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式”和“污染式”的人生故事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个来访者,她对遇到的每个喜欢她的男生都非常戒备,觉得那些男生都在骗她。就算不是骗她,她也觉得,等他们发现了她真实的样子后,就会不喜欢她了。这就是她心里的故事:一个欺骗和背叛的故事。哪怕她是一个漂亮的女生,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很不错的公司工作,也仍然无法改变这个故事。而在这个故事里,她不仅给自己分配了角色,还给别人分配了角色——被欺骗的人和骗子。她总是把自己想象得特别脆弱,哪怕她已经有了很多资源,哪怕确实有不错的男生对她表示好感,她仍然会视而不见。
  有时候,我们心里的故事比现实更牢固。
  麦克亚当斯说,面对挫折,我们通常会有两类故事。
  一类是“挽救式”故事。在这类故事里,通常有一个糟糕的开头,主角会遇到各种困境,但随着不断努力和探索,他会不断走出这些困境,过去的纠结可能豁然开朗。即使痛苦无法彻底消除,他也会积极地接受,去获得内心的安宁。如果我们秉持的是挽救式故事的想法,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预测,自己会逐渐走出困境,从中学习到人生智慧。这个故事原型也会引导我们的行动。
  另一类故事是“污染式”故事。主角最开始的生活还不错,但是现实会逐渐把原先不错的生活打破。他会遇到各种麻烦,麻烦就像污染源一样,污染原先的生活。而他自己对此无能为力,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在悔恨中怀念过去。
  如果我们秉持的是污染式故事的想法,身处顺境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好日子长不了,会有糟糕的事情来终结这一切,所以不敢好好享受;身处逆境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命中早已注定的倒霉事果然来了,转变带来的焦虑和迷茫都会变成证明自己无助的线索。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陷入悲观和沮丧当中。

  安东尼·波登是一位很著名的美食家,他曾在随笔集《半生不熟》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早在20岁就该死了。但突然在40岁的某一天,我发现自己火了。50岁的时候,我有了一个女儿。我感觉自己像偷了一辆车,一辆特别特别好的车,然后我每天都在看后视镜,总觉得自己会随时撞车。只是到现在,还没撞上而已。”显然他心里有一个典型的污染式故事。
  而我看到这段话,是在2018年6月的一篇缅怀他的文章里——他自杀了。
  怎么从污染式的故事变成挽救式的故事呢?故事并不在我们之外,我们也没法根据是否有好处来随意捏造故事。但是,我们可以重新赋予事情以意义,把它变成另一个故事。当然前提是,讲故事的人本身相信这个故事。
  我在浙大的时候,曾遇到一个来访者,他因为看了我的一篇关于“浙大病”的文章来找我。这篇文章写的是很多考到浙大的同学心里有一种奇怪的挫折感和失败感——他们都觉得自己本来应该去清华、北大。他就是这样,原来铁定是要上北大的,结果错过了奥数的选拔。加上那年的高考数学题目太简单,他虽然拿了满分,却没能拉开跟其他人的差距,只好来了浙大。他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大一的时光,终于在大二振作起来,准备好好学习。结果去医院检查时,发现自己得了骨癌。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太重的打击。他一直感叹为什么这些不幸的事会落到自己身上。
  当时,他每个月都要去医院做例行检查。只要想到又要去检查,他整个人就会焦虑得直冒冷汗。检查完没事的话,他能放松几天。直到下一次检查前,一切周而复始。
  那段时间,我只是在咨询室里陪着他,听他说自己的事。我听他讲在癌症病房里遇到的各种关于生死的事,听他讲那些在病房合影的病友是怎么一个个消失不见的,听他讲病人要怎么决定是锯掉一条腿还是停止治疗,接受死亡的命运。所有故事都是那种功败垂成的污染式故事,这给了他很多负面的暗示。我自己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影响,觉得跟这些事比起来,我所烦恼的事情不那么重要了。
  后来我离开了浙大,有一段时间,我们失去了联系。2016年,我收到他发来的一封邮件。他说他毕业后去了一家基因公司实习,起因是他看到斯坦福大学关于机器学习的公开课,里面的老师说:“如果有一天癌症被人类攻克,我相信机器学习一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句话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他拼尽全力学好数据挖掘的本领,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用所学本领对抗癌症。为此,他拒绝了所有大公司的offer。当一家公司的HR问他:“你把所有的offer都拒絕了,万一后面没offer了怎么办?”
  他回答说:“很抱歉,我这一生都不会再给自己留后路了。”
  对于癌症这种重病,死亡的焦虑会一直给人无形的压力。现在,他找到了一个有形的敌人,并终于找到了对付它的方法。这帮助他从对抗疾病的无助中走了出来。
  那时候他去复查,医生说他已经撑过了3年期,复发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复查的频率从1个月1次变成了3个月1次。
  后来,我又见到了他。我问他怎么样,他说工作得挺开心,就是疾病的阴影还在。不久前,他一个人去跑了马拉松,而且是“全马”。家人和朋友都很担心,劝他不要去,或者至少不需要跑完全程,可他就是想去。他没法战胜身体的疾病,可是他想战胜心理的疾病。“癌症病人”这个标签,给他带来了太多的焦虑和压力。他就是想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病人,甚至能比正常人做得还多。
  马拉松自然是艰苦的,可一直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他向前。最后一段路程要经过一条隧道,隧道很黑,他两条腿都抽筋了,心里很害怕。可是他跟自己说:“我绝不能停在这里,就算爬,我也要爬过终点。”
  后来他就拖着抽筋的腿,一步步挪到了终点。挪过终点的那一刻,他哭得很厉害,好像那些疾病、那些痛苦的过去、那些日夜不眠的焦虑,都被抛到了终点线后面。
  跑步已经不只是跑步,而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他和疾病的战斗。这是他全部努力所追求的意义。
  2018年7月是他检查的5年期,5年是一个大限,如果这次检查没事,以后他就不用去医院复查了。我一直在心里惦记着他,并坚信他会平安无事。
  一天,我收到了一条短信。他说:“老师,我通过检查了,向你报个平安。我觉得自己像是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现在,我醒了。”
  我很为他高兴,可是不知道怎么的,眼眶湿润了。
其他文献
朋友圈里的许多人我都只有一面之缘,但这并不妨碍我明了谁热衷下厨,谁是书虫,谁走遍四方。  社交网络简化了人际交往的时间、空间成本,也使得“了解”一个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变得简单。我们和他人的交往越来越碎片化,很难再有时间和耐心去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一个人。想想你的朋友圈,你大概能够用“生活家”“打卡狂人”“文艺小咖”“业界精英”“旅行达人”等标签熟练地对人群进行分类。这些标签——或者说“人设”,成为我们在
1  许茜十六岁那年,唐川与她熟络起来。他坐在她的前桌,上课的时候,许茜总是习惯性地把脚往前伸,理直气壮地将脚搭到前面那张椅子的横杠上。每每这时,唐川就会皱眉,因为她一脚过来,被他翘起来的凳子就会一下子落回地上。  许茜在上体育课时途经篮球架下,看到唐川正和两个男生靠在一边休息,唐川的表情非常不自在,而另外两个男生却不约而同地扭头,微妙地扫了许茜一眼。  十六岁的许茜并不知道,唐川的表情之所以看起
凌晨5点,室友便要去动物房进行小鼠抽血实验,尽管她尽量压低了声音,但轻轻的关门声还是叫醒了我。迷糊了5分钟后,我拿起手机梳理了今天的任务,看了看外面的天气,半暗半明之间,隐隐约约能看到破晓的晨光。下床、穿衣、洗漱、听英语、查邮件……到了7点,柔和的阳光照射着我的书桌,赶紧收拾好书包,沿着学堂路走向最受大家喜爱的清芬园食堂。  不知不觉间,来清华读博已经快两个月了,从炎热的酷暑到片片落叶的金秋,以前
最好的炫富方式  老婆:“你知道最好的炫富方式是什么吗?”老公:“买好车。”老婆:“错,别人会以为你是司机!”老公:“戴好表。”老婆:“错,别人会以为那是高仿的!”老公:“那你说,是什么?”  老婆:“你把钱花在我身上,把我保養得年轻漂亮,就算你穿着大裤衩子和拖鞋,只要我往你身边一站,别人就会说,这女的是图他的钱!”虚惊一场  和亲戚介绍的一个女孩去餐厅约会,吃完饭我对她说:“那个,我有一件事必须
权力的确能改变一个人。我妈以前特好,抹桌子洗碗都是她来。现在掌权了,整个人也变了。刚吃完晚饭就把碗一推,让我拿外套站她身后给披上,走到门口才缓缓侧着头对我说:你跪安吧,母后去领舞了。  广州飘雪  今年,广州终于飘了几片雪!在街上看到惊人的一幕,一个人惊讶地说:“啊,这个真的是雪吗?”  “是,我问了外地人,确实是雪!”  担心  女友出去给我买宵夜,都两小时了还没回来,手机也没带,我真担心了,担
干吗要动手呢  在饭店里,一桌键盘侠和另外一桌人吵起来了, 吵了一会儿,那桌人按捺不住,抄起板凳:“废什么话?打吧!”  键盘俠:“别啊,别啊,大哥,吵得好好的,干吗要动手呢?”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和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聊天,她对生活感到麻木,十分悲观地认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我批评了这种错误的想法,20岁的时候我也曾有过同样的想法,直到后来快30岁才知道人生其实可以更糟糕的,哪有“这辈子也就
乡下的空气  下车后我站到田边深深吸一大口,然后赞叹:“乡下的空氣真的不一样,这就是大自然的芬芳吧!”过路农民说:“早上刚喷完农药,可别吸太多呀!”数羊数馋了  睡不着在数羊,数到第77只的时候狼来了,看着羊群疯狂逃窜,我想那肉应该很筋道,于是我打开美团,点了20串羊肉串。如此教育孩子  小时候逛街,看到购物中心的电梯上贴着“请带好孩子”的提示语。妈妈就以此教育我:“如果不是好孩子就不让上街!”我
每个少年在他的人生中都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他第一次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也许就在这一瞬间,他跨过了那条界线,成为男子汉。  某种事情突然就发生了。他在一棵树下站住,好像在等待一个声音喊他的名字。往事的幽灵悄然溜进了他的意识之中,身外的声音轻轻传来人生有限的讯息。他从对自己和未来无比确定变得毫无把握。  如果他是个爱幻想的少年,那么一扇门开启了,他第一次俯视这个世界,看着——好像他们排着队从他面前走过—
1  “在火锅店、串串店、麻辣烫店的所有食材种类中,我唯一认同其价格的蔬菜,就只有莴苣。”我说这话的时候,邵锦正好将一盘凉拌莴苣端上餐桌,他看了我一眼,问我为什么。  我说因为我爱吃莴苣,而且莴苣又那么难搞。  我有次心血来潮买了莴苣打算炖排骨汤,结果在处理食材阶段就向莴苣举了白旗:这玩意儿的皮又厚实又干瘪,用手剥,手疼;用刀切,本来就不多的莴苣肉就要损失大半……这简直和我那段横竖都没办法处理妥帖
嫁给他  我的男下属今天居然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儿跟我说:“嫁给我吧!”  几乎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嫁给他!嫁给他!嫁给他!”  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给他开了张假条。费钱  我小时候除了一張小学毕业照,没有其他照片。爸妈说,因为那时照相很费钱,家里又穷。直到有一年,我无意间翻到一本老相册,里面有好多爸妈年轻时的照片,他们俩满脸幸福,笑得那叫一个开心。我指着相册问:“不是费钱吗?不是家里穷吗?”老爸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