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zlh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初的一天清晨,我抬头看见办公室的楼道口,站着我们班的唐顺顺,他手里拿着卡通玩具,正在窗台边自娱自乐。別的同学在教室里朗读古诗,他却拿着玩具在门口玩,我有些生气,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唐顺顺,你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读书?”突然听到我的声音,唐顺顺吓得玩具都掉在了地上,原来是一只“美羊羊”。
  “老师,这是送给你的礼物。”唐顺顺赶紧从地上捡起了玩具,拍了拍灰,递给了我。“送礼物给我干什么?”唐顺顺一下羞红了脸,“明天是母亲节,我自己买了礼物送给妈妈和你,你们都是我的妈妈。”他把玩具塞到我手里,一溜烟就跑了。
  唐顺顺是我教过的性子最急,却又极懂事的学生,他天性好动、服软不服硬。寒假结束,我刚刚接手他们班的时候,他成绩不好,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常常不是拽前面女孩的头发,就是在课本上涂鸦。
  听写的时候,唐顺顺写字总是会多一横或者少一划,让他订正往往也会出错。我想来想去,觉得他可能就是太粗心。但没想到,他在作文本里写道“刘老师的头发里藏着几缕银丝”这么细节的描写,怎么可能是一个粗心的孩子呢?会不会是因为他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我故意在班上指出他的错误:“唐顺顺,没想到你和老师犯了一样的错呀。老师小时候也经常写错这个字。”
  “真的吗?”唐顺顺瞪大了眼睛问我,“当然是真的,连春天的春字,我还会把下半部分写成目字呢。不过老师订正了一次以后,可没再犯错了,你们是不是也不会再写错?”“是!”唐顺顺和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那天,我还特意夸奖了唐顺顺的作文写得很仔细,连老师的头发都观察到了。唐顺顺坐得笔直,看得出来,他心底非常骄傲。
  有一天放晚学,我带着学生排队经过综合楼前的绿化带时,无意中发现路上竟然落满了如黑珍珠般的桑枣,惊讶中我抬起头来,看到桑树上结满了桑枣。我兴奋地考起了身边的孩子们,问他们是否认识这果实。全班同学面面相觑,“桑枣!”唐顺顺答了出来。望着站在树下好奇的孩子们,我跟他们谈起了桑枣,又名桑椹,孩子们听后啧啧称奇。没想到第二天,唐顺顺就给每个同学带来了几粒桑枣,我问唐顺顺为什么要带呢?他笑着说:“因为刘老师肯定要大伙儿写作文啦,很多同学都没吃过,怎么写?”我被这个小机灵逗得乐不可支。
  唐顺顺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到前节下课,下一节是我的课时,他总会奔到我的办公室,帮我把备课笔记、作业本等上课必需品捧走。他说上我的课特带劲,总想听。等到我上完课,他又急匆匆地奔到讲台前帮我把东西收好,送回办公室。一旦发现我改作业要吸红墨水,他总会端起墨水瓶,打开纸盒,拧开盖子。
  前不久的一天,上完晚自习时,天已经快黑了,下起雨来。我急着往公交站台去赶车回家,没走几步,就听见有人喊我,回头一看,是唐顺顺与他的妈妈。唐妈妈说:“刘老师,别跑了,我们一起撑把伞。”她立即把伞举到我的头顶,盛情难却,他们一直把我送到公交站台。路上,唐妈妈向我“告密”:“顺顺在家里,有一次告诉我,刘老师对我可好了,像妈妈一样,我要改名叫刘顺顺。”
  我一下读懂了孩子的心,虽然我也会批评他,但他明白了老师的心,多懂事的孩子。跟孩子朝夕相处,他们和我有了感情。那一天,我特别幸福。
  刘永平:江苏省盐城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其他文献
雨水滋润了大地,惊蛰的雷声惊醒了蛰伏的万物,庭院的海棠、梨花、木兰次第开放,羞羞答答的春姑娘真正来到了我们面前。  春姑娘不再若隐若现,她身披绿色的素衣,带来了暖风,苏醒的大地焕发出生机。  春分是春季的分界线,春天的行程到了“分”的时刻,春天也过去了一半。所以,“分“也是“中”,就像人的生命一样,“中”才是最为旺盛的阶段,自然的变化也非常明显,春才像真正的春了。  田野里,小草开始发芽,花儿也结
期刊
我生在北方的小城。  小城是老的,岁月的灼痕让她在高楼林立中,仍保持如之前一样低而矮的形象。她一直不紧不慢,风来的时候自由伸展,北方的杨树小声地随着风唱,歌声在远方分外悠长。放眼望时,青苔沾满的老石砖也有自己的故事——雨里的歌留给花来唱,合欢开在夏天,雨也留在夏天来下,风雨来得烈时,便也就知觉,夏天确实来了。  她就是这样一座城,即使你不会唱歌,也想为她歌唱。  我的房间为小城留一扇窗,而写作的桌
期刊
从南京去太原采访作家赵瑜,所有的对话都是开门见山,问:马俊仁和马家军,为何都对你推心置腹?  他笑:老马多聪明,能研究出中华鳖精,能一次次拿冠军,那就不止是勤奋,不止是刻苦,这样的人,是能哄、瞒、骗得过的?  我肯定了他的话。把单位新配的采访机掏出来,问:你不介意录音吧?  老赵笑笑,录吧。  停顿片刻,他说:我们习惯单方面地去审判一个人,《马家军调查》出来后,基本是全民损我,其实我就是写了一个真
期刊
2020年的寒假,因为疫情,不同寻常。我们举办了“以文聚力 执笔问安”征文活动,收到全国众多读者的热烈响应,稿件纷至沓来。其中,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二月文学社的学生们迅速行动起来,用手中的笔,表达着他们的思考、责任与家国情怀。  本期刊发的就是东营市第一中学二月文学社推荐的作品。十六年来,二月文学社像一株生命力旺盛的小树,枝叶繁茂,长势喜人。  破旧的教室,芬芳的文字  2004年初春,一批热爱写
期刊
因为疫情,有了长假,正好可以细细读书。翻开书架上宗璞的书,忽然忆起与宗璞的第一次见面。  大约在1989年四五月间,和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张昌华一起出差北京。他说要去北京大学拜访宗璞,我心头一震:“是写《紫藤萝瀑布》的宗璞?”得到他的肯定答复,我马上推掉了其他事,跟他一起前去。  我已记不清怎么去的,只记得好像是下午三四点,进了燕南园,一直在一片片各种树木花草中行走,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宗璞的家。  
期刊
许多人不知道王向东是谁,但提及“金陵客”立马纷纷称赞。金陵客这个名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频频出现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杂文随笔专栏。他的文章,古典情怀现代表达,独树一帜。  老王见人总是一脸笑容,说话也慢声细语。只有在江苏省杂文学会年会上,偶尔板起面孔。他做过江苏省杂文学会几届会长,一年一度的年会上,他多次重复过一句话:我们写杂文的,不要成为别人写杂文的素材。说这句话时,他一脸认真,义正词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还没有通电,收音机也只有村长家有一部。对我们而言,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電影。  那时公社有个电影队,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各村轮流放电影。  一听说电影队要来村里放电影,孩子们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从村东到村西,欢呼着奔走相告;大人们也把看电影当件大事,早早打发孩子去请亲朋好友,放工后赶紧做晚餐,生怕耽误看电影。  远远地瞧见老黄牛拉着电影队的放映箱向村里迤逦而来,我们便飞快地跑回
期刊
都说一日三餐中,早餐最重要,可早餐又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在清晨的匆忙和周末的懒觉中变得微乎其微。这是当今城市生活的缩影。  其实,生活可以是匆匆赶路时一个鸡蛋灌饼的囫囵吞枣,也可以是坐在四方桌边一碗豆浆和一两锅贴的细嚼慢咽,亦或是等待一壶水从凉到沸的淡定从容。  在我看来,现在的早餐大多只能叫早点,是不能称为“早饭”的。而在我的老家苏北淮扬一带,请客吃饭最隆重的就是吃早饭——老家把早饭叫“早茶”
期刊
四  (接上期)第二回合开始。  打破冷场的不是“我”,是老赵。他“站起身,他说稍等”。他的行与言,把故事情节带动起来。  又“稍许,他找了胶布、剪刀过来,剪一小块反复缠住录音机右上角”。而“我”只是“奇怪地望着他做完这一系列动作”。  “我”从“沉默”到“奇怪”,是一段漫长的心路历程。只用“我”的细心观察去表达。没有语言,也没再心理表白,只有老赵的言行。往简单里说,就是老赵在“我”的录音机右上角
期刊
他把做出来的物件叫作品  我经常会想起卫木匠。  有次讲座结束,一名读者问我:“李老师,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我竟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高中时的理想是做一个木匠,像卫师傅那样的木匠。”一群小朋友笑了,以为我故作幽默,很多双眼睛盯了我很久,见我没笑,一名学生问我为什么。我回答说:“如果考不上大学,像我这样弱不禁风的身体是干不了农活的,学一门手艺就是最好的选择。”孩子们又集体大笑。他们无法理解当时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