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五台山东冶镇的李家庄屹立着一座唐代寺院——南禅寺,它始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它不仅是一座完整的唐代建筑,更是现存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在寻访佛光寺途中,在东冶镇下了汽车,换乘驮骡,仓促之间却与十几里外的南禅寺失之交臂。1953年,山西考古人员对南禅寺进行考察。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发现寺内大殿西缝平梁下竟保存有唐人的墨书题字: 因旧名旹(时)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这不仅是寺宇殿堂重建年代之证,更表明南禅寺历史竟然早于耳熟能详的佛光寺东大殿75年。
现在的南禅寺虽经宋、元、明、清各代一些维修,比如两厢配殿和山门均经重葺,但唐代大殿的规制结构和殿内唐代塑像的体貌都保存了下来。
南禅寺大佛殿殿内没有柱子。大殿单檐歇山顶,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通面阔 11.75米,进深10米。殿前月台宽敞。前檐明间辟板门,两次间为破子棂窗。殿四周施檐柱12根,西山施抹楞方柱 3根,都是创建时的原物。其他的都是圆柱,柱底自然料石作柱础。各柱微向内倾,角柱增高,侧脚、生起显著。柱间用阑额联系,无普柏枋,转角处阑额不出头,都具备明显的唐代特征。殿内佛坛宽大,约占室内面积的二分之一。坛上彩塑17尊。主像释迦佛,体形高大,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两侧有文殊、普贤各骑狮像。主像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弟子和二胁侍菩萨。文殊、普贤前隅有獠蛮、拂菻牵引狮象和二童子仰望,再前为二侍立菩萨和二天王。释迦前面有二供养菩萨置莲台上。各像比例适度,面形丰满,衣饰华丽,神态自如,体形较六朝柔和。这些塑像与敦煌唐塑相较如出一辙,是中国现存寺观彩塑中的珍品。南禅寺还保存有唐代制作的角石2块,石狮3躯,小石塔1座。
为什么只有山西保存着这样完整的唐代建筑呢?
首先,历史上山西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远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大的晋国,近可关注明清时期控制全国民间金融流通的晋商。正因为历史上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先进,山西拥有全国最多的古城、古镇、古村。现在山西的一些乡村,几乎整个村子都还保留着百年前的老房子。 其次,山西因为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发达,人们一直保留了完整的传统信仰体系。除了五台山上的众多皇家寺院形成了全国宗教核心区外,山西的几乎每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过去都会有土地庙、龙王庙和观音阁。比较富裕的地区则会集资修建更大的寺院和道观。南禅寺就是唐朝时,山下两个村庄集资兴建。 再者,由于种种原因,解放后山西的经济发展落后,新城镇建设相对缓慢,却意外的使得古建筑、古街区避免了被拆除的境遇。比如山西平遥县城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经济没有能够发展起来,反而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城墙和大宅院。
郑先和,1959年出生在五台县的一个村庄,从忻州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他后来又进入乡镇工作,当过豆村镇人大主任。2007年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他来到佛光寺担任文管所所长。2011年,他来到更偏僻的南禅寺担任所长。他感慨的说:“南禅寺当年就是山下两个村庄合建的庙宇,不像佛光寺是皇家寺庙,规模宏大。南禅寺属于民间自发修建的村庙,格局较小、朴素、简单……虽然它只是一个村庄庙宇,但是其木结构和精彩的泥塑却完美地反映出大唐盛世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民间建筑和雕塑工艺, 更让人觉得珍贵。”
现在的南禅寺虽经宋、元、明、清各代一些维修,比如两厢配殿和山门均经重葺,但唐代大殿的规制结构和殿内唐代塑像的体貌都保存了下来。
南禅寺大佛殿殿内没有柱子。大殿单檐歇山顶,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通面阔 11.75米,进深10米。殿前月台宽敞。前檐明间辟板门,两次间为破子棂窗。殿四周施檐柱12根,西山施抹楞方柱 3根,都是创建时的原物。其他的都是圆柱,柱底自然料石作柱础。各柱微向内倾,角柱增高,侧脚、生起显著。柱间用阑额联系,无普柏枋,转角处阑额不出头,都具备明显的唐代特征。殿内佛坛宽大,约占室内面积的二分之一。坛上彩塑17尊。主像释迦佛,体形高大,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两侧有文殊、普贤各骑狮像。主像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弟子和二胁侍菩萨。文殊、普贤前隅有獠蛮、拂菻牵引狮象和二童子仰望,再前为二侍立菩萨和二天王。释迦前面有二供养菩萨置莲台上。各像比例适度,面形丰满,衣饰华丽,神态自如,体形较六朝柔和。这些塑像与敦煌唐塑相较如出一辙,是中国现存寺观彩塑中的珍品。南禅寺还保存有唐代制作的角石2块,石狮3躯,小石塔1座。
为什么只有山西保存着这样完整的唐代建筑呢?
首先,历史上山西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远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大的晋国,近可关注明清时期控制全国民间金融流通的晋商。正因为历史上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先进,山西拥有全国最多的古城、古镇、古村。现在山西的一些乡村,几乎整个村子都还保留着百年前的老房子。 其次,山西因为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发达,人们一直保留了完整的传统信仰体系。除了五台山上的众多皇家寺院形成了全国宗教核心区外,山西的几乎每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过去都会有土地庙、龙王庙和观音阁。比较富裕的地区则会集资修建更大的寺院和道观。南禅寺就是唐朝时,山下两个村庄集资兴建。 再者,由于种种原因,解放后山西的经济发展落后,新城镇建设相对缓慢,却意外的使得古建筑、古街区避免了被拆除的境遇。比如山西平遥县城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经济没有能够发展起来,反而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城墙和大宅院。
郑先和,1959年出生在五台县的一个村庄,从忻州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他后来又进入乡镇工作,当过豆村镇人大主任。2007年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他来到佛光寺担任文管所所长。2011年,他来到更偏僻的南禅寺担任所长。他感慨的说:“南禅寺当年就是山下两个村庄合建的庙宇,不像佛光寺是皇家寺庙,规模宏大。南禅寺属于民间自发修建的村庙,格局较小、朴素、简单……虽然它只是一个村庄庙宇,但是其木结构和精彩的泥塑却完美地反映出大唐盛世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民间建筑和雕塑工艺, 更让人觉得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