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5.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108-02
【摘 要】目的 评价针刺中渚穴、小海穴治疗迟发性尺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迟发性尺神经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用针刺患侧中渚穴、小海穴,行捻转手法)与对照组(21例,肌注维生素B1,B6,B12),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状况,并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综合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09%和90.91%,对照组为4.76%,总有效率为38.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 应用捻转手法针刺中渚穴、小海穴治疗迟发性尺神经炎疗效优于肌注维生素的治疗,因此应用捻转手法针刺中渚穴、小海穴是治疗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尺神经 针刺 中渚 小海
迟发性尺神经炎又名肘管综合征,是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的外周神经嵌压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尺神经逐渐麻痹,发展缓慢,完全麻痹比较少见。其发病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是尺神经在肘部走行于内上髁后方这一独特解剖结构,使得尺神经较易于受到损害,肘关节的正常活动即可使尺神经受到挤压、牵拉及摩擦。其他致病原因包括外伤、肿物等。对于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治疗,目前仍有较大的争议,大多数患者多以外科干预手术、肌注或滴注B族维生素治疗为主。Dinh等[1]、Adams[2]等认为,迟发性尺神经炎初期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取针刺保守治疗,对本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3例病例均为2006年1月~2007年10月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6岁;病程最长56天,最短3天;尺神经部分损伤17例,完全损伤5例。对照组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9岁;病程最长46天,最短2天;尺神经部分损伤15例,完全损伤6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Clark[3]于1979年提出的7点诊断法以及王福成等[4]近期报道更为细致可靠的8点诊断法:①手部尺侧、环指及小指进行性麻木、无力、不灵活,不能进行精细操作;手部肌肉进行性萎缩。②前臂及手的尺侧皮肤感觉减退、麻木、失去光泽、干燥无汗,患肢乏力、酸痛。③尺神经沟处可触及变硬增粗的神经,Tinel征阳性。④肘部有外伤史或有枕肘睡眠不良习惯。⑤查见小鱼际肌、拇内收肌、手部骨间肌不同程度萎缩,或呈爪状手;各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小指与拇指对捏受限,尺侧腕屈肌肌力弱。⑥肌电图检查提示尺神经有受损征象(尺神经支配的诸肌出现失神经支配的自发电位),经过肘部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诱发感觉电位丧失是敏感的指标。
1.3 入选标准 ①根据病史,体征,肌电图检查符合上述王福成等提出的8点诊断标准确诊为迟发性尺神经炎。②治疗前未进行任何方法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取穴 小海中渚
2.1.2 操作 穴位选取后,皮肤常规消毒,用直径0.30mm、长度40mm的毫针直刺中渚穴、小海穴,刺入0.5-1寸,皮肤表浅处不宜提插,以针深到位为度,每隔15分钟对中渚穴、小海穴施以捻转手法,针用补法为主,每次持续1-2分钟,以患者感到麻胀热感为度。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50分钟,10天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
2.2 对照组 肌注维生素B1 100mg,B6 50mg,B12 500ug/次,3次/日; 2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
2.3 疗 程 两组均治疗40天后综合评定临床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运动、感觉评定标准[5],运动分M0~M5级,感觉分S0~S4级,并结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综合评定疗效。优:M5、M4、S4、S3+,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恢复正常;良:M3、S3,神经传导速度大部分恢复;可:M2、S2;差:M1、M0、S1、S0,神经传导速度无恢复。
3.2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1、2、3。
两组治疗前后尺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2,经统计学处理,可以看出治疗前(见表1)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40天后,治疗组(见表2)尺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均较对照组有所延长,经进一步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通过综合评定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见表3),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09%和90.91%,对照组为4.76%,总有效率为38.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
4 讨 论
迟发性尺神经炎又名肘管综合征是常见的嵌压性单神经病。任何原因造成肘管容积减小,均可引起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牵拉,从而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无力及手尺侧麻木、疼痛[6]。常见的原因有特发性、外伤性肘部关节疾病、肘管内及内髁各占位性病变、累积性创伤(如长时间屈肘、反复前臂运动)[7]等。
本病归属于中医“肢体痹”、“痿证”范畴,病机为气血凝滞、脉络痹阻。病因多以虚为主,如《景岳全书•痿证》指出:“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容养者,亦不少宜……”。《济生方•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故针刺疗法应以补法为主。
传统医学认为“经之所过,病之所在,主治所及”。《灵枢•经脉》中说,“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小指外侧,行小指次指之间,臂外侧……,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从解剖角度分析:尺神经自臂丛出腋窝后,沿肱动脉内侧下行至臂中分,穿内侧肌间隔至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向下穿过尺侧腕屈肌至臂前内侧,在尺动脉内侧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入手掌,可见尺神经的分布符合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经络走行。
而手内侧肌群、中间肌群及外侧肌群中的一部分是尺神经支配的,其中绝大多数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动作及手指的分开与并拢是由尺神经支配的肌群来完成的。中渚穴(手太阳小肠经输穴)位于手部的尺神经干附近,《医宗金鉴》提出“主治四肢麻木,战振踡孪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小海穴(手少阳三焦经合穴)在肘外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支,深层在尺神经沟内有尺神经。《针灸大成》记载“主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依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则,针刺中渚穴、小海穴使刺激到达尺神经干附近,引起尺神经兴奋,同时予以捻转手法以兴奋肌肉,调节神经组织,达到“行气活血,通利筋脉”,增强肌力的目的。故无论是气虚血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脉络瘀阻引起的气血凝滞,脉络痹阻而导致的患手麻痹,软弱无力,皆可用两穴治疗。
通过对43例患者的临床观察比较,针刺中渚穴、小海穴,对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早期保守治疗作用显著,临床疗效颇佳,可见针刺中渚穴、小海穴是治疗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Dinh T,Gupta R,Tech Hand Up Extrem Surg.2005,9(1):52-59.
[2] Adams JE.Steinmann SP.Curr Opin Orthop.2006,17(4):348-354.
[3] Clark CB, JAMA, 1979,24(8):801-802.
[4] 王福成,解云川,唐华羽,等.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3):284-285.
[5] 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6] 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勤成,等.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7,16(4):204-206.
[7] 黄旭升,郭小玲,陈朝晖,等,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04,26(5):285-2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108-02
【摘 要】目的 评价针刺中渚穴、小海穴治疗迟发性尺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迟发性尺神经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用针刺患侧中渚穴、小海穴,行捻转手法)与对照组(21例,肌注维生素B1,B6,B12),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状况,并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综合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09%和90.91%,对照组为4.76%,总有效率为38.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 应用捻转手法针刺中渚穴、小海穴治疗迟发性尺神经炎疗效优于肌注维生素的治疗,因此应用捻转手法针刺中渚穴、小海穴是治疗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尺神经 针刺 中渚 小海
迟发性尺神经炎又名肘管综合征,是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的外周神经嵌压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尺神经逐渐麻痹,发展缓慢,完全麻痹比较少见。其发病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是尺神经在肘部走行于内上髁后方这一独特解剖结构,使得尺神经较易于受到损害,肘关节的正常活动即可使尺神经受到挤压、牵拉及摩擦。其他致病原因包括外伤、肿物等。对于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治疗,目前仍有较大的争议,大多数患者多以外科干预手术、肌注或滴注B族维生素治疗为主。Dinh等[1]、Adams[2]等认为,迟发性尺神经炎初期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取针刺保守治疗,对本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3例病例均为2006年1月~2007年10月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6岁;病程最长56天,最短3天;尺神经部分损伤17例,完全损伤5例。对照组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9岁;病程最长46天,最短2天;尺神经部分损伤15例,完全损伤6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Clark[3]于1979年提出的7点诊断法以及王福成等[4]近期报道更为细致可靠的8点诊断法:①手部尺侧、环指及小指进行性麻木、无力、不灵活,不能进行精细操作;手部肌肉进行性萎缩。②前臂及手的尺侧皮肤感觉减退、麻木、失去光泽、干燥无汗,患肢乏力、酸痛。③尺神经沟处可触及变硬增粗的神经,Tinel征阳性。④肘部有外伤史或有枕肘睡眠不良习惯。⑤查见小鱼际肌、拇内收肌、手部骨间肌不同程度萎缩,或呈爪状手;各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小指与拇指对捏受限,尺侧腕屈肌肌力弱。⑥肌电图检查提示尺神经有受损征象(尺神经支配的诸肌出现失神经支配的自发电位),经过肘部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诱发感觉电位丧失是敏感的指标。
1.3 入选标准 ①根据病史,体征,肌电图检查符合上述王福成等提出的8点诊断标准确诊为迟发性尺神经炎。②治疗前未进行任何方法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取穴 小海中渚
2.1.2 操作 穴位选取后,皮肤常规消毒,用直径0.30mm、长度40mm的毫针直刺中渚穴、小海穴,刺入0.5-1寸,皮肤表浅处不宜提插,以针深到位为度,每隔15分钟对中渚穴、小海穴施以捻转手法,针用补法为主,每次持续1-2分钟,以患者感到麻胀热感为度。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50分钟,10天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
2.2 对照组 肌注维生素B1 100mg,B6 50mg,B12 500ug/次,3次/日; 2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
2.3 疗 程 两组均治疗40天后综合评定临床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运动、感觉评定标准[5],运动分M0~M5级,感觉分S0~S4级,并结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综合评定疗效。优:M5、M4、S4、S3+,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恢复正常;良:M3、S3,神经传导速度大部分恢复;可:M2、S2;差:M1、M0、S1、S0,神经传导速度无恢复。
3.2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1、2、3。
两组治疗前后尺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2,经统计学处理,可以看出治疗前(见表1)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40天后,治疗组(见表2)尺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均较对照组有所延长,经进一步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通过综合评定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见表3),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09%和90.91%,对照组为4.76%,总有效率为38.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
4 讨 论
迟发性尺神经炎又名肘管综合征是常见的嵌压性单神经病。任何原因造成肘管容积减小,均可引起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牵拉,从而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无力及手尺侧麻木、疼痛[6]。常见的原因有特发性、外伤性肘部关节疾病、肘管内及内髁各占位性病变、累积性创伤(如长时间屈肘、反复前臂运动)[7]等。
本病归属于中医“肢体痹”、“痿证”范畴,病机为气血凝滞、脉络痹阻。病因多以虚为主,如《景岳全书•痿证》指出:“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容养者,亦不少宜……”。《济生方•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故针刺疗法应以补法为主。
传统医学认为“经之所过,病之所在,主治所及”。《灵枢•经脉》中说,“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小指外侧,行小指次指之间,臂外侧……,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从解剖角度分析:尺神经自臂丛出腋窝后,沿肱动脉内侧下行至臂中分,穿内侧肌间隔至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向下穿过尺侧腕屈肌至臂前内侧,在尺动脉内侧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入手掌,可见尺神经的分布符合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经络走行。
而手内侧肌群、中间肌群及外侧肌群中的一部分是尺神经支配的,其中绝大多数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动作及手指的分开与并拢是由尺神经支配的肌群来完成的。中渚穴(手太阳小肠经输穴)位于手部的尺神经干附近,《医宗金鉴》提出“主治四肢麻木,战振踡孪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小海穴(手少阳三焦经合穴)在肘外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支,深层在尺神经沟内有尺神经。《针灸大成》记载“主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依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则,针刺中渚穴、小海穴使刺激到达尺神经干附近,引起尺神经兴奋,同时予以捻转手法以兴奋肌肉,调节神经组织,达到“行气活血,通利筋脉”,增强肌力的目的。故无论是气虚血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脉络瘀阻引起的气血凝滞,脉络痹阻而导致的患手麻痹,软弱无力,皆可用两穴治疗。
通过对43例患者的临床观察比较,针刺中渚穴、小海穴,对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早期保守治疗作用显著,临床疗效颇佳,可见针刺中渚穴、小海穴是治疗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Dinh T,Gupta R,Tech Hand Up Extrem Surg.2005,9(1):52-59.
[2] Adams JE.Steinmann SP.Curr Opin Orthop.2006,17(4):348-354.
[3] Clark CB, JAMA, 1979,24(8):801-802.
[4] 王福成,解云川,唐华羽,等.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3):284-285.
[5] 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6] 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勤成,等.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7,16(4):204-206.
[7] 黄旭升,郭小玲,陈朝晖,等,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04,26(5):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