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评价

来源 :现代医药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loo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产前超声检查评价胎儿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探讨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预后,及其与胎儿心内外结构异常、母亲的相关性.方法 总结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确定为胎儿心律失常的102例胎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02例胎儿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包括下传或未下传)70例,心室期前收缩8例,窦性心律不齐7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快速型心律失常9例,有3例出现心内外结构异常;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缓共8例,合并心内外结构异常4例(50.0%).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胎儿心律失常及有无合并心内外结构异常;胎儿超声心动图更能准确地对胎儿心律失常进行分型,对于评价胎儿心律失常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是十分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也是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占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25%~40%.PFPS常发生在身体活跃的年轻人群中,但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受累.引起髌股关节疼痛的病因很复杂,且常常是多因素的,主要病因包括髌股关节病变和非髌股关节病变.目前,关于PFPS的治疗方案很多,但仍然缺乏较为确切的有效性.该文旨在对国内外PFPS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探讨PFPS的相关病因,并阐述其各种治疗手段,给未来PFPS的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基础.
快速现场评价在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操作中是一项实时伴随于取材过程的快速细胞学判读技术.该文从快速现场评价的细胞学评判、操作者的选择、气管镜中的新应用、最新方法等多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其在介入肺脏病学中的进展,为临床提供指导的同时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胆囊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的特点,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为肿瘤晚期.早期识别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处理,是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胆囊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该文回顾了胆囊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最新研究,为预防和早期诊断胆囊癌提供临床依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眼底疾病,因其发病率高、致盲率高、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筛查、随访和治疗依从性,达到早发现、早治疗、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致盲率的目的.该文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国内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综述,旨在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50例妊娠合并ITP患者、50例GT患者、50例正常妊娠女性、50例非妊娠期育龄女性ITP患者及50例正常育龄女性的外周血,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并分离血清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血小板生成素(TPO)浓度,研究妊娠不同时期TPO变化,并对患者进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观察妊娠不同时期患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ITP患者首次TPO减少发生在孕周28周内,
目的 研究基于职业记忆的运动想象方案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想象康复方案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职业记忆的运动想象方案进行锻炼,均持续锻炼6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分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情况;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肘最大等长屈曲时肱二头
目的 回顾性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诊断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效果.方法 以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EBUS-TBNA且经病理诊断为非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例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复杂.典型表现是双侧对称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阴性或弱阳性,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目的 研究IgA肾病患者血清肾胺酶、miR-21与肾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肾内科经肾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且资料完整的109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血清肾胺酶、miR-21、氧化应激、炎症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9例IgA肾病患者中T0组患者31例,T1组患者41例,T2组患者37例.T0组患者血清肾胺酶水平较T1组高,miR-21较T1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组患者血清肾胺酶水平较
贫血是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所致,同时与造血物质缺乏、炎症、氧化应激、尿毒症毒素累积等因素有关.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造血原料、EPO刺激剂,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肾性贫血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面仍存在争议.该文对肾性贫血的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目的 评估踝关节三踝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小于25%)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三踝骨折经过筛选后纳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人口资料统计,完善CT三维检查及按照分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和术后护理治疗,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 所有60例患者平均年龄(43.8±15.6)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1±3.8)kg/m2,后踝骨折块平均大小为(6.26±1.70)mm,关节面占比(14.3±3.9)%.A、B组术后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