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感觉现实场景在梦中见过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ern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实生活中某个瞬间的场景仿佛曾经在梦里出现过,场景中的人物和物品,乃至对白都好像曾经在梦里体验过一般。很多人将其描述为“似曾相识”的隔世感。
  什么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宝黛初见,一个暗中思忖“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另一个直言不讳,“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红楼梦》中的这一桥段大抵是“似曾相识”之感的最佳注解。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将这种奇妙的体验称之为“Deja-vu”,我们常将这一法语词汇翻译为“既视感”,也就是我们说的似曾相识,是一种未曾经历过的场景却仿佛曾经体验过的熟悉感觉。
  为什么会产生“似曾相识感”?
   经历过这种感觉的人很可能以为是自己遇到了什么灵异事件,其实并非如此,这只是人体复杂的大脑跟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从幼儿时期开始,我们就会逐步储存对这个世界的记忆,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与人体的长时记忆有密切的联系。
   人体的长时记忆又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所谓外显记忆,指的是你知道你所拥有的记忆,例如你能熟练的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或是你可以清楚地说出今天早餐你吃了鸡蛋牛奶和面包。反观内隐记忆,则是一些你明明拥有却意识不到它存在的记忆。例如你拥有骑自行车的技能,但你无法描述身体究竟到达怎样的平衡就可以掌控一辆自行车。
   无论是你能意识到的或是不能意识到的,人体的所有记忆都被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之中。当我们身陷某个场景时,大脑就会调动系统中不同类型的记忆与之相匹配。一旦现实生活里场景中的某些特征和大脑中的记忆匹配成功,“似曾相识感”就在那一瞬间发生了。
  哪些人更容易体验“似曾相识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有大约60%的人都体验过这种奇妙的感觉,并且“似曾相识感”发生的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经常被压力和疲劳折磨的人群,拥有较高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也更容易发生“似曾相识感”。
   简言之,热爱旅行、喜好阅读的族群会有意无意在大脑中存贮更多的记忆,而经常感到疲劳者的大脑也较易出现“短路”的状况,久而久之,“似曾相识感”就出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会在個体大约25岁达到巅峰,其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据网易健康
其他文献
日前,郴州市举行新加坡布兰科斯科技生态园项目签约、开工奠基仪式,一项改变世界保温材料的科技正式落地郴州经开区,“世界首创”的稻米气凝胶“Oryza Aerogel”将在郴州量产。   新加坡布兰科斯科技生态园项目是郴州经濟开发区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引进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12亿元人民币,包括“年产6万立方米气凝胶项目”“石墨烯新材料项目”以及“未来智慧城研发中心项目”三部分,投产后可实现
期刊
上周在长沙举行的湖南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暨科技奖励大会上,表彰了2018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团队)。220个获奖项目(团队)中,省自然科学奖项目48项,省技术发明奖项目2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148项,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2项。“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获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万步炎、刘飞香、吴义强、陈万权、赵中伟获得第十一届“湖南光召科技奖”。请跟随记者看奖励背后的几
期刊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那天,我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老家,老屋还在,一如从前。   记忆中的老屋,不足80平米,两层楼,青砖黛瓦,几扇雕花木格窗子,表面平整,纹理自然清新。一边是靠墙的木板楼梯,另一边是一条悠长的青石板小巷从老屋门前延伸出去。   我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屋,虽简陋破旧,却是我成长的摇篮,让我倍感亲切。我信步走到老屋门前,急切地打开那把古铜锁。走进老屋,我向四周看了看,只见墙壁上的照
期刊
伦敦的迪恩街28号,是栋普通的公寓楼,底层有一个小餐厅,靠近伦敦的唐人街。在公寓楼二楼插着一面英国国旗,旁边有一塊浅蓝色的圆形纪念牌,上面有几行金色的英文:卡尔·马克思于1851年至1856年居住在这里。就是在这里的五年时间里,马克思写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资本论》,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在伦敦,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思想家、
期刊
东风路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北与三一大道、南与营盘路相交,长约三公里。其前身是民国时期谭延闿主政湖南时(1913年-1920年),在經武门外协操坪旁所修通往湘潭的一段。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道路两边修建了烈士公园,省体育场、馆,省博物馆,汽电,湖绸,冷库,省药材公司和机电公司仓库,还有机关、学校等。从1984年的地图中看到,此路已更名为东风路。   烈士公园1953年9月建成开放,是全国十大城市公园
期刊
在人们惯有的印象里,“格桑花”是一种只生长在雪域高原上的花朵。在雪域高原上,一片绿草之中,随处可见一朵一朵粉红、白色、橙色的小花,每一朵都仿佛从调色盘上吸足了颜料,从阳光雨露里吸足了养分,在空气稀薄的雪域高原上,拼尽全力地盛开。   格桑花又叫格桑梅朵,它不同于雪莲的高洁出尘,是一种热热闹闹的花朵,任谁看了,都会被它那饱满的笑靥打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在藏民眼里,它寄
期刊
2018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创新型省份的开局之年,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成绩。省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468.05亿元,同比增长14.0%,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3.2%。其中,新材料、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四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超過千亿元。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骨干企业实力同步增强。去年,纳入年度统计的省科技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41
期刊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没时间做饭,叫外卖成了家常便饭。但可别以为叫外卖是现今才有的事儿,其实在千年前的大宋王朝,外卖行业就已经非常发达了。   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面讲了,宋朝的白领、精英们跟现代人一样,下了班也懒得自己在家开火做饭,“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菜蔬”。在描绘北宋都城汴京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就能够“活捉”到一名外卖小哥,他端着两个食盒,刚从店家出来,不知往
期刊
3月22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名词委2019年度常委会上传出消息,2018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共组织82个审定分委员会开展工作,审定公布了10种33308条规范科技名词,其中预公布17503条,正式公布15805条。  小词语,大支撑   “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对于国家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非常重要,是一项基础性、支撑性的系统工程。”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会议上指出。  
期刊
和朋友一起看《关于施密特》。一个刚退休的男人,金融高管,突然觉得谁都不需要他了——后辈将他在任时制定的所有规章制度全部颠覆;女儿要嫁给一个人渣,他劝说无力;就连那个他一贯有点嫌弃的老伴也忽然离世,留下一堆藏在鞋盒里与情人互述衷肠的情书,令他猝不及防。   为了找寻自己的价值,他开始驾驶房车四处旅行。静谧无垠的夜里,他给自己资助的非洲小孩寫信,分享自己从未说过的秘密,以及对孤单和死亡的恐惧。   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