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名著阅读课程目标,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任重而道远的教学工作。总的来说,一方面,教师先行一步,做好导读工作,帮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监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坚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名著阅读活动,推动他们更努力地阅读。
关键词: 阅读计划 名著阅读 落实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只有通过课外“反三”,大量阅读,才能真正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制定“名著阅读”这个课程目标,刚好给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纠正了学生原本盲目、主观、随意、无序的课外阅读状态,让学生一开始就“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阅读。
然而,当前高中学生语文名著阅读还停留在背背材料、应付考试,甚至高中三年一本名著都没有读完的状态,实在可悲可叹。这完全和语文教改制定“名著阅读”这个版块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想,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曾经问过学生为什么不读名著,学生回答“难读”,“读不下去,都是文言文”,有时候让学生看名著拍成的电视剧或电影,他们也是不感兴趣;有时代原因,他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电视、电脑、手机上各种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经常被“轰炸”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当然也有教师缺乏“导”的原因,很多教师对名著教学基本是放任自由,印发一些材料给他们背。学生虽然要考,但根本不会自觉地读。
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教师必须花心思采取一定措施,让名著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一、教师必须“先行一步”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自己先读熟、读透要“导”的那本名著,对学生的引导才能游刃有余。一个教师如果有能力像说书人那样每节课给学生说一段名著,势必就会给他们制造很大悬念,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接下来还怕他们不读名著吗?然而,很多语文老师对高中规定的几本名著都是半生不熟的,如何给他们讲,难怪名著阅读只能放任自由了。
另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一个不能愉快轻松地教语文、爱语文的教师,怎么能把学生引进文学艺术殿堂,引进民族文化深厚土壤中呢?曾几何时,很多语文教师心灵的触须已经不再敏感,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已渐渐远去。他们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终年与之相伴的就是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和模拟题集,这其实是语文老师的悲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教师做好导读工作,把握“导”的时间
教师先行一步,读熟名著,接下来就可以自信满满地“导”学生。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没有导,学生就没有兴趣读,一切都是白搭。那么怎么做好“导”读工作呢?一是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方法,由课文自然导入,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名著中。二是利用“百家讲坛”等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的资源,紧扣学生心理导入名著,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三是把握“导”的时间。在清明、五一、国庆节小长假等节日前和寒暑假前进行导读,时机最好,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有足够时间预览名著,对于较短小的名著,学生可以读完,而对于篇幅较长的名著,学生也可以读到爱不释手的章节,回校会挤时间自觉读完。如果把握好“导”的时间,那么名著阅读教学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三、帮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没有计划,学生就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停下来,然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不想读的时候,所以一个学期下来,一本名著都没有读完。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制订阅读计划,并且监督他们完成阅读计划。如《三国演义》一共一百二十回,如果每天坚持读两回,那么两个月就能读完,大概将近半个学期。多了的话,可能完成不了,因为课业负担很重。
当然这有监督落实的问题,可利用课前三分钟抽查学复述读过章回的故事情节,或者过一段时间进行练习检测,帮学生争取时间阅读。如双休日让学校开放教室,为留校学生提供阅读空间,还可设置每周一节阅读课,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读名著。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名著阅读活动
在课外阅读中,除了利用一定课时进行常规学习外,还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使阅读实践中方式方法更灵活。如读书报告会,放手让学生展现成果。当一篇篇心得、一本本笔记得到老师的赞赏,当自己的介绍引起同学的共鸣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如举行名著知识竞赛,比赛永远是一个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形式。再如我校举行的“我与名著”征文比赛,辩论赛《曹操是奸雄》与《曹操是英雄》等。这些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精心指导,帮学生合理安排,已成为名著阅读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名著阅读已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仅因为它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而且因为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它像一条长河涓涓不息地流淌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像一首老歌传唱着人类灵动的智慧。我们读它,不仅是文化的传扬,更是心灵的散步、思想的熏陶,让教师引导学生真正闻到名著的“馨香”。
参考文献:
[1]蒋长兰.“名著导读”的实施策略.
[2]张素梅.高中“名著导读”教学浅析.
[3]李明.新课程下中学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研究.
关键词: 阅读计划 名著阅读 落实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只有通过课外“反三”,大量阅读,才能真正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制定“名著阅读”这个课程目标,刚好给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纠正了学生原本盲目、主观、随意、无序的课外阅读状态,让学生一开始就“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阅读。
然而,当前高中学生语文名著阅读还停留在背背材料、应付考试,甚至高中三年一本名著都没有读完的状态,实在可悲可叹。这完全和语文教改制定“名著阅读”这个版块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想,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曾经问过学生为什么不读名著,学生回答“难读”,“读不下去,都是文言文”,有时候让学生看名著拍成的电视剧或电影,他们也是不感兴趣;有时代原因,他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电视、电脑、手机上各种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经常被“轰炸”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当然也有教师缺乏“导”的原因,很多教师对名著教学基本是放任自由,印发一些材料给他们背。学生虽然要考,但根本不会自觉地读。
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教师必须花心思采取一定措施,让名著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一、教师必须“先行一步”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自己先读熟、读透要“导”的那本名著,对学生的引导才能游刃有余。一个教师如果有能力像说书人那样每节课给学生说一段名著,势必就会给他们制造很大悬念,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接下来还怕他们不读名著吗?然而,很多语文老师对高中规定的几本名著都是半生不熟的,如何给他们讲,难怪名著阅读只能放任自由了。
另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一个不能愉快轻松地教语文、爱语文的教师,怎么能把学生引进文学艺术殿堂,引进民族文化深厚土壤中呢?曾几何时,很多语文教师心灵的触须已经不再敏感,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已渐渐远去。他们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终年与之相伴的就是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和模拟题集,这其实是语文老师的悲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教师做好导读工作,把握“导”的时间
教师先行一步,读熟名著,接下来就可以自信满满地“导”学生。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没有导,学生就没有兴趣读,一切都是白搭。那么怎么做好“导”读工作呢?一是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方法,由课文自然导入,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名著中。二是利用“百家讲坛”等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的资源,紧扣学生心理导入名著,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三是把握“导”的时间。在清明、五一、国庆节小长假等节日前和寒暑假前进行导读,时机最好,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有足够时间预览名著,对于较短小的名著,学生可以读完,而对于篇幅较长的名著,学生也可以读到爱不释手的章节,回校会挤时间自觉读完。如果把握好“导”的时间,那么名著阅读教学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三、帮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没有计划,学生就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停下来,然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不想读的时候,所以一个学期下来,一本名著都没有读完。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制订阅读计划,并且监督他们完成阅读计划。如《三国演义》一共一百二十回,如果每天坚持读两回,那么两个月就能读完,大概将近半个学期。多了的话,可能完成不了,因为课业负担很重。
当然这有监督落实的问题,可利用课前三分钟抽查学复述读过章回的故事情节,或者过一段时间进行练习检测,帮学生争取时间阅读。如双休日让学校开放教室,为留校学生提供阅读空间,还可设置每周一节阅读课,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读名著。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名著阅读活动
在课外阅读中,除了利用一定课时进行常规学习外,还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使阅读实践中方式方法更灵活。如读书报告会,放手让学生展现成果。当一篇篇心得、一本本笔记得到老师的赞赏,当自己的介绍引起同学的共鸣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如举行名著知识竞赛,比赛永远是一个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形式。再如我校举行的“我与名著”征文比赛,辩论赛《曹操是奸雄》与《曹操是英雄》等。这些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精心指导,帮学生合理安排,已成为名著阅读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名著阅读已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仅因为它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而且因为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它像一条长河涓涓不息地流淌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像一首老歌传唱着人类灵动的智慧。我们读它,不仅是文化的传扬,更是心灵的散步、思想的熏陶,让教师引导学生真正闻到名著的“馨香”。
参考文献:
[1]蒋长兰.“名著导读”的实施策略.
[2]张素梅.高中“名著导读”教学浅析.
[3]李明.新课程下中学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