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搞掂文化”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3839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的“信用危机”大规模爆发了。其中最让中小股民痛心的,不是他们亏了多少血汗钱,也不是股市运作体系中对他们的一系列不公平,而是他们发现:他们无法再去信任一些什么,他们找不到一个可靠的支点去判断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谁都有可能造假,从企业自身到其上级主管部门,从券商到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沿着一条人工制造的“虚假繁荣”的通道,多少垃圾公司招摇过市,大圈其钱。不客气地说,中国股市活跃着不少妖魔鬼怪,以及帮助它们化妆、易容的帮凶。
  当一批股市上的妖怪开始现形时,人们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层层的审核、监管部门到哪里去了?是不是由于人妖合流了,所以人才对妖怪视而不见,甚至助纣为虐?
  四通公司董事长段永基在本刊主办的“WTO与中国改革研讨会”上指出,我们的经济环境中,经常出现一种“政府使劲管,企业拼命乱”的现象。股市无非是一个缩影。在我们看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使劲管”的背后有着对部门利益和官员个人利益的强烈追逐,而企业面临如此严酷的“管制”,只能千方百计地去打擦边球。谁有本事化“管制”为“变通”,谁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
  另一个导致“企业拼命乱”的原因是,由于“监管”本身的弹性,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很容易逃脱惩罚。假冒伪劣、不讲信用的流行,与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大有关系。
  在突破管制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所谓的“搞掂文化”。比如,本来应该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但由于这样办时间太长、效率太慢,导致交易成本过高,所以就要“公事私办”;又比如,由于很多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权利遭到禁锢,逼得企业只能转弯抹角,或攀附到有权利者身上,或“腐蚀”监管者令其闭目通融;还比如,当一些企业发现违反信用的收益远远大于遭受惩罚的风险时,它们便会铤而走险,而把对监管者的“情 感投资”,作为一种固定的成本投入。
  我们常常说“办事难”,难就难在,很多事情,正正规规是办不了的,必须去“搞”,才能“掂”。而“搞掂”的关键又在于你“识不识做”,会不会做。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回忆说,以前企业进口元器件、出口产品、生产产品都要批文,外汇交换也要配额。谁拿到批文谁就发大财,辛辛苦苦工作不如手里有外汇额度。要老老实实、正正派派实在非常艰难。
  “老老实实、正正派派实在非常艰难”,是因为老老实实、正正派派,很多事情就无法“搞掂”。相反,像赖昌星那样的人,即使是几百亿元的走私,一搞就掂。
  “搞掂文化”的流行,不仅使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大为降低,而且使社会的风气、人与人的关系大为扭曲。很多人不再相信规则,相信法律,而相信关系,相信“没有搞不掂的事”。法律尊严和制度正义因此受到严重的挑战。
  要解决“搞掂文化”流行而“法的精神”匮乏的现象,首先必须对“搞掂文化”兴起的前提—管制制度进行改革,使得我们的企业不用把心思花在“搞掂谁谁谁”、“搞掂某某部门”上面,要让它们不用去“搞”就能“掂”,从而把精力集中在企业自身如何发展、提高竞争力上面;其次,所有的监管部门本身一定要受到监督,其办事程序必须透明、公平,如果不公平,那些看到别人可以“搞掂”而自己“搞不掂”的人有权利做出申诉;最后,我们的企业和公民要有勇气,依法为自己争取权利,告别“搞掂文化”—管制就像吸血鬼,永远是欲壑难填的。
  我们相信,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一个“法治中国”,而不是被人治、管制、官僚主义这三座大山所搞掂的中国。
  
其他文献
近些日子,上海的天空一直灰蒙蒙的,气温也比往常下降了许多。街上的大姑娘、小伙子们也穿起了厚厚的羽绒服,于是就有了冬天的感觉,但总感觉缺了些什么。  今天一大早,隔着办公室的窗户就听到北风呼呼地吹着,一阵紧似一阵。而到了中午,风是小了些,但是天色却愈加阴沉,大家的心情也就和这天气一样呈现出灰色。似乎大家心里都在期待着什么。突然间,“下雪啦,下雪啦!”伴随着女孩儿们的尖叫声,二〇一九年的第一场雪,悄悄
期刊
老师,我想对您说  尊敬的政治老师:  您好!  鲍老师,您知道吗?在我们这些学生的心里,您一直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好老师。虽然身居校长这个职位,但是没有丝毫距离感,让我们更加喜欢您,在这里特别想跟您说一声“谢谢”,谢谢高中三年里您所给予的鼓励。记得在高一时,我和张樊第一次去您的办公室改作业的时候,您说:“你们还不错,可以走高考。”虽然只是一句“还不错”,但是我感觉很开心,当时就在想,我一定
期刊
我军的新闻宣传干部是各级党组织的“小号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行者。在当前形势多变、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当好一名
历史有太多的随机性,记忆也是。  有人说,是我们用血肉之躯造就了盛世繁华,这句话,潜藏在记忆最深处。  ——题记  清明,雨上。  踽踽独行,步履蹒跚。古城的细雨轻轻拂过苍老的面庞,丝丝清凉起伏在全身,天边,也渐渐暗了下来,一切都回归宁静原点,随着夜晚的来临,轮回着……  衰老而残缺的背影轻轻拂过一个个孤寂的墓碑,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早春细雨,滴答在记忆残破的胶片,在眼前闪现:六十多年了,老伙计们,
期刊
消息为什么要短?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众所周知,大多数读者工作十分紧张,每天能抽出来读报的时间很少,但他们又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国内外大事和各种信息,因此大多数读者
金堂云合,多么美妙的组合。云合,即云集,集合。在口中轻轻念几遍:云合,云合,云合之美,早已醉了!  天上的云,你一抬头,便可尽收眼底。那云合在哪里?我想应该在故纸堆、在古诗里。汉朝才子贾谊在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写道:“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天下人如同云一样集聚,回声似的应和他,带着充足的粮食,如影子似的跟随他。这是成语云合景从的“出生地”。如云聚合,如影随形,随从者之众,蔚为
期刊
前几天,四叔满脸愁容来到我家,“秦勇,你给我找个律师,我要打官司!”说着就从兜里掏出来一张欠条给我看,“这点钱都欠我二十年了,我都去三十多趟了,一次次支我,就是不给。”  事情得从头说起。  四叔家住在龙安桥镇小河东村,弯弯的乌裕尔河从村子西头穿过,离村子不到两公里有大面积湿地,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泡子,形态各异,深浅不同,成了鱼儿生长的家园,也是人们捕鱼的好地方。在乌裕尔河的东岸芦苇深处有一块旱地,
期刊
4月下旬,民航有关部门发布了机票禁止打折的消息,在新闻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媒体、专家学者都参与到讨论中来,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评说,认为民航的做法有违市场经济的基
五岁半那年,母亲就把我送到了小学。从我家房后那座果园出发,路过一片片庄稼地、沙枣林、弯弯曲曲的河沟……走个六七里地,便是我的学校。  那时的六七里地,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那么地漫长、那么地遥远!我们几个小伙伴各自从家出发,会合到果园后面结伴上学。一个冬天下来,我们硬是从庄稼地里踩出了一条小路,远远看去,小路就像一条柔弱的白飘带,弯弯曲曲,宽宽窄窄。到了春天,庄稼地里种上了小麦,那条小路便不见了,我
期刊
自从到上海帮女儿带孩子,我便与“铁”沾上了边,每月要乘高铁一两趟,回老家探母、会友和处理家务,每天要坐地铁去幼儿园接外孙女,可谓“月月高铁,日日地铁”,朋友戏称我为“铁哥”。  “铁哥”有买书的习惯。在老家,每月要逛书店两三次。到上海后,一因书店距住处较远,二因带小孩琐事多时间紧,逛书店的机会甚少。  不過,经常乘高铁往来于上海至镇江之间,候车时可以在车站内的“旅友书屋”里瞅瞅,使我买书的兴致有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