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营压力,电网企业基于多维精益管理体系变革和“每一台设备”试点工作成果,深入挖掘设备资产数据价值,构建资产价值链路。电网企业以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为主线,实施投资前精准谋划、采购时精细管控、运行中精益管理、退役后精明处置的“四精”管理策略,力争实现电网投资效率、电网资产品质、电网运维成本、设备剩余价值四个最优,创新优化以“四精四优”为核心的资产管理策略。
[关键词] 多维精益;资产全寿命;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09-0001-03
一、电网资产价值驱动提质增效的必要性
(一)应对电改经营压力,全面助力电网企业提质增效的需要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落实输配电价改革要求、电价空间收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多重因素影响,电网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经营压力前所未有。以深入挖掘设备资数据价值为抓手,推进一系列优化经营管理促进提质增效相关工作,是有效应对电改经营压力,全面助力电网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二)精益核算资产价值,驱动设备资产科学管理的需要
2019年以来,电网企业多维精益管理体系变革工作和“每一台设备”试点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在以“业务活动”“电压等级”“资产类型”成本监管核心维度反映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生产成本精准归集或分摊到每一台重点设备。如何进一步挖掘并运用设备资产价值,解构资产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创新设备资产管理策略,关联资产结构、电网安全、经济效益、运检效率等,从而驱动投资效率、资产品质、运维成本、剩余价值达到最优,成为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拓展业财融合视角,平衡经济效益与安全效能的需要
电网企业是天然的资产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电网企业的经营绩效与系统的稳定运行。长期以来,我国电网投资相对滞后于用电需求,电网资产管理更多关注提高供电能力或电网可靠性,较少考虑经济效益。当前,电网基础建设水平较为成熟,各项基础管理提供了更规范化、精细化的财务数据信息。因此,电网企业需要在现有设备运营管理中主动拓展业财融合视角,兼顾开源与节流,实现经济效益与安全效能的平衡,为精益管控、提高经营质效奠定坚实基础[1]。
二、电网资产价值驱动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
以每一台设备成本价值为驱动,以全面助力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要抓手,全过程、全费用、全系统地梳理电网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作业环节。通过实施投资前精准谋划、采购时精细管控、运行中精益管理、退役后精明处置的“四精”管理策略,实现电网投资效率、电网资产品质、电网运维成本、设备剩余价值四个最优,在保障电力安全生产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电网资产管理质效,实现电网资产高效运营,如图1。
(一)投资前精准谋划,电网投资效率最优化
投资规划阶段是控制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佳时期,强化项目投资的“前”管理,坚持“问题导向、
效益导向、价值导向”,通过找准设备投资需求、精选最佳科研方案、超前评估项目效益,确保电网投资效率最优化。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设备投资需求。为精准探知设备投資需求,整合业务系统数据,提取电网设备生产成本及其他相关数据。一方面开展统计性分析,掌握生产成本总体水平、发展趋势、不同维度分布情况等;另一方面开展成本关联性分析,分析设备生产成本与资产结构、安全、效益和检修效率的相关性,掌握设备成本的投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二是坚持效益导向,精选最佳可研方案。针对电网投资项目,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测算方法,通过测算初始投资成本、运维成本、检修成本、故障处置成本、报废成本,综合电网改造后设备预计剩余寿命,对比不同方案下的年度平均成本,从经济视角辅助电网投资项目可研方案决策。
三是坚持价值导向,超前评估项目效益。基于当前电网项目后评价管理需求,在现有的全部基建项目和部分重要技改项目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后评价的机制上,补充建立一种“自评价”的“后评价”机制,为后续电网项目投资提供精准的项目信息支撑,以“后”评价辅助“前”投资[2]。
项目后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性化定制全面覆盖电网基建、生产技改、生产大修三类项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建设管控评价、运行效果评价、投资效益评价三个维度;第二,建立省公司级后评价数据库及后评价多维分析机制,全面部署开展单个项目级、一类项目级、各级组织级的综合比对分析,真实、多维地反映项目管控过程、项目运行状态、项目投资效益等情况,真正激发项目后评价机制的价值,让“后”评价数据服务“前”投资决策。
(二)采购时精细管控,电网资产品质最优化
电网设备及物资的质量是电网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对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是电网设备质量高低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构建电网设备质量及物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辅助电网企业设备选型、供应商选优,同时创建供应商分群矩阵,创新匹配差异化合作策略,确保电网资产品质最优化。
一是开展服务质量综合评价,辅助供应商选优。遵循科学性、客观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四个原则,基于对影响电网设备运行及物资供应商选择的因素分析,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构建以设备寿命、设备质量为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3],如图2。
依托设备质量、供应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计算方法,对设备供应商进行服务质量综合评分,运用散点图进行设备供应商分降序排列,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到评分低的主要原因,进行针对性整改。 二是创建供应商分群矩阵,创新差异化合作策略。依托象限矩阵模型,强化成本分析、质量鉴定,以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设备质量分别作为两个坐标轴,利用中位数法确定中位线,形成供应商分群矩阵。矩阵一共包含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优质供应商、待谈判供应商、待考察供应商、问题供应商,利用单台设备的指标数据,精准定位、直观展现每个供应商所处的区域。根据分群矩阵,针对处于不同象限的供应商类型,制定差异化合作策略。
(三)运行中精益管理,电网运维成本最优化
运维检修成本在电网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占据最大比例,是资产及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是综合标准化与针对性,优化电网日常运维检修资源配置。依托标准成本作业化改造工作,通过合理确定测算成本,对比分析测算成本与實际成本,科学评价运维检修实际成本配置合理性,为日常运维检修成本的预算编制及执行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二是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完善电网设备技改大修策略决策。围绕电网设备运检业务,聚焦电网设备技改大修策略决策,统筹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通过开展电网设备状态评价和技改项目准入优选,探索构建一套全新完整的电网设备技改大修策略辅助决策方法。
电网设备技改大修策略决策体系包含两个部分:第一,电网设备状态评价。从安全状态和经济性能状态两个方面着手,最后得出电网设备整体状态评价结论,作为判断其是否需要开展技术改造或是大修的依据;第二,电网设备技改项目准入优选。通过对电网设备进行整体状态评价之后,根据其评价结果可确定电网设备相应的状态等级,进而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改造[4]。而对于确实需要进行改造的电网设备,有大修和技改两种改造方式可供选择。通过建立电网设备改造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计算大修和技改两种方案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以此为判断电网设备技改项目准入的依据。
(四)退役后精明处置,设备剩余价值最优化
退役处置是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为实现电网设备资产的充分有效利用,通过精准定位电网设备最优经济退役点和科学评估再利用价值,辅助退役处置决策,降低资产流失风险,保证电网设备剩余价值最优化。
一是精准定位电网设备最优经济退役点,辅助电网设备退役处置决策。深入应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以年度《电网实物资产退役计划表》为基础,运用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动态计算方法与净现值法,逐一对拟退役固定资产进行经济寿命测算,根据测算结果评估拟退役资产是否达到最优经济退役点。资产最优经济退役点的确定分为三步:计算电网设备资产运行到第N年的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总额、采用净现值法计算平均年成本、对比决策最优经济退役点。
二是科学评估资产再利用价值,降低资产流失风险。深化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算法,通过计算设备再利用与新购两种方案下的年均成本,判断退役电网设备再利用是否符合成本最优。对于可进行再利用的退役资产,综合考虑预期寿命使用率、设备电压等级、报废前设备状态评价等级、是否发生过A级或B级检修四类影响因素,以预期使用寿命为基数,将四类因素指标系数进行连乘,计算得出设备建议再利用寿命,达到科学评估设备再利用价值,辅助再利用决策的目的。
三、电网资产价值驱动提质增效的效益分析
(一)项目投资规划精准度迈上新台阶
通过开展设备生产成本分析、可研方案对比、项目后评价等工作,剔除年度储备项目中一批低效投资项目,择优减量以提升优质项目储备落地比率,同时大幅压降生产成本,助力实现提质增效等工作目标。
(二)设备资产及供应商质量获得新提升
运用设备质量及供应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供应商分群矩阵等工具,开展现有设备供应商服务质量评价工作,识别不同类型供应商,并针对各类型供应商制定差异化合作策略。针对问题供应商,暂停设备采购一年;针对待谈判供应商,开展双方协商谈判,要新增设备维护服务次数;针对待考察供应商,要新增合同履约约束条款,促进供应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5]。
(三)设备运维检修成本配置取得新改善
应用设备技改检修策略决策体系,在传统决策方法的基础上拓展经济性视角,充分挖掘每一台电网设备运行成本数据价值,通过全面了解设备运行状态、精准核算设备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有效提升运检工作质效,合理优化设备年度运维检修成本,平衡经济效益与安全效能。
(四)退役设备资产再利用实现新突破
基于电网企业设备年度退役计划,开展电网设备最优经济退役点测算,识别拟退役资产中未达到最优经济退役点、具备再利用价值的资产,针对具备再利用价值的资产开展再利用寿命测算,提升资产平均运行寿命和退役资产再利用价值。
四、结语
依托多维建设成果,深入推动电网设备价值精益管理,以电网设备运行成本数据为驱动,构建资产价值链路。以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为主线,聚焦设备资产投资规划、采购建设、运行维护、退役处置全过程,深刻践行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满足电网企业、客户对设备安全、效能的需求,确保设备策略最佳、经济最优,提升资产运营质效。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贵州电力技术,2013,16(10):1--3.
[2]童典.基于LCC理论的电网设备技改项目准入优选方法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2016(03):59.
[3]于东洋,孙巍,刘洋,等.低温环境下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及检修策略[J].黑龙江电力,2017,39(01):50-53.
[4] 刘福炎,杨小勇,俞敏,黄宏豪.电网运维检修成本参数模型构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09):84-85
[5]谢宁,承民,肖定垚,宋枭楠.电网主设备经济退役点研究[J].电力建设,2014,35(06):165-168
[关键词] 多维精益;资产全寿命;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09-0001-03
一、电网资产价值驱动提质增效的必要性
(一)应对电改经营压力,全面助力电网企业提质增效的需要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落实输配电价改革要求、电价空间收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多重因素影响,电网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经营压力前所未有。以深入挖掘设备资数据价值为抓手,推进一系列优化经营管理促进提质增效相关工作,是有效应对电改经营压力,全面助力电网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二)精益核算资产价值,驱动设备资产科学管理的需要
2019年以来,电网企业多维精益管理体系变革工作和“每一台设备”试点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在以“业务活动”“电压等级”“资产类型”成本监管核心维度反映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生产成本精准归集或分摊到每一台重点设备。如何进一步挖掘并运用设备资产价值,解构资产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创新设备资产管理策略,关联资产结构、电网安全、经济效益、运检效率等,从而驱动投资效率、资产品质、运维成本、剩余价值达到最优,成为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拓展业财融合视角,平衡经济效益与安全效能的需要
电网企业是天然的资产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电网企业的经营绩效与系统的稳定运行。长期以来,我国电网投资相对滞后于用电需求,电网资产管理更多关注提高供电能力或电网可靠性,较少考虑经济效益。当前,电网基础建设水平较为成熟,各项基础管理提供了更规范化、精细化的财务数据信息。因此,电网企业需要在现有设备运营管理中主动拓展业财融合视角,兼顾开源与节流,实现经济效益与安全效能的平衡,为精益管控、提高经营质效奠定坚实基础[1]。
二、电网资产价值驱动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
以每一台设备成本价值为驱动,以全面助力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要抓手,全过程、全费用、全系统地梳理电网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作业环节。通过实施投资前精准谋划、采购时精细管控、运行中精益管理、退役后精明处置的“四精”管理策略,实现电网投资效率、电网资产品质、电网运维成本、设备剩余价值四个最优,在保障电力安全生产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电网资产管理质效,实现电网资产高效运营,如图1。
(一)投资前精准谋划,电网投资效率最优化
投资规划阶段是控制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佳时期,强化项目投资的“前”管理,坚持“问题导向、
效益导向、价值导向”,通过找准设备投资需求、精选最佳科研方案、超前评估项目效益,确保电网投资效率最优化。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设备投资需求。为精准探知设备投資需求,整合业务系统数据,提取电网设备生产成本及其他相关数据。一方面开展统计性分析,掌握生产成本总体水平、发展趋势、不同维度分布情况等;另一方面开展成本关联性分析,分析设备生产成本与资产结构、安全、效益和检修效率的相关性,掌握设备成本的投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二是坚持效益导向,精选最佳可研方案。针对电网投资项目,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测算方法,通过测算初始投资成本、运维成本、检修成本、故障处置成本、报废成本,综合电网改造后设备预计剩余寿命,对比不同方案下的年度平均成本,从经济视角辅助电网投资项目可研方案决策。
三是坚持价值导向,超前评估项目效益。基于当前电网项目后评价管理需求,在现有的全部基建项目和部分重要技改项目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后评价的机制上,补充建立一种“自评价”的“后评价”机制,为后续电网项目投资提供精准的项目信息支撑,以“后”评价辅助“前”投资[2]。
项目后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性化定制全面覆盖电网基建、生产技改、生产大修三类项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建设管控评价、运行效果评价、投资效益评价三个维度;第二,建立省公司级后评价数据库及后评价多维分析机制,全面部署开展单个项目级、一类项目级、各级组织级的综合比对分析,真实、多维地反映项目管控过程、项目运行状态、项目投资效益等情况,真正激发项目后评价机制的价值,让“后”评价数据服务“前”投资决策。
(二)采购时精细管控,电网资产品质最优化
电网设备及物资的质量是电网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对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是电网设备质量高低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构建电网设备质量及物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辅助电网企业设备选型、供应商选优,同时创建供应商分群矩阵,创新匹配差异化合作策略,确保电网资产品质最优化。
一是开展服务质量综合评价,辅助供应商选优。遵循科学性、客观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四个原则,基于对影响电网设备运行及物资供应商选择的因素分析,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构建以设备寿命、设备质量为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3],如图2。
依托设备质量、供应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计算方法,对设备供应商进行服务质量综合评分,运用散点图进行设备供应商分降序排列,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到评分低的主要原因,进行针对性整改。 二是创建供应商分群矩阵,创新差异化合作策略。依托象限矩阵模型,强化成本分析、质量鉴定,以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设备质量分别作为两个坐标轴,利用中位数法确定中位线,形成供应商分群矩阵。矩阵一共包含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优质供应商、待谈判供应商、待考察供应商、问题供应商,利用单台设备的指标数据,精准定位、直观展现每个供应商所处的区域。根据分群矩阵,针对处于不同象限的供应商类型,制定差异化合作策略。
(三)运行中精益管理,电网运维成本最优化
运维检修成本在电网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占据最大比例,是资产及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是综合标准化与针对性,优化电网日常运维检修资源配置。依托标准成本作业化改造工作,通过合理确定测算成本,对比分析测算成本与實际成本,科学评价运维检修实际成本配置合理性,为日常运维检修成本的预算编制及执行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二是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完善电网设备技改大修策略决策。围绕电网设备运检业务,聚焦电网设备技改大修策略决策,统筹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通过开展电网设备状态评价和技改项目准入优选,探索构建一套全新完整的电网设备技改大修策略辅助决策方法。
电网设备技改大修策略决策体系包含两个部分:第一,电网设备状态评价。从安全状态和经济性能状态两个方面着手,最后得出电网设备整体状态评价结论,作为判断其是否需要开展技术改造或是大修的依据;第二,电网设备技改项目准入优选。通过对电网设备进行整体状态评价之后,根据其评价结果可确定电网设备相应的状态等级,进而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改造[4]。而对于确实需要进行改造的电网设备,有大修和技改两种改造方式可供选择。通过建立电网设备改造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计算大修和技改两种方案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以此为判断电网设备技改项目准入的依据。
(四)退役后精明处置,设备剩余价值最优化
退役处置是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为实现电网设备资产的充分有效利用,通过精准定位电网设备最优经济退役点和科学评估再利用价值,辅助退役处置决策,降低资产流失风险,保证电网设备剩余价值最优化。
一是精准定位电网设备最优经济退役点,辅助电网设备退役处置决策。深入应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以年度《电网实物资产退役计划表》为基础,运用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动态计算方法与净现值法,逐一对拟退役固定资产进行经济寿命测算,根据测算结果评估拟退役资产是否达到最优经济退役点。资产最优经济退役点的确定分为三步:计算电网设备资产运行到第N年的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总额、采用净现值法计算平均年成本、对比决策最优经济退役点。
二是科学评估资产再利用价值,降低资产流失风险。深化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算法,通过计算设备再利用与新购两种方案下的年均成本,判断退役电网设备再利用是否符合成本最优。对于可进行再利用的退役资产,综合考虑预期寿命使用率、设备电压等级、报废前设备状态评价等级、是否发生过A级或B级检修四类影响因素,以预期使用寿命为基数,将四类因素指标系数进行连乘,计算得出设备建议再利用寿命,达到科学评估设备再利用价值,辅助再利用决策的目的。
三、电网资产价值驱动提质增效的效益分析
(一)项目投资规划精准度迈上新台阶
通过开展设备生产成本分析、可研方案对比、项目后评价等工作,剔除年度储备项目中一批低效投资项目,择优减量以提升优质项目储备落地比率,同时大幅压降生产成本,助力实现提质增效等工作目标。
(二)设备资产及供应商质量获得新提升
运用设备质量及供应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供应商分群矩阵等工具,开展现有设备供应商服务质量评价工作,识别不同类型供应商,并针对各类型供应商制定差异化合作策略。针对问题供应商,暂停设备采购一年;针对待谈判供应商,开展双方协商谈判,要新增设备维护服务次数;针对待考察供应商,要新增合同履约约束条款,促进供应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5]。
(三)设备运维检修成本配置取得新改善
应用设备技改检修策略决策体系,在传统决策方法的基础上拓展经济性视角,充分挖掘每一台电网设备运行成本数据价值,通过全面了解设备运行状态、精准核算设备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有效提升运检工作质效,合理优化设备年度运维检修成本,平衡经济效益与安全效能。
(四)退役设备资产再利用实现新突破
基于电网企业设备年度退役计划,开展电网设备最优经济退役点测算,识别拟退役资产中未达到最优经济退役点、具备再利用价值的资产,针对具备再利用价值的资产开展再利用寿命测算,提升资产平均运行寿命和退役资产再利用价值。
四、结语
依托多维建设成果,深入推动电网设备价值精益管理,以电网设备运行成本数据为驱动,构建资产价值链路。以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为主线,聚焦设备资产投资规划、采购建设、运行维护、退役处置全过程,深刻践行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满足电网企业、客户对设备安全、效能的需求,确保设备策略最佳、经济最优,提升资产运营质效。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贵州电力技术,2013,16(10):1--3.
[2]童典.基于LCC理论的电网设备技改项目准入优选方法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2016(03):59.
[3]于东洋,孙巍,刘洋,等.低温环境下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及检修策略[J].黑龙江电力,2017,39(01):50-53.
[4] 刘福炎,杨小勇,俞敏,黄宏豪.电网运维检修成本参数模型构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09):84-85
[5]谢宁,承民,肖定垚,宋枭楠.电网主设备经济退役点研究[J].电力建设,2014,35(06):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