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形态与现实意义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在电视综艺节目日趋“娱乐至死”之际,文化类电视节目却以其清新气质“一枝独秀”。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華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带领观众重拾起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古典之美。《中国诗词大会》以文化类的节目形态,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形态;现实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视节目开始逐渐被新兴的电视综艺节目取代。自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犹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新之气,给观众带来了独特而又充满中国古典韵味的诗词享受和心灵慰藉。《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与前两季相比,既在节目内容上一脉相承,又在节目形式上做出了创新。该节目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旗,其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经由不断地创新与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到了引领和导向作用,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地。
  一、《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形态特征
  《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类节目,“从狭义上来说,文化类节目是以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为宗旨的节目。它在精神上追求精确和深度,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提取精华部分展现,在制作过程中准确把握和定位,以期为观众普及文化知识,从而引发观众对某一知识领域的高度关注。”[1] 《中国诗词大会》以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本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荧屏上重展风采,同时该节目致力于打造全民喜闻乐见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带领现代人重拾中国传统诗词文化,领悟中国传统诗词的独特韵律。《中国诗词大会》在答题形式、舞美效果和题目设计等方面创造性地把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融合,呈现出高质量、“接地气”且受观众喜爱的文化类节目。
  1.公正性与互动性的答题形式
  《中国诗词大会》分个人赛和擂主赛。个人追逐赛的规则为:每期节目有5名(第二、三季改为4名选手)选手参与个人挑战,每位选手最多可答(第二、三季改为8道),答错为止。百人团同步作答,其失误人数成为选手的最终分数。这种用加权处理的思路和计分方式,尽量规避了比赛的不公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比赛得分的公正性。
  其次,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三季中设计的“飞花令”、“超级飞花令”环节是对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加以改良后的全新的答题形式,游戏规定:选手和百人团每场比赛围绕一个关键词进行答题,在场上选手结束答题后,由分数最高的选手和百人团中答题成绩的第一名进行比赛,通过轮流背诵含有关键词的诗句的形式,直至一方背不出,则另一方胜出,获胜者直战擂主。在短时间激烈的诗句储备较量中,不仅是在战选手、现场主持人、点评嘉宾和百人团,甚至荧屏外的观众也都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这样的答题形式唤起了观众对中国传统诗词的高度热情,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积极性。
  再者,《中国诗词大会》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屏幕前的观众可以通过扫描节目下方二维码,同时参与答题。这种形式的答题方式,使现场内外的观众都能参与到这场诗词盛宴里,而不是仅仅止步于观望节目,真正实现了“打造国民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同时,节目制作单位也可以通过这种答题形式取得观众的及时反馈,并能够根据观众的实时感受、互动频率和数量对节目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无形间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该节目实现了 “带领现代人重拾中国传统诗词文化,领悟中国传统诗词的独特韵律”。
  2.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舞美效果
  好的舞美效果能将节目升华为观众心目中的难以磨灭的存在。《中国诗词大会》大量运用中国元素,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LOGO:一片海面上,升着一轮皎洁的圆月,圆月后面,是一片与海相接的星空。透过这样一幅图画,观众能够联想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一句古诗,对这句诗的意境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节目的舞台运用中国蓝作为背景的色调,加上百人团中国红的点缀,相得益彰。[2]这些舞美设计都能将观众带入中国诗词的古典意境之中,使观众在情感上与视觉上与中国传统文化达到共鸣。
  在舞台布景方面,《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布景会按照诗词的内容呈现出不同的水墨画,并配以恰当的中国传统乐器音乐(如箫声、笛声等),以达到意境的渲染。例如,在点评嘉宾康震在解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的同时,舞台中央的屏幕上便会呈现群山峻岭的国画画面,伴之以经典的红歌,使观众能融入这句诗的意境之中,从视觉和听觉、点评嘉宾和现场舞美效果两种角度,观众都能体会到毛泽东“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在舞台灯光方面,《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灯光的艺术效果也会随着节目的推进和舞台效果不断变换,是历时和共时的艺术化展现,突出了戏剧矛盾突出、强化节目节奏。[3]在答题时,舞台的整体灯光色调是冷色调的蓝色,营造一种安静而又紧张的氛围;百人团答题时则变换为红色的暖色调,营造出一种激烈的气氛。通过转换舞台灯光的冷暖色调,观众的情绪也在一同变化着,观众的参与兴趣也被一同带动着。
  3.专业性与普及性的题目设计
  中国的诗词内容丰富、数量极大,而在节目中“选择何种诗词内容更容易引起观众们的共鸣”成了《中国诗词大会》必须考虑的一大问题。每一道不仅是题目,还是一个话题的起始点,透过这样一种答题的形式,使中国诗词与现代生活构成一种内在联系,透过这样一种答题模式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所以,《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大都很“接地气”,比如,“如果李白也有朋友圈,下列哪些人不会给他点赞”、“下列哪个诗句描述了古时候快递员的生活”诸如此类的与我们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也都出现在了《中国诗词大会》中。
  题目除了“接地气”以外,还注重普及性和内容广泛性,选择的诗词的范围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毛泽东等当代名人作家的诗词,时间维度涵盖三千年前的经典至近现代的名人诗词。   在《中国诗词大会》中(主要是第三季),出题手段也充分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剪纸、木雕、蛋雕、糖画,以及中国画作,不同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审美上的享受。比如,在第三季第四场擂主争霸赛的图片线索题中,选手根据康震老师现场作画,说出四句古诗。寥寥数笔就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述之景勾勒出来了,选手能在视觉上对中国诗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而观众也在中国传统诗词的各种形态的呈现之下,勾起了学生时代关于中国诗词文化的记忆,点燃了国人心中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火种”。
  二、《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实意义
  1.缔结中外文化之情谊,激发华夏民族之诗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及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软实力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汇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应该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是一次对历史记忆的建构,更是对现代人生活意义的重塑。[4]
  首先,《中國诗词大会》拉近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外友谊。《中国诗词大会》虽然是以竞技模式呈现,但它更像是一场以诗会友的诗词狂欢盛宴。中国诗词就像是联系中西方文化的一颗纽带、一座桥梁,它吸引着外国友人去发现和探索我国真正的文化魅力。节目中有一位刚果选手唐决定他回国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中国诗词翻译给国人阅读。此外,在《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之后,不少外国友人争相在网络社交媒体(如Instagram、Facebook、Twitter等)上,表达对中国传统诗词的热爱,甚至有不少外国友人还将中国诗词翻译成了英语。
  《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也早已渗入中国国民的学习和工作中。某中学老师从《中国诗词大会》中受到启发,将“飞花令”引进自己的教学中,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他在微信群聊中利用“飞花令”与同学们展开互动,同学们都踊跃参与其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中国诗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激活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里炽热的“诗心”。
  其次,节目主持人与嘉宾对诗词的解析与把握是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播和文化继承。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点评嘉宾会对诗词知识及文化价值进行引导解读,防止人们对这些内容产生错误认知,有效实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也打破了对部分观众与选手对中国传统诗词知识及文化价值的刻板印象。
  2.正确引导社会主旋律,积极弘扬民族真精神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电视制作单位却仍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收视率,使电视综艺节目开始走向泛娱乐化、同质化。在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和网络节目的游戏环节中甚至出现追求恶搞、低俗的趣味。但是,此类节目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青少年,这些低俗的内容可能会使许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误入歧途,甚至严重影响我国优秀文化和社会主旋律的正确引导。《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对于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坚定“四个自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启发性的借鉴意义。[5]
  《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不仅“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向社会大众传播了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等主流价值观,并引领了和谐社会的新风尚,展现了文化类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薪火相传”,[7]同时也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成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导向作用。在节目中,有一名来自四川的无臂少年彭超,小时候因事故失去双臂,经过了两次高考才进入了理想的大学,但是在面临生活不如意之时,他没有一味沉溺于消极、悲观,而是通过阅读诗词来激励自己,最终逆境成才。《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选手大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却同样也称得上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明星”代言人。《中国诗词大会》的社会价值还在于,它以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本,糅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新风尚,重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旗帜,向社会传递诚信爱国、自强不息等中华传统美德,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形态及传播影响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刘珂.浅析《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之处[J].记者摇篮,2017(03):34-35.
  [3]柳晴.论习近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论述[J].世纪桥,2015(07):23-24.
  [4]邰子剑.原创电视节目的形式变革与文化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东南传播,2018(01):104-105.
  [5]罗琦,唐苗.浅析电视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新闻知识,2016(10):27-29.
  [6]李兴家,赵洪武.《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对文化自信的助推及其启示[J].山东工会论坛,2017,(04):85-89.
  [7]张步中,梁嘉韵.央视文化类节目发展路径与传播价值[J].电视研究,2017(08):53-57.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基金资助项目“近年兴起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现象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cx201723)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对《汉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的研读过程中,笔者在思考小学生的写作时,产生了关于小学写作策略性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方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1.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学习策略研究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对象为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这一类学习者在入学前已经完成了母语的部分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蓬勃生机,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便利。而高校弹性学制的推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需要。二者的结合,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培养了他们创业创新的能力,从而为走向社会创造条件。本文重点分析了互联网+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期刊
敦煌艺术是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恢弘的艺术宝库,其中敦煌壁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唐代作为举足轻重的历史时期,其敦煌壁画色彩也属辉煌篇章。唐时期的敦煌壁画色彩有注重主观表现、主体情感抒发和画面的装饰性等诸多特点。而用色则多为单一明亮、对比鲜明的颜色,同时又极其注重画面整体的统一,营造出华丽庄重、神圣脱俗的感觉。  意象性是我国传统绘画的设色本源,中国画中对色彩处理用到的意象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它蕴含着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是我国当前十分热门的一门课程,其不仅仅加快了我们信息传播的速度,并且还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能够有效的满足我国社会飞速发展以及对于人才方面的需求,并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领域也是不例外。本文主要走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翻
期刊
任何学科,重难点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整堂课的重中之重,都是在围绕着它展开教学。一节课的成败在于能否突出这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的英语教学是通过时间上的倾斜和练习上的重复来达到上述目的的。但这也带来了副作用,我们的学生慢慢对英语教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这是教育的大忌。下面,我将对如何巧妙地解决小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使小学生乐于接受与掌握,从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情感交
期刊
摘 要:对于人的一生而言,身心健康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而幼儿教育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并发生变革,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其凸显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针对国内幼儿教育现实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解决,是当下教育工作者和家庭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教育;家庭;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作為启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目,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好理论知识,还需要其开展学习实践。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对课堂导入策略进行合理的应用,发挥其教学价值,提升教学效用。  关键詞:高中历史;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进行学习状态,使得学
期刊
摘 要:新世界商业街建设的初衷是发展成为步行街,但受人气等因素的制约,商业街逐步转为人车混行,已经不具备步行街的特点,“步行街”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新世界商业街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借鉴步行街成功的案例,对新世界商业街如何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商业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街;步行街  1 前言  商业街是指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现代教学理念与科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当前中国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案例教学法因其独特的魅力而被教师广泛采用。本文简要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初中思想道德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课;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多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模式由研究型转向应用型转变是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指导,主要阐述了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引入雅思课程的必要性、通过雅思课程所能实现的目标以及开展雅思课程的优势,即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能力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沟通技能、文化感悟力和思辨能力,从而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