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模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已有学习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简单了解飞机的发展史、飞机的结构及飞行原理等相关知识,通过拼装模型和放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航模制作活动是学生很好的实践舞台,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能力和展示能力的平台。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在航模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航模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启发学生“爱学”“会学"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流。航模实践活动是一项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不仅需要学生动脑、动手、而且更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知识应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学生从“爱学”发展到"会学“,最终达到自主学习。
二、航模制作活动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著名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过:“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可见观察力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是人们提出新问题,进行创造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制作飞机模型之前,学生需要阅读模型制作的说明书,需要对制作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在此环节,学生通过观察说明书中的图形,明白制作模型的每一步如何做更合理。提高观察力的最重要方法是加强观察者的责任心,所以老师设计明确的观察目标,任务分配具体,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观察技巧和观察方法,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学生以后生活中的观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法。
三、航模制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富有创造的设想,在这些设想的驱使下学生会进一步动手探索、发现,直至闪烁出创造的灵光。航模制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无边的动手空间,提供适宜操作的材料、工具和机会,为学生提供触摸、拼装、放飞调整等动手的机会,各个环节都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操作成功的学生,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欠缺的或有失误的学生我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这样既给学生一种动手的宽松的心理环境也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最好的培养。
四、航模制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 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人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将创新意识发展成为一种思考模式,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航模活动通过观察、制作和试飞等一系列活动,不断的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完成任务的机会,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
五、放飞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由于制作过程可能有操作不当,或者拼装过程中有误差,可能成型的模型的主机翼不对称,上反角不相同,水平尾翼不对称等,所以航模的放飞时需要学生细心的调整,才能成功放飞。调整时必须经历,①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放飞观察模型的飞行姿态,从而发现模型的放飞中的问题,比如:是头重、头轻、还是不对称;②分析问题——通过自己的不断观察,分析出模型飞行时产生问题的原因,再次调整分析。③解决问题——模型放飞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了,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动手调整,直至解决放飞中的问题,让飞机模型以更好的姿态飞行,在放飞过程中体验到更大的成功,为自己的模型在高空中飞行而感到自豪,从而增强自信。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正是基于这一点,在整个调整试飞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经常性地开放性的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即使有的方法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很合理,我也不要急于否定,而要耐心地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合理的方法,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综上可见,航模制作具有独特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特点,应在学校学生中积极开展航模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重鸣著.《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杨治良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1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4]汪耆年著.《航空模型教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5]王黎明,张颖,刘天祥,郭占斌.模型制作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02
一、航模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启发学生“爱学”“会学"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流。航模实践活动是一项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不仅需要学生动脑、动手、而且更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知识应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学生从“爱学”发展到"会学“,最终达到自主学习。
二、航模制作活动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著名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过:“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可见观察力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是人们提出新问题,进行创造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制作飞机模型之前,学生需要阅读模型制作的说明书,需要对制作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在此环节,学生通过观察说明书中的图形,明白制作模型的每一步如何做更合理。提高观察力的最重要方法是加强观察者的责任心,所以老师设计明确的观察目标,任务分配具体,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观察技巧和观察方法,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学生以后生活中的观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法。
三、航模制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富有创造的设想,在这些设想的驱使下学生会进一步动手探索、发现,直至闪烁出创造的灵光。航模制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无边的动手空间,提供适宜操作的材料、工具和机会,为学生提供触摸、拼装、放飞调整等动手的机会,各个环节都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操作成功的学生,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欠缺的或有失误的学生我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这样既给学生一种动手的宽松的心理环境也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最好的培养。
四、航模制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 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人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将创新意识发展成为一种思考模式,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航模活动通过观察、制作和试飞等一系列活动,不断的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完成任务的机会,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
五、放飞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由于制作过程可能有操作不当,或者拼装过程中有误差,可能成型的模型的主机翼不对称,上反角不相同,水平尾翼不对称等,所以航模的放飞时需要学生细心的调整,才能成功放飞。调整时必须经历,①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放飞观察模型的飞行姿态,从而发现模型的放飞中的问题,比如:是头重、头轻、还是不对称;②分析问题——通过自己的不断观察,分析出模型飞行时产生问题的原因,再次调整分析。③解决问题——模型放飞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了,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动手调整,直至解决放飞中的问题,让飞机模型以更好的姿态飞行,在放飞过程中体验到更大的成功,为自己的模型在高空中飞行而感到自豪,从而增强自信。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正是基于这一点,在整个调整试飞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经常性地开放性的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即使有的方法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很合理,我也不要急于否定,而要耐心地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合理的方法,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综上可见,航模制作具有独特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特点,应在学校学生中积极开展航模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重鸣著.《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杨治良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1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4]汪耆年著.《航空模型教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5]王黎明,张颖,刘天祥,郭占斌.模型制作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