新的关系
  1、编辑创新就是广播电台形象的创新
  创新之于编辑就象青春之于少年。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编辑才能获得生命。而任何创新都是对旧内容或形式的一次或部分或全面的变更,这种变更,都会由此及彼——内容的变化必然引起形式的变化,形式的变化必然产生新的内容,必然要求新的内容与之适应。因为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因而,对于大众传播来说,任何内容或形式的变化,都意味着新的广播电台形象的诞生。所以,编辑创新就是广播电台形象的创新。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报纸业开始从“硬新闻”(关注社会)向“软新闻”(注重娱乐)全面更新,编辑们为此创办了大量“周末”、“家庭”、“生活”等专栏、专版、专刊,在版面设计上则更多地运用插图和套色印刷,结果伴随新报纸类型的出现,新广播电台形象应运而生——迅速完成了由稳重向活泼的转变。可见编辑创新就是广播电台形象的创新。
  战后的美国,电视业兴旺繁荣,广播业日落西山。为此,广播编辑们不得不放弃已经很成熟的一些节目而另辟它途:使广播变得更加重视信息和直接交流,更有地方特色,从而以更亲切、更像朋友、更如生活参谋的崭新形象在电视的压力下幸存下来。
  2、广播电台形象的创新实现了编辑创新。这就是说,编辑要将头脑中的创新构想真正变为客观存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或材料,将精神的观念存在变为物质的现实存在,将无形的意识变为人们通过感官和想象能够把握、理解和接受的实际存在对象,使观念获得真正的表现。
  关于这一点,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从艺术表现的角度作过这样的表述:一个画家要把“胸中之竹”化为纸上之竹,就“需要掌握、运用和改变一定的物质材料,使之成为艺术家观念中的形象的体现手段”。但这种呈现方式,往往因为具体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音乐家使用节奏和旋律;雕刻家使用大理石和青铜;而对于编辑来说,其创新“表现”就是借助广播电台形象。因为只有广播电台形象才能将编辑的创新意识、将编辑的“胸中之竹”转化为听众能够把握的客观存在——广播电台形象正是编辑观念的物质化实践存在方式。任何编辑创新都要依赖于对广播电台形象的创新。所以说,广播电台形象的创新实现了编辑创新。
  综上所述,编辑与广播电台形象之间是共生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编辑决定广播电台形象,广播电台形象体现编辑形象;编辑的影响力来源于广播电台形象的感召力,广播电台形象制约着编辑影响力;编辑创新就是广播电台形象的创新,广播电台形象的创新实现了编辑创新。正是这样的关系使编辑和广播电台形象之间难分彼此。
  参考文献
  ①[美]梅尔文·L·德弗勒等:《大众传播通论》,华夏出版社,2006年2月版,P531
  ②[法]罗贝尔·埃斯卡尔皮:《文学社会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3月版,P78
  ③王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P182
  (作者单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睫状肌麻痹剂美多丽-P散瞳对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住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近视患者术前屈光状态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对于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对766例(1532眼)行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角膜后表面异常膨隆28例,眼底病变19
【摘要】本文从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等方面阐述记者观察能力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分析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成功的新闻报道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记者 观察力 新闻采访    进入21世纪,传媒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媒体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尤其是那些进行新闻采集与写作的记者。但是仅满足于写程序化、格式化稿件而没有自己特质的记者最终将被时代淘汰。  记者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
<正>~~
期刊
首都绿化办是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简称,只有十几个人。别看兵不多,将不广,“权力”倒是蛮大的,管辖着16800平方公里的地域,指挥着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千军万马植树造林,种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话题场的特点,研究网络话题场对电视节目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让更多的电视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网络话题场的重要作用,同时为电视工作者积极转变思维,学
株洲冶炼厂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自行建造的大型有色冶炼企业,以生产铅、锌及其合金产品为主。经过近4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拥有总资产22亿元,年生产能力达23万吨,每年出口创
在全新的网络时代,地方党报要继续掌握主流新闻话语权,对新闻资源的深度开掘、对新闻题材的精准把握尤为重要。
[摘要]研究大众传媒的农村传播,有利于媒介和农村的双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学者从诸多角度切入,对农村社会和大众传媒的农村传播进行研究,成果颇丰,值得回顾总结。本文通过对大众传媒与农村发展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大众媒介农村传播的现状、存在的缺陷,亟待探讨的问题,提出研究中的尚可深入发掘的领域,以便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大众传媒 涉村传播 新农村建设 媒介农村互动    传播学引入我国经3
绿色的山坡上,群群野兔嬉闹追逐,悠闲漫步;寂静的松林柏树间,对对野鸽展翅飞翔,迎风放歌;淡蓝的池塘边,绿水青山交相辉映,把一幢幢排列整齐的房舍庭院,全部淹没在一片绿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