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来源 :审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经济责任审计十多年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的基本前提;加强法制化建设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保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方针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关键;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索创新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不竭动力;
其他文献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这几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的重要指示,回顾总结过去工作,研究分析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十二五”期间和今年的审计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向社会公布后,2010年12月18日,中国审计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学习贯彻“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座谈会。翟熙贵会长,学会部分理事,中央企业内审部门、高等院校、审计署有关司局和特派办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到会。现将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规定》的颁布使我国有了一项监督上至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下到基层政权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业各级领导成员的行政法律制度。这项法律制度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界定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政府治理,推进执政党的建设,促进建立责任政府和责任政党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制度作了更加全面、系统和具体的规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规定》在内容方面,一是进一步拓展了经济责任的具体内涵,更好地回答了“审什么”的问题。不仅限于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性,还包括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等内容。二是进一步厘清了实践上的几个关键环节,更好地回答了“怎么审”的问题。从决策程序、决策情节、决策后果等方面,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和阐述,
审计署经责司作为《规定》的起草单位,参与了研究起草、讨论修改和组织宣传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是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制度创建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经济责任审计科学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和审计方法创新的重大成果,不仅在国内引起高度重视,而且也引起国际上各个国家审计领域的高度关注。随着两办《规定》的颁布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必将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为此,我们应当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认识审计机关担负的重要责任,全面把握《规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缺乏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因此在实践中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遇到了许多问题。两办《规定》总结了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体现了许多成熟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审计实践表明,公共责任是国家审计的基础,国家审计因公共责任关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公共责任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国家审计制度也是在各国特有的政治制度环境下,基于公共责任关系并从保障公共责任履行的角度来设计的。
两办印发的《规定》,在我国审计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它是我们党在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干部管理和监督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审计工作是国家政权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