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微动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来源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SRV-IV微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航空发动机材料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室温微动摩擦磨损特性.微动试验条件为:试验块与合金球水平垂直接触干摩擦,正向载荷为50~180 N,振幅为60 μm,频率为50 Hz,循环次数为1×105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正向载荷的增大,磨痕中心区域磨损特征由微凹坑转变为平坦的挤压层;微动摩擦系数大幅度降低60%,微动磨损体积减少88%;微动磨损主要形式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氧化磨损以及造成表面材料脱落的疲劳磨损.
其他文献
以南海某岛礁珊瑚砂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分析粒径对珊瑚砂压缩性能的影响.在试验中,对干燥后的珊瑚砂试样进行筛分,获得不同粒径的珊瑚砂组别及其颗粒级配曲线.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不同粒径的珊瑚砂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珊瑚砂为连续性较好、级配良好的砂;在给定初始预压力的条件下,粒径越大,同等质量的珊瑚砂初始密度越小;随着粒径的增大,珊瑚砂的压缩性能越来越好;同等应力条件下,粒径越大的珊瑚砂具有越大的压缩应变;单一粒径的珊瑚砂应力应变曲线和试样初始密度有极大相关性,试样初始密度越大,珊瑚砂压缩性能
在一段时间内,几套不同规格的钻机连续出现井架、底座起升异响问题,伴随振动,并且起升旋转部位孔、轴表面出现拉伤.对钻机起升异响问题进行了分析,确认了问题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最终解决了问题.
导风罩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发动机风扇能否正常运转.针对旋挖钻机导风罩开裂故障,进行有限元分析,确认故障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对旋挖钻机导风罩及防护罩进行改进、优化,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以差速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学模型和系统振动微分方程,以齿轮副的准静态传递误差作为系统的动态激励,通过Matlab/Simulink求解系统振动微分方程,开展了差速齿轮传动系统从定轴状态到差动状态下,差动输入转速大小和方向对动态啮合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差速齿轮传动系统从定轴状态到差动状态,动态啮合力的幅值先快速衰减,之后保持不变,动态啮合力随时间周期变化.差动输入正向时,快速衰减阶段的最大动态啮合力随着转速增大而减小;反向时,随着转速增大而增大.差动输入正向时,周期变化阶段的最大动态啮合
针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材料开展电解加工试验,确定试件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材料溶解速度;开展不同深度下的电解加工试验,每溶解10 μm左右的深度,测量残余应力,确定GH4169磨削件的残余应力层深度约为50 μm.为了避免磨削应力层对结果的影响,确定电解加工深度约为180 μm,开展不同电流密度的电解加工试验.检测分析表明,不同电流密度下的试件表面残余应力σx从-405 MPa~-778 MPa下降到-65 MPa~103 MPa.
以单齿轮副面齿轮分扭传动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中的受力及变形,建立包含承载变形的面齿轮接触轨迹方程.根据赫兹接触理论计算了接触斑点,获得承载变形对面齿轮副接触斑点位置的影响规律.运用Ansys软件对机构中的接触斑点进行仿真分析,理论分析获得的齿面接触斑点与仿真获得的接触斑点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气穴对油膜动力特性影响较大.研究了质量守恒边界对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特性影响,基于雷诺方程和Elrod算法改进了质量守恒边界条件的统一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并获取质量守恒边界条件下油膜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气穴的存在使油膜相位略有超前,当油膜负压区达到气穴压力时不再降低,而是保持为气穴压力;质量守恒边界与阻尼器的实际工作状态最为接近,它不仅提供了油膜的破裂条件,而且在油膜形成处也满足质量流量连续条件,能较好地将阻尼器在运转过程中的动力特性以及油膜承载力反映出来.研究结果对提高预测油膜特性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粗指向机构具有激光通信载荷的粗指向和跟踪功能,粗指向机构中的轴系部件采用体积分数为25%的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论述了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磨削加工现状,以粗指向机构中的方位主轴为例,分析了圆度误差的组成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减小圆度误差的措施,由此实现了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精密磨削.
针对螺纹硬旋铣过程中刀具振动状态的辨识问题开展试验研究.根据硬旋铣的工艺特点设计刀齿切削力监测系统及切削试验,对切削力数据进行频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硬旋铣机床的刀具切削振动是由断续切削引起的强迫振动无自激振动发生的.
悬挂式单轨大都采用橡胶轮胎,在运行过程中磨耗较为严重.探究了走行轮的驱动方式和初始轮径差这两种因素对车辆走行轮磨耗程度的影响.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UM建立悬挂式单轨动力学模型,以走行轮的磨耗功来评价走行轮的磨耗程度.研究表明:驱动方式主要影响走行轮纵向磨耗功,在直线和曲线两种工况下,同步驱动时走行轮磨耗功均小于独立驱动的走行轮磨耗功;走行轮的磨耗功随初始轮径差的增大而增大,大轮的磨耗程度明显大于小轮,表明走行轮的轮径差不会随着车辆的运行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