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标准:第一,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第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第三,言传身教,严格要求;第四,教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五能两意识”(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主战场。因此,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温故知识,出示典型例题,典型例题讲解,总结解题规律,布置课后作业。”显然这种模式存在严重不足:第一,满堂灌、填鸭式,忽视了学生智力发展的个性差异。第二,课堂时间被教师占有,学生只有被动接受信息,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基于此,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上好每一节课,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何谓一节好课呢?我们认为须满足以下标准:
第一,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生生关系,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课堂资源的一部分,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说。相互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言情景交流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真诚互动。那些认为自己应该高高在上,严肃威严,权力无边且不屑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好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山露水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充满关心的教育。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和鼓励,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和鼓励,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
第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应该了如指掌,非常清楚,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在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学方法,更要备学习方法;备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备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后进生予以更多的关爱。我們知道数学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正很好地诠释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道理。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总是滔滔不绝,无休无止满堂灌,生怕因有遗漏的地方而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其实“说”也只是浮在表面上,并没有什么深度地说。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契可夫曾说过:“学生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师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合作有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达到彼此心灵的沟通。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认清,教与学相辅相成,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变教师的教有所依,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学习的机械性盲目性,缩小因学生的智力因素带来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借鉴别人的想法撞击思维火花,有利于将问题延伸。
第三,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圆”和“园”、“连接”和“连结”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作,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教师还要一改过去课堂上只想着尖子生而无暇顾及后进生的做法,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确实使学生学有所成。
第四,教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在很多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侃侃而谈”,而很少发现学生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得有条不紊,“热闹非凡”,学生亦“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这样的所谓“好课”,其结果往往是一节表演课,演员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评价一节课好不好,应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教学效率三方面看。“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具体学习进步与教学发展;“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吻合度;“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教学投入所获得的教学产出。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用《大教学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可以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具体来说,有效的教学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是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三是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四是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当然,判断一节好课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作为好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二是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涂荣豹,宁连华.论数学活动的过程知识.
[3]陶卫东.好课及其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五能两意识”(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主战场。因此,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温故知识,出示典型例题,典型例题讲解,总结解题规律,布置课后作业。”显然这种模式存在严重不足:第一,满堂灌、填鸭式,忽视了学生智力发展的个性差异。第二,课堂时间被教师占有,学生只有被动接受信息,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基于此,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上好每一节课,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何谓一节好课呢?我们认为须满足以下标准:
第一,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生生关系,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课堂资源的一部分,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说。相互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言情景交流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真诚互动。那些认为自己应该高高在上,严肃威严,权力无边且不屑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好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山露水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充满关心的教育。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和鼓励,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和鼓励,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
第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应该了如指掌,非常清楚,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在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学方法,更要备学习方法;备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备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后进生予以更多的关爱。我們知道数学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正很好地诠释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道理。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总是滔滔不绝,无休无止满堂灌,生怕因有遗漏的地方而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其实“说”也只是浮在表面上,并没有什么深度地说。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契可夫曾说过:“学生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师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合作有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达到彼此心灵的沟通。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认清,教与学相辅相成,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变教师的教有所依,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学习的机械性盲目性,缩小因学生的智力因素带来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借鉴别人的想法撞击思维火花,有利于将问题延伸。
第三,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圆”和“园”、“连接”和“连结”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作,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教师还要一改过去课堂上只想着尖子生而无暇顾及后进生的做法,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确实使学生学有所成。
第四,教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在很多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侃侃而谈”,而很少发现学生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得有条不紊,“热闹非凡”,学生亦“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这样的所谓“好课”,其结果往往是一节表演课,演员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评价一节课好不好,应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教学效率三方面看。“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具体学习进步与教学发展;“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吻合度;“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教学投入所获得的教学产出。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用《大教学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可以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具体来说,有效的教学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是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三是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四是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当然,判断一节好课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作为好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二是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涂荣豹,宁连华.论数学活动的过程知识.
[3]陶卫东.好课及其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