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一直是各界讨论的热点,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第一,跨境电商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第二,消费者权益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受到损害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三,在跨境电商交易中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措施。以上方面的研究是本研究的基本依据。但前人的研究视角大多侧重于对国内电子商务领域,而较少涉及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另外,其研究结论多归于从行政管制及社会监督和诚信建设领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引导,而从立法层面对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进行细节完善的可行性建议较少。因此,本文以“我国跨境电商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障研究”为题,首先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梳理,在对跨境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电子商务法》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 跨境 消费者权益 管辖 市场准入 维权
  1 跨境电商存在问题
  1.1 个人跨境网购的责任主体模糊。网络购物是现在人们追求的购物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互联网这种虚拟的平台方式进行,在这个平台上,不仅是经营者、网购平台提供者的交易是虚拟的,而且物流也是虚拟的。加之跨境的因素,往往会出现网购过程中语言不通,因此在虚拟的环境中增加了交易双方的风险,这也使得跨境网购的责任主体从客观上难以明确。
  1.2 个人跨境网购的管辖权问题。由于跨境网购的跨国性、虚拟性,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将面临起诉境外销售商或网购平台的处境,那么管辖难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消费者面前。各国关于消费者侵權案件的管辖权依据有所不同,主要包括:(1)侵权行为地。侵权行为地主要包括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或者使用地、损害结果发生地;(2)商业活动地。商业活动地主要包括制造商、销售商以及商品的运输、保管或展览活动。(3)消费者住所地。消费者住所地通常是侵权行为发生地或损害结果发生地,消费者住所地法院通常具有管辖权,然而如果严格按照“被告住所地原则”,那么处于劣势地位的消费者将会面临语言不通、取证困难以及诉讼费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阻碍了消费者法律救济的渠道。
  1.3 个人跨境网购消费者取证困难。个人跨境网购通常借助于购物平台,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在网络购物过程中经常忘记保存与交易有关的内容凭证,即使亚马逊的支付页面有发票选项,很多消费者在结账时为了方便也会忽略此栏。加上网购平台上提供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商家不能提供质检报告以及相应的中文说明书等质量保证文件,而且境外经销商的情况也不明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保障商品的质量。
  2 个人跨境网购的消费者维权对策
  2.1. 细化交易平台的责任。我国相关行政法规中规定了“赔偿先付”制度,我国工商总局则在相关概念中提到了赔偿先付并规定网络交易平台也适用于此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买卖交易环节的赔偿先付,是指商家和网络平台预先签订协议对赔偿先付做出规定,在发生消费者侵权事件之后,如果商家推卸责任拒不理赔,则无论交易平台在该案件中有无过错,都由其预先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对于交易平台是否要承担先付责任,立法者在修法时做出了慎重的考虑,这主要是因为交易平台与出租柜台者和展销会主办方并不同,他们无法对商家提供的信息和商品进行真实性审查,也无法通过商家入驻收取租金,所以让经营者承担“先行垫付”责任,有失合理。
  2.2 细化跨境网购管辖制度的适用。涉外案件中管辖标准多种多样,但是没有规定适用顺序,这样容易导致管辖权出现争议。在确定案件由哪个法院管辖时要充分考虑该区域是否与案件有联系,从而选择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院地管辖。该原则用于解决个人跨境网络购物侵权纠纷有其价值,更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公平与公正,因此如果将最密切联系原则运用到跨境网购的消费者维权中来将大大节省司法成本,但是在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时,不能向美国当事人那样滥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要在有联系的连接点之内适用。
  2.3 完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的规定。赋予消费者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法律的权利 ,《适用法》第 42 条规定了在涉外消费者合同中消费者可以选择适用法律的权利,但是选择的范围非常有限,仅仅在商品所在地与服务提供地之间进行选择。笔者认为,可以在不减损消费者固有权利的情况下,选择的法律应与消费者合同联系密切,适当的扩大消费者法律选择的范围,比如可以将合同签订地法律或者商品服务地法律等作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同时综合考量合同涉及的连接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高效识别争议事项,寻求更便利的解决方案。
  2.4 完善电子证据的取证制度。健全电子证据取证立法 ,首先要完善电子证据中的信息保存制度与强制记录制度。扩大电子数据的范围并对其进行强制记录。对于单位和个人掌握的与案件有关的电子数据,以及网络服务商掌握的与案件有关的用户电子数据,侦查机关有权力要求其予以提供,但是并不代表没有限制,有关部门应该对此种强制取证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其次在协助取证期间网络服务提供者个人应该保密。由于电子证据具有特殊性,收集电子证据的单位和个人应该对侦察机关的取证行为严加保密。对于电子证据的取证措施应该予以完善并对取证程序严加规定。
  首先合理使用侦查手段。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刑事犯罪的案件,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时,电子证据一般存储在一个载体之中,例如光盘、计算机等,若允许该证据在庭上进行质证,则必须通过一定的设备展示出来,因此在法庭中应该配备相应的设备播放电子证据,保证双方当事人能对其进行质证。
  【参考文献】
  [1] 徐俊.新政策下网络海外代购发展探析[J].电子商务,2010(12).
  [2] 程莹.网络代购中代购方法律地位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3).
  [3] 鄂立彬,刘志勇.跨境电子商务阳光化通关问题研究[J].中国经贸,2019(9).
  [4] 上海市工商局市场处.网络海外代购探析[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7).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今大学生在校外兼职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以延边大学在校生为主要的调查对象,结合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出大学生权益遭受侵害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大学生权益维护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校外兼职 劳动权益 保障  一、在校大学生校外兼职概况  根据对延边大学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168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分析,有76%的在校大学生有过兼职经历,主要的兼职工
期刊
作为“正当防卫的理论中观点最混乱的一个问题”,防卫过当主观罪过直接关乎防卫过当行为罪名的认定。有必要依次对其展开探讨。  一、防卫过当主观罪过中不存在直接故意  首先,防卫的目的和动机与犯罪的目的和动机不能共处于同一个人的头脑,他们是互相排斥的,因为防卫意识的正当性与犯罪违法要素的恶性是 相矛盾的。  其次,防卫过当仍属于正当防卫,其防卫人本身的主观罪过不是很严重,所以若以直接故意来认定防卫过当的
期刊
【摘 要】 高空抛物行为一直是我们城市上空“悬在人们头顶的痛”,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出台后,将民法不好处理的高空抛物行为上升到了刑法处罚的范围,大大加强了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但《意见》中将高空抛物行为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引起了学界的争论,危害公共安全的含义是什么,什么行为可以构成危害公共安全以及高空抛物行为是否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都是争议的焦点。  
期刊
【摘 要】 数字货币的发行是时代大趋势,它可能为中国带来机遇。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出了独具特色的数字货币DC/EP,目前已经处于试用阶段。数字货币的发行可能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以及它的影响因素。隨着时间的推进,数字货币可能影响M1和M2;可能演变成为智能货币;可能影响国际局势。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情况需要等待实践去检验。  【关键词】 数字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 M1和M2 智能货币 国际局势  Ab
期刊
【摘 要】 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在实践和理论中都存在争议,与违约责任交织不清。按照合同效力或者所处时间段的逻辑进路,无法解决其适用问题。因而结合两者,讨论以“要约”“承诺”“生效”“履行”所划分的五个阶段中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缔约过失责任 违约责任 适用范围  缔约过失责任被称为“法学上的重大发现”,是新功利主义法学家耶林于19世纪60年代在《缔约过失责任、契约无效与未臻完善
期刊
【摘 要】 我国目前只规定了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只有起诉期限的耽误,没有起诉期限的中断。只有在起诉期限内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才有权对其进行司法审查。超过起诉期限起诉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只能裁定不予受理。为了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诉权、弥补权利人法律知识匮乏所可能受到的无效
期刊
【摘 要】 《民法典》暨原《民法总则》第70条首次对“清算义务人”以法律形式进行规范,有助于弥补清算义务人制度在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上的不足,但同时也引发了两者对清算义务人主体的不一致规定应如何适用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民法典》与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有限责任公司清算义务主体规则的适用,对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清算义务主体规范进行审视。  【关键词】 有限责任公司 清算义务人 民法典  一、问题的提出  202
期刊
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在全方位覆盖“政府-市场-社会-司法”领域,表面上是为了提高诚信,其实更多是为了加强法律的实施。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私联合动力之下,形成多领域、多层级主体制作大量信用规范的格局,并以“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为政策导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种制度信用,有着产生积极功效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其的有效性边界。为此,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进行重新的政策定位是有必要性的,合理规范失信惩
期刊
【摘 要】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涉黑犯罪呈上升趋势。由于我国少年司法还不够成熟,未成年人刑事处遇体系尚未得到有效建立,因此未成年人参与涉黑涉恶犯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概括主要特点,分析成因。并从家庭教育、社会治理、司法实践等环节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涉黑犯罪 防治建议  随着扫黑除恶斗争的深入开展,各地司法机关办案中发现未成年人参与黑惡犯罪问题凸显,严重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我们
期刊
【摘 要】 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该制度能简化司法程序,缩短整个诉讼流程时间,有利于司法资源的有效节约和合理使用,是当今司法形势下“宽严相济”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理念下的产物。本文在明确认罪、认罚、从宽概念的前提下,对我国量刑建议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量刑建议机制予以完善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量刑建议 机制  党的十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