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来源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y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7)01—052—07
  [内容提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大连必须壮大民营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当前大连民营经济正面临着发展信心不足、创新难度大、成本上升、发展环境等多方面挑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就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培育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出去”,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
  [关 键 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营经济;大连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分析、正确把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大连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对推动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一)壮大民营经济
  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使市场各类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民营经济天生就是市场经济,产权明晰、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使之能够使各类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满足市场的需求。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哪个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好,哪个区域经济就发达,人民就富裕、社会就安定。我国区域济发展差距实际上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大连在1978年改革初始,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领先于宁波。而到了2015年,宁波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全面超过了大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原因是大连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低。2015年,宁波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62.7万家,占全市经济实体总数的98.8%,拥有规模以上私营企业587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率已突破千亿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达421户。[1]相比之下,大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44万户,占全市GDP的67%。拥有规模以上的民营工业1950家,在2016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宁波有18家企业上榜,大连只有3家企业上榜。大连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不够强,也缺少“航母式”的大型民营企业。差距就是潜力,大连要想率先实现全面振兴,需要民营经济担重任,挑大梁,增强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活力,才能真正激活蕴藏的民间投资潜力和巨大消费潜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大幅度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2]这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民营经济要牢牢把握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增强信心,主动作为,创造民营经济发展新辉煌。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大连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这样的产业结构对资源和原材料需求、水煤电等生产要素价格高度敏感,资源供给约束对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大连民营经济初始是东北计划经济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同构现象明显。从产业优势来看,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石化工业上,成品油多,化工原料少;聚合多,深加工少,在石化工业产值占规上民营企业产业的65%左右;从产品结构上看,初级产品如原油加工、钢材、水泥、服装等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整体偏低;工业增加值率基本保持在26%-27%,而武汉、深圳、广州一般保持在30%-35%左右。从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看,大多个体户从事比较底端的服务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全部个体经营户数的8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建造业等9个行业比例均不足1%。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积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5个行业没有个体经营户涉及其中。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和效益的提升,也制约了大連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因此,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生存倒逼之下的转型,民营经济要抓住这个契机,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提效率,实现有效供给,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使民营企业真正摆脱困境,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实施创新驱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实施创新驱动,一方面是让市场及时出清,降低成本,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是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形成更高质量的有效供给带动新需求。近几年来,大连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上有了新的亮点:全市民营企业创建技术中心94户,认定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创新成果50余项,研发的核泵、水源热泵、LED照明、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产品实现产业化,大高阀门企业获得国家三代核电核岛爆破阀研制任务,光洋科技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打入我国航天军工领域,大耐泵业企业成功研发了国内流量最大的长输管线输油泵。环宇阳光集团取得国家军用标准认证,成功跻身国内通信专业设备生产商前三位。四达高科技研制的“飞机壁板爬行制孔机器人”为我国航空航天器国产化提供了重要装备。[3]但是,大部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限,加之企业创新投入资金来源不足,技术创新人才的匮乏,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内在发展动能。调研企业中结果显示,大部分民营企业仍停留“两头在外”、模仿、贴牌生产的初级阶段,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特别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设备仍大量依靠进口,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民营企业创新的亮点还难以支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使之创新亮点成为燎原之势。
  二、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的面临的瓶颈和挑战
  大连市民营经济虽然走在东北地区的前列,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民营经济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发展信心不足,生存面临挑战
  受市场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上升和准入限制等因素影响,一部分民营企业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比2008年更严峻,而且持续时间更长。在看不清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的情况下,一些民营企业都采取等待观望的办法,存在有单不敢接、有资不敢融、有料不敢进的问题,民间投资成断崖式下跌。截止2016年6月底,大连民间投资同比下降62.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33.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65.6%的民营控股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5.4%,分别低于外商控股、国有控股工业18个和15.4个百分点。[4]去产能也给民营企业带来冲击,全市500家房地产企业倒闭近1/3,钢铁企业也由高峰期的500余家已减少到目前的不足200家。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深感创业难、发展壮大更难。也有部分从事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实体经济企业,已将资产投向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股票市场等虚拟经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出现民间资本热钱化、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直接影响了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也给城乡居民就业、收入、生活带来较大压力。
  (二)创新难度不小,转型面临挑战
  大连市民营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总体较弱,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创新重视不够。在科研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企业研发机构、人才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大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仅为0.6%,与国家要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收入比重1.5%的目标相差较远。作为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资金,由于体制原因,分散在政府多个部门,难以用在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上,更缺乏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及私募股权基金的支持。在科技活动方面,95.3%规上民营工业企业没有开展R&D活动;95%规上民营工业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团队。在科技成果引进方面,只有8.6%企业能够通过联合开放、技术成果转让或者其他渠道获取科技成,在信息化建设用作发榜信息和网上销售,只有22%的企业将信息化作为日常办公的手段。民营企业创新人才缺乏,2014年,大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有科技人员3万人,其中大学毕业及以上学历0.9万人,仅占29.9%,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与技术创新配套的机械设备装配工、焊工、机修钳工等技能人才严重紧缺。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明显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赢得先机。另外,政府职能部门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支持不够,还没有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创新优惠政策落实、推进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服务不够,影响民营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经营困难,成本压力大
  高成本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融资成本、人工成本和用地成本价格居高不下,仍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融资成本方面,受调查的民营企业本期有贷款需求并全部实现贷款的企业仅占一成,有13%的企业有贷款需求却没能贷到;有四成以上的企业有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融资贵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大连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占利润总额呈快速上升态势,2015年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占利润总额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60.1%、51.4%、55.2%;受调查的民营企业存在应收账款占87.8%,其中57%家民企应收账款在百万元以上,4.7%家民企在千万元以上,全部样本民企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31.5%,民企流动资金紧张。在人工成本方面,2015年规上民营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0%,低工资、低待遇很难招上合适的员工,更留不住优秀员工。在厂房用地方面,受调查的民营企业用地成本租金成本显著提高,有的民营企业搬迁到县区偏远的地方,用地费用的减少却带来交通成本的上升。有的民营企业认为现在企业的利润薄如刀片,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亏损,经营的风险使民营经济发展步履维艰。
  (四)发展环境欠佳,营商氛围不足
  近年来,大连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公布3031项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职权项目精简46.7%。”[5]民营经济投资和经营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还存在“重国有轻民营”“重外资轻内资”的现象,行业准入门槛过高、“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仍然存在,还没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一視同仁的市场环境;在政策法规落实方面,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缺乏配套细则,有的政策针对性、操作性还不够强,一些奖励政策、扶持政策、退税政策等优惠政策也很难落实到位;在政府管理服务方面,虽然政府已减少了很多审批事项,但仍有些部门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杂,一些部门还存在管得过多过死,各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相互交叉,不但增加了政务成本,而且给企业带来麻烦。当前,虽然乱作为的现象少了,但不作为、慢作为、相互推诿的现象却增多了,以前是给好处就办事,现在是不要好处也不办事。据了解,很多民营企业已搬出大连到其他城市发展,有的电商企业搬到杭州,有的金融企业迁至上海,有的物流业去了山东,有的甚至移居国外发展。这种状况不但对大连经济发展稳定增长带来影响,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风险。
  三、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大连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对民营经济发展不可缺少。一是要明确政府“权力清单”,进一步削减、调整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清理政府各部门不必要的、过时的、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和制度,减少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干预,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要严格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坚持政务公开、简化办事流程。二是要明确建立民营经济平等准入的“负面清单”,以“非禁即入”为基本方针,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凡是积极为民营企业营造一视同仁的发展环境,切实做到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全部向民营资本开放,拓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参与到国有企业改革和“僵尸企业”出清过程当中。三是改善法制环境,加强法律保护。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四是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实施积极的“减税减负”政策,以减税、减费、减负等方式全面降低民营企业成本,提高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   (二)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的重要基础。一是要改善融资环境,创新融资模式。支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鼓励银行机构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商圈等组织,降低融资成本,帮助民营经济增信;引导民营企业运用上市、“新三版”、“四版”挂牌、发行债券、股权投资等融资工具直接融资;积极稳妥利用民间资金,支持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发展。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定向募集、联合重组、融资租赁、互借互保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开发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产品;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专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二是优化用工环境。建立大连市用工信息网络平台。努力解决企业招工难、技工荒、高管荒及用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贴息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立项优先等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工人培训;把职业经理资格培训和针对企业经营者职业化技能弱项的培训,纳入社会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帮助新生代企业家提高驾驭企业能力。三是优化社会服务环境。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以及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担负起指导、引导和服务之责。加快建设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推进民营企业上网工程,构建民营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把民营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鼓劲、助力、铺路。坚定不移地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引导全社会形成理解民营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风气和氛围,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稳定、宽松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培育民营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源泉。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建立和落实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进一步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开发体系,引导企业主动找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联盟发展,使民营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二是积极搭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服务平台。围绕着大连市“科技指南针”平台为载体,全面推进公共科技设施、研发服务平台、科技融资平台、创业孵化平台、人才信息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服务中介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系统,以“科技指南针”为枢纽,链接大连市各个科技创新资源和企业,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开发新产品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争创名牌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升级。四是加快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要以提升孵化器服务功能和培育标杆孵化器为主要内容,搭建软件孵化器、生物产业孵化器、环保产业孵化器等专业孵化器服务体系,通过推进科技创业导师行动计划和国家级标杆孵化器培育计划,建立以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五是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科技中介服务是跨越经济和科技两大领域,具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要充分利用其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断壮大为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推广提供服务的成果转化基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科技与资本高效互动,使科技资源配置最优化。
  (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有效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强的关键所在。一是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要稳妥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目标,时刻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明确先进制造装备、信息技术、海洋工程发展重点目标,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选择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区域内的明显优势,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技术领域里实现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二是要突破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着力提升传统产业,要根据高端化、低碳化、绿色化原则,按市场的需求重新调整民营经济,加强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创新驱动推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环节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在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鼓励民营企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肌运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汇、商务会展、旅游等产业。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民营企业通过线上平台订货、变易、结算、投融资、股权交易,构造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商相呼应的新型产业链。四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的重点民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产品配套和專业化协作,带动企业的集群和产业链条的延伸,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集群化发展格局。
  (五)“走出去”,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
  “走出去”,不仅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更是消化过剩产能的有效渠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开辟市场,销售产品推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一是充分认识“走出去”的重要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的平台和机遇,调整民营经济发展思路,主动作为,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带动商品、技术、劳务、成套设备出口,促进出口结构调整;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或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二是民营企业要及时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细化“走出去”目标市场,研究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点,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区域和市场,发挥大连民营经济产业优势,推动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化工建材、轻工食品、种植养殖、水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市场服务中心。三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加快制定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确立发展目标和重点;加大国家鼓励“走出去”的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民营企业增强“走出去”的意识,将扶持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建立对外投资信息发布体系,提供可靠权威的法律法规、投资环境、宗教文化、市场需求和风险警示等信息,帮助企业了解所在国政治形势、投资法律、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为企业牵线搭桥,创造合作机会;加大政府资金、财税扶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的财务成本,要建立民营企业海外拓展投资基金,加大银行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力度;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探索便利化措施,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松绑。
  参考文献
  [1]2015年宁波统计年鉴
  [2]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3]2015年大连统计年鉴
  [4]2016年大连上半年经济统计分析.大连统计局
  [5]王 刚.大连在全省率先公布政府权责清单,辽宁日报,2015-0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课题的优秀成果。
  责任编辑/金彦海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当前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能否拥有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几乎是企业成功与否的核心。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度持续加大的一种全新的形式,而学生学习效能感则是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内因,对二者进行合并研究,探索其相互间的耦合性,可以使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助推酒店行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酒店管理 学习效能感  2014年8月,《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期刊
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中国贸促会和辽宁省政府主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辽宁省商务厅、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辽宁省贸促会等单位协办,沈阳市政府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制博会”)于9月1-5日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本届展会充分展示了代表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产品,充分体现了“智能制造与东北振兴”的展会主题,充分展
期刊
[摘 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衡量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三项关键指标,发现我国营商法治环境与排名靠前的经济体相比,在股东诉讼便利度、解決商业纠纷所耗时间及成本、破产所耗时间及成本、破产回收以及破产架构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弥合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短板,应当大力推进法治改革与制度创新的有机整合
期刊
〔内容提要〕在当前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社会资本必将成为养老服务市场的新生力量。本文针对沈阳市的社会资本对养老服务市场参与度的问题,通过建立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出影响沈阳市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市场的主要阻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沈阳市社会资本养老服务层次分析法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规划基
期刊
中國首个海蜇产业节——2018营口海蜇节9月9日圆满落幕。为期三天的海蜇节,推出了海蜇捕捞、现场品鉴等旅游体验项目,进行了海蜇精品养殖、水产外贸、精深加工集中展示与评优。最终,营口11个海蜇品牌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营口毗邻渤海湾,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我国海蜇的主产区。营口海蜇不仅产量可观,而且以肉质饱满、品质上乘闻名海内外。伴随着改革开放,营口成为全国重要的海蜇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近5万当地人从事
期刊
〔内容提要〕 顾客满意度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煤炭企业的特点,本文构建了煤炭企业顾客满意度的三级指标体系,基于调查问卷回收的3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S煤炭企业的顾客满意度。结果表明:顾客对于该煤炭企业总体服务质量非常满意,但仍然存在售后服務相应不及时、产品质量不具有竞争力等问题。企业应当注重这些存在的问题,使其在煤炭企业改革及创新过程中仍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关键词〕 煤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7)01—005—05  [内容提要]非公有制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已形成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但政府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没有完全形成。习近平关于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论述,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指出了方向,廓清了内涵,定下了原则。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期刊
〔内容提要〕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制造业是辽宁经济的重点支柱,也是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撑。本文以辽宁省7863户制造企业税收调查数据为样本,按照税负不转嫁原则,对新近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预期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辽宁省制造业减税降费预期效应  近年税收调查数据显示,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由于受长期存在的
期刊
〔内容提要〕 县域经济体量小、层次低,产业基础不强、新增长点不多、要素供给不足等问题,始终是辽宁省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重要特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辽宁省应发挥优势,弥补短板,不断完善要素供给,强化科技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县域特色产业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产业发展 营商环境 要素供给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期刊
日本10月出口反弹,扭转了此前一个月的意外下降,主要得益于对美国和中国的出口增长,尽管全球需求放缓和贸易冲突加剧可能会给依赖出口的日本的前景蒙上阴影。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出口同比增长8.2%。由于自然灾害影响了工厂产出和货物分配,日本9月出口一度下降1.3%。日本10月对中国出口增长9%,在汽车、汽车发动机和塑料原材料出口的带动下扭转了9月份的下降局面,对整个亚洲地区的出口增长了7.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