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ras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管理一直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筑工程的安全关系到人们财产与生命安全,需要建筑施工企业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本文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概述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指明了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并对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概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目新月异,建筑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建设工程的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目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工程质量的监管,就会给未来埋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轻则损害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重则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于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工程施工质量
  工程施工指质量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简称,就是在符合业主的需求,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和各项设计条文等等来是实现的施工方面的管理。作为一种比较与众不同的产品,建筑工程不但具有一般的施工质量特点,比如安全方面、寿命方面、经济方面等等的功能,还是有自己的独特的功能的,这就是使用的、耐用的、可靠的、能够与周围事物协调的等等的功能。
  2、施工质量管理
  IS09000:2000和GB/T19000—2000对“施工质量管理”的标准定义是:指导和控制组织与施工质量有关的彼此协调的活动。指导和控制与施工质量有关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施工质量方针和施工质量目标以及施工质量策划、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和施工质量改进。
  建筑施工是诸多技术,诸多学科的集合,是一个设计范围广、过程复杂的项目集合。因此可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例如材料、设备、工程环境、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等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性 影响;并且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位置固定的特点,并且不同的工程其施工地点也不同,而非想工厂生产一样,具有统一规范、成套通用的技术、设备以及生产条件。对于工程项目的影响因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会引发诸多质量问题。例如材料使用的差异、环境的变动、设备的磨损等,哪怕只是微小的变动都会造成质量问题,从而引发工程质量只顾。并且工程项目一旦出错后难以更改,也不能予以退换,因此质量控制对于工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工程质量科学管理促进建筑施工的现代化
  现代化建筑施工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统筹建设施工全过程、促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及优化建筑施工管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作用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实现三大控制目标(质量、投资、进度)的重点。它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施工企业综合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的有力保证。因此,加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显得极其重要。
  三、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内审流于形式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的管理体制卜,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工程项目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质袱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保障;虽然工程程所在的企业通过了质最管理体系认证,但只是把“认证”作为企业宣传的名片,并没有严格按质节管理体系的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认证工作流于形式。其实内部质傲审核的作用足通过内审能发现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但工程:程项目部并不爪视内审,仅仅做做表面文章,对内审工作敷衍了事,而没有认认真真执行,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质量目标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楚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整个施工质量管理都是围绕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而开展的,良好的质量目标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施仁的管理水平,调动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质量目标方面的管理,项目的质缺目标形同虚设,白然对质嫩目标的执行力度不够。同时,工程项目质缺目标制定之后,未能在项目部组织层内依次进行分解,形成自上而下、层层保证、相互联系、一环套一环,最终落实到人的情况,没有明确每个岗位每个部门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又没有确定责任人也就无法对质量目标进行监督和检查,工程项目的质量自然无法得到保证。
  3、重视项目承揽,轻视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从总体上讲是逐年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一些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落后,懂技术管理的人员少,对质量标准观测贯彻不到位,所产生各种大大小小的质量事故极其普遍。特别是当前建筑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企业“挂靠”行为,导致有实际管理经验施工管理人员不能到位等情况,致使产生较多质量问题频频发生。
   4、工程施工企业缺乏管理人才,技术设备落后
  工程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上缺乏相应的人才,公司人才的部门分配不合理,公司内部的人才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我国建筑业主要采取的是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在必要的科技开发上投入比重较低,为了一时的利益忽视了公司的技术改革和设备更新等环节的资金投入,导致施工效率下降,最终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重视内审工作
  首先,工程项目所在的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各项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责任明确,层层把关。项目技术部门在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时 ,对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部位要重点编制,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预想到,并在方案中写出明确的应对措施,方案报监理中位审批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其次,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人员要仔细审查各分包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定现场管理的目标和标准,并制定出管理制度,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重点是为了推动内部改进,每一次内审都致力于发现问题和改进,帮助企业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内审是作为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来使用,其目的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所以作为企业管现者要从思想上重视内审的作用,而不仅仅足为了通过“汄证”,工程项管理层也要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配合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认认真真执行,真正起到内审的作用。
  2、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强化工程质量监理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由政府授权代表政府行使监督管理权的行政执法主体,其主要作用是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完善对于质量的监管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增加质量监管人員的数量,调整人才结构,弥补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从而降低监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把监管员的功效真正发挥出来;其次,针对监管人员腐败问题,要实行对监管人员的监管,完善监管机制,减少监管腐败的发生;再次,坚决制止质量监督部门开办实体公司,严禁政府部门以权谋私,强制要求施企业将工程建筑材料送往其指定的材料检测屮心进行检测。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各项工程质量的监督,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确保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维护国家和建设单位的利益和社会效益。
  3、明确质量目标、合理分配工作职责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在项目施工前必须让每个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都了解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可在工地现场的宣传栏内将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进行明示。质量目标制定之后,一是将目自上而下分解展开,项目部组织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直至落实到岗位和人;二是定出质量目标检查的标准,也定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对质量目标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目标工程质量状况是否符合目标要求,发现偏差要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协调和控制。三是强化人员质景意识,牢固树立百年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全员质量总识,对工程施工质量做到质量标准起点要高,施工操作要严,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工程质量,创优质,,出精品。
  4、严把施工技术关,控制工程质量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质量控制的基础便是制定明确的控制目标,根据目标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主要的管理工作都是围绕三个环节展开,即目标的制定、实施以及实现。企业质量目标以及在施工控制中遇到的问题应当作为目标制定的基础依据,另外用户的意见以及新的施工产品都是质量控制点重点对象。而在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中,其重点控制目标为同类工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密保的实施,就是将目标进行分解以及执行,其中心是对密保责任的落实。整个工程建设中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把握自身的工作质量,发挥其对工程质量的支持作用,从而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5、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完善并提升制度执行力
  探索建立深度培训模式,实现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菜单化,培训教材视频化。针对管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査找日常管理中的漏洞,强化标准、规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建筑行业因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只要把握质量管理这一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劳动者的责任意识和操作技能,全面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是今后建筑工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一丹.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
  [2]孫怿.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D].天津大学.2011年
  [3]邓煜南.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
其他文献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展马铃薯研究历史悠久,先后承担国家农业部、山东省科委和山东省农委下达的多项研究课题,在马铃薯育种、马铃薯脱毒技术研究、以及脱毒马铃薯
【摘 要】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上,对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进行总结,介绍了质量管理中的五大关键影响因素和控制要点,并对质量管理中的重点管理工作分阶段进行分析,强调管理评价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中重要一项,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成败,是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保
期刊
摘要: 对于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由于起步较晚,水平还相对较为落后,然而随着有关管理部门对于信息技术的认可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和推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及其实施构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 实施构架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一、土木工程信息化概述   土木工程指的是与土
期刊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水污染与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传统的人工控制污水处理常常导导致污水处理设备的严重损坏,甚至污水外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与生态环境  【关键词】污水处理、自动控制、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并去除,使有害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使资源得以更加充分的被利用。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与现代工业的发展,水污染
期刊
摘要:标志象征着一种精神文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商业化的不断扩张,标志所蕴含的企业价值也在变化着竞相提高,在此,标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更是传达了一种语言,牵引或被牵引着与人的活动和行为,二者的相互影响提升了品牌的价值。    关键词:标志;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U260文献标识码: A  1.1企业换标的现象  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品牌争先恐后的改变着自己的面貌,获得人们的关注。标志作为品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引进一批高性能、高技术的电客车辆后,国产车辆也开始大量采用新技术,与之配套使用的车辆维修设备的标准也日渐提高,车辆维修基地(车辆段或者是车辆段)有了几本的模式。摒弃了过去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办企业模式,而是充分考虑社会上专业技术资源为本企业服务和技术互补,这种模式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地铁车辆维修主要的设备配置是地铁运营过程中的关键。  关键词:地铁;车辆维修;维修窗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在寻求更快捷、更环保的出行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具有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受到了大家的广泛青睐。而城市轨道列车的运营有别于干线铁路车辆,它需要频繁的启动、调速、制动,这就对车辆制动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城市轨道车辆所采用的制动系统应尽可能最大的利用电制动,它既能通过能量的回收而产生一定的经
期刊
文中以技能大赛“景观河四级水位自动控制”项目为主要视角,通过回顾和总结技能大赛特点和创新点,讨论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的问题。此次技能大赛在竞赛项目及在项目
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个别访谈、集体座谈、调查问卷、舆情分析、专家论证……2011年2月以来,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的直接指导下,中央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