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自体小动静脉移植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在大白鼠和家兔的股动脉上进行小动脉和小静脉移植的比较研究。通畅率、形态学、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检查的结果表明:(1)外径1mm以下小动脉中,静脉移植通畅率(40%)明显低于动脉移植通畅率(80%),故临床只能采用动脉移植;(2)外径大于1mm的小动脉中,动脉和静脉移植的通畅率分别为100%和80%,二者都可用于临床;(3)形态学研究说明动脉移植优于静脉移植,其远期结果可能比静脉为好,尤其对1mm以下的小动脉。

其他文献
啮蚀艾肯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临床感染中比较少见,国内也只有零星报道。该菌可存在于人呼吸道、消化道、口腔、泌尿道等黏膜表面,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黏膜表面破损时,常引起软组织脓肿、脑膜炎、脑脓肿、颈部脓肿及腹部感染等。该菌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培养困难,容易漏检、漏诊,应引起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的注意。本文报道1例由啮蚀艾肯菌引起的颈部脓肿,最终行手术并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的病例。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威胁,主要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抗菌治疗可选择药物少。目前国际上对CRE治疗的主要药物为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磷霉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对CRE体外敏感性高,不受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类型的影响。多黏菌素因为存在异质性耐药,并且剂量与肾毒性呈正相关,临床常选择合适剂量,同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使用。常规剂量替
研究发现肠道真菌在微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或间接影响肠道细菌等途径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肠道微生态中真菌及其产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和真菌与细菌互相作用的现有研究进行详细综述,系统阐述肠道真菌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HBV相关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等肝肠疾病的关联,并提示了肠道真菌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P)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在结核病高发地区。然而,由于胸腔积液中缺乏细菌的特性,使得传统的涂片和培养法敏感性很低,而胸膜活检存在一定风险。因此,TP诊断具有挑战性。由于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寻找快速、准确和有效的新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就TP的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目前,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均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由于DAAs品种较多,为方便临床医师选用,本文推荐择必达或吉利德三代(丙通沙)药物治疗,而G/P鸡尾酒(Maviret)疗法可作为其他DAAs治疗失效患者选用。文中还对这些小分子药物的安全性与耐药率作了介绍,以供参考。
目的研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状况,及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两个地区6所医院住院患者首次发现感染时临床分离的98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宁波地区39株,杭州地区59株。所有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4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B、C、D四类共39种β-内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腰椎骨折需摘除椎间盘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细胞亚群中Th1和Th2的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髓核组织中Th1型细胞因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顺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联合顺行输尿管软镜治疗肾鹿角形结石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男性63例,女性53例,年龄25~67岁,结石最大径46~98 mm,平均46 mm,其中完全鹿角形结石63例。结果该组116例患者均成功建立通道并行单通道碎石,手术时间为(125.4±30.0)min,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
目的探讨五项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对于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127例胃癌患者和18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甲胎蛋白(AFP)的含量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胃癌组CEA(52.9±25.5)ng/mL、CA125(54.2±40.6)U/mL、CA199(42.4±28
目的观察地尔硫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治疗。记录两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BP、HR、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RP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生次数。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该时间段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