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问题研究

来源 :人口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n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运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1年财政数据,对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省级和市县两级政府补贴额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省级财政有能力承担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标准的制定也能够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要求,但市、县财政面临的压力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因此,中央政府应尽快明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补贴增长机制,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更加细致地重构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整合和地区整合目标。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财政补贴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4)03-0110-07
  一、引言
  养老保险的城乡整合和地区整合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题。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于2009年9月和2011年6月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以县市为单位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以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然而,上述文件仅规定了中央政府对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具体补贴数额,地方政府补贴标准则可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自行确定。实践中,即使经济社会条件相似的邻近县市,地方政府对新农保和城居保的补贴也存在显著差异,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2013年9月,广东省人社厅出台《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粤府〔2013〕92号)通过详细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责任,将新农保和城居保进行整合,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并全面上调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然而,广东省各地经济发展并不均衡,是否都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补贴责任?
  《人口与经济》2014年第3期
  黄丽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问题研究
  近年来研究新农保政府补贴问题的文献大量涌现。例如,邓大松等人区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探讨新农保的政府补贴问题,得出中央财政有能力承担新农保财政补助,但中西部贫困地区地方财政筹资困难的结论[1]。薛惠元等人探讨了新农保财政补助的地方公平性问题[2]。杨翠迎等人基于养老金替代率的视角对各地新农保养老金及补贴标准合意增长水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3]。但上述文献并未涉及新农保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并轨和地区整合问题。部分文献虽然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整合和衔接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但对于其中的财政补贴问题分析并不深入。例如,邓大松等人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对新农保未来发展和整合方向进行了分析[4];黄丽等人通过广东中山的案例研究,探讨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的难点问题等[5]。鉴于此,本文基于广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1年财政数据,对省级政府和市县两级政府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中的筹资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探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过程中的各级政府的财政关系。
  二、 广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的基本方式
  1.各级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标准
  2013年《实施办法》中将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提高至不低于每人每月65元(780元/年),中央财政按中央确定的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55元)的50%给予补助(即每人每月补助275元)。其余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市、县(市、区)财政负担;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
  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13)》,广东经济区划包括四个区域: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肇庆、江门);东翼地区(珠三角以东,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西翼地区(珠三角以西,包括湛江、茂名、阳江);粤北地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由省财政补助(每人每月1875元),中央和省补助以外部分由市、县(市、区)财政各负担一半。
  2.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
  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于所需资金,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市、县(市、区)财政负担,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含江门的恩平市、开平市和台山市,其中省财政对开平市和台山市按省财政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补助标准的70%给予补助,下同)由省、市、县(市、区)三级财政负担,其中省财政负担部分按各级政府对参保人员缴费补贴的最低标准(每人每年30元)的1/3安排,其余部分由市、县(市、区)财政各负担一半。
  3. 对农民的缴费激励办法
  为鼓励参保农村居民多缴费,2013年《实施办法》中规定,对缴费期限超过15年的参保人,参保缴费每超过1年地方财政每月加发3元基础养老金。对于所需资金,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市、县(市、区)财政负担,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由省财政负担50%。
  4. 对缴费困难群体的补充规定
  对城乡重度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等特困群体,试点文件规定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者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具体办法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自行制定,所需资金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自行负担。具体情况详见表1。
其他文献
摘要: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的公共产品属性,其评价应超越传统单纯的以服务机构为对象的有效性维度。应配合合法性(公共性)维度,以考察政府参与在其中的关键绩效。而公众满意度维度是对服务机构考评的主观性指标补充。以AHP方法为框架,围绕服务机构、政府参与和客户感知三个维度,按照目标层、策略层和指标层的推演方法构建起基本的评价体系。专家赋值表明主观指标数量虽然相对客观指标较少,但其权重却较大。在对
期刊
摘 要:以2014年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包括“单独”、“双独”方面的数据为基础,描述了生育政策调整下被压抑的生育潜能释放的规律性和用孩次递进比的方法预测“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初期的生育行为,与意愿分析方法相互比照,丰富了当下生育政策下生育行为预测研究。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假定2016年“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调整,湖北省第一年内会新增二孩出生量52621人,占湖北省2014年总出生量的7.4
期刊
摘要:摘要在理论上,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对养老金待遇稳定性的保障是不确定的,同时,同一调待机制在不同环境下对养老金待遇稳定性的保障效应也并非一致。本文以我国2002-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我国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对基本养老金待遇稳定性的保障作用。研究发现,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对基本养老金绝对待遇起着改善作用,却不能保障基本养老金相对待遇的稳定性。同时,在绝对待遇条件
期刊
摘要:  建立一個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评价体系十分重要。将卫生服务领域中“可及性”概念引入,构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可及性的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北京、南京和咸阳的调研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权重分配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可及性的得分为332分,该结果为“较好”,但接近“一般”等级,说明老年人对社区服务可及性的满意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及性的二级指
期刊
摘要: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施行已整整一代人了,政策施行虽然取得了控制和减缓人口增长的效果,但也付出了极高的社会代价。理性反思和科学评价计划生育政策的是非得失,不仅关系到如何看待计划生育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导向和利益诉求,更是深化认识人口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鉴于政策长期执行带来的重大人口与经济社会风险,研究认为,“单独二孩”只能作为短期的过渡政策,应摒弃“人口是负担”的传统思维观念,尽快放开
期刊
摘要:基于FYRST调查数据,以“80后”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方法探讨了  收入水平、相对地位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消费支出的中介作用  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相对优势与相对劣势群体间相对地位影响幸福感的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收入效应只适用于相对优势群体,并不适用于相对劣势群体。相对优势群体普遍低估了自己的相对地位,因此在相对收入效应的压抑作用下,形成了“80后”相对优势与相对
期刊
摘要:生育政策的调整引起子女规模的变化,是否会增加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压力,并没有形成共识。尤其是,子女规模与老人获得经济支持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首次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争议存在的根源。使用2013年  CHARLS数据,利用二阶段备择模型研究子女规模与代际经济支持对象、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竞相示范”作用明显大于“互相卸责”,老人获得代际经济支持的可能性和程度都显著上升。此外,针对不同地区、不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崛起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调整对低素质劳动力产生排挤,这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对国内学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发现目前关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因的研究缺乏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进行分析,新
期刊
摘要:分析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就业质量的影响,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匹配了城市特征变量的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劳动力空间集聚需要较好的城市经济环境与之匹配,如此才能发挥其积极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从而提高个体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就业福利。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作为”应更多地体现在发展和改善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更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2004、2006和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截面数据,以身体质量指数和近期疾病症状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长期和短期指标,构建儿童健康模型,分析了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父亲外出在长期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有促进作用;母亲外出在长期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存在一定负相关性,但统计显著性不高;母亲外出在短期内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因此,为改善农村儿童健康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