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治疗过程,使高血压患有着不同的预后。健康教育是使患者建立自信心、调整心态、增强药物疗效为目的,通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的修正。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不良行为,使其认识到坚持治疗,运动控制血压是必要的。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特点;健康教育
高血压疾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高血压疾病病程长,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是良性的缓慢过程,但高血压疾病本身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可制止或逆转高血压所造成的靶细胞损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生存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在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长期居住于本部门的高血压患者31例,其中20例为女性,年龄71-92(岁),平均为81岁;11例为男性,年龄55-83(岁),平均为72岁。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的高血压标准。
2资料分析
在这31例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脑梗塞9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2例,双眼压高1例,慢性肾衰竭1例,有长期吸烟史9例,易于激动烦躁7例,2种药物联合使用10例,2种药物以上联合使用21例。主要联合服用:①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噻;②卡托普利+维拉帕米。这31例患者存在着缺乏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治疗有关知识,不能有效地稳定控制血压的问题。
3健康教育
3.1方法
3.1.1座谈式教育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或巡視病房时均可针对性进行指导,如给患者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服药方法;进行小讲课,分期介绍相关知识,并用黑板报宣传教育。
3.1.2书面教育分发图文并茂的高血压健康指导手册,人手一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3.1.3咨询患者健康咨询,对患者提问给予解答,确定教育目的。护士通过与患者、家属交谈、观察、体检、收集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体重、二便、夜间睡眠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情况、家庭关系以及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情况,掌握患者的有关资料在制定可行性的宣教方法与内容。
3.2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只有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对其实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恐惧、焦虑、抑郁、烦躁的心理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过分忧虑,对终身治疗不理解。多要求能根治,对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恐惧,治疗的依从性差。时常担心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和致残,疑虑程度不等,这些不良心理状态易引起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患者因受不良心理状态的支配,身体更易产生应激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凝聚、血液粘滞性升高,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治疗疗效,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1]。
3.2.2情绪不稳定有的患者受疾病的折磨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有的可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有的固守己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自己身体不适和对疾病的一知半解上,反复思虑,如能否完全治好,是否会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和遗留后遗症等,疑虑重重,内心充满了担心。这些不良情绪,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亦使血压波动,药物难以控制。
3.2.3对药物信心不足的心理由于上述心理因素存在,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频繁波动极不稳定,降压药物疗效必然受影响,使患者对药物治疗信心不足,导致患者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不遵医嘱,导致血管收缩功能进一步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减少脏器的血液灌注,高血压难以控制。此时一定要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助其树立对治疗药物的信心,遵从医嘱,合理用药,全方位治疗,使病情和治疗达到最佳。
3.3健康教育内容
3.3.1心理指导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与痛苦。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精神创伤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要让病人情绪稳定愉快地接受治疗。应多与病人谈心,随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战胜疾病。根据患者的个性职业修养及精神状态,可给患者听一些轻松的音乐,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紧张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3.3.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是宣教的重点。要告知患者如长期过多地摄入脂肪和食盐,是形成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g以下,可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外周阻力,达到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的目的。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食物多样以谷物为主,多进食富含钾、镁、钙的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多饮水。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每日摄入脂肪的热量不得超过总热量的30%,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还需限制糖的摄入,每日总热量控制在1600kcal。戒烟,限制饮酒与咖啡,告知患者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3.3.3生活方式指导告知患者不宜过多的兴奋、激动,不要轻易发怒,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活动时间为20-40min,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寒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冬天外出时注意保暖,室温不宜过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参加举重物、俯卧撑等力量型活动,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休息环境要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卧位改变时应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让患者了解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头晕、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 3.3.4用药指导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长期坚持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或随便更换降压药物,应根据医嘱减用或改用降压药物。在服药期间感觉不适,及时报告护理人员或医生。还要将降压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副作用告知患者。如双氢克尿噻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可以引起血尿酸、血糖增高、血胆固醇增高,所以要定期监测。
3.3.5病情监测护士要定期测量血压,做好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测量血压时注意事项,测血压时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人,定血压计,测量前半小时不可进食,活动后休息10min再测血压,袖带不要裹得过紧或太松。
4教育结果
通过对31例高血压患者的反复健康宣教,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方面的认识有所提高,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能主动进行自我保健,患者血压稳定。但还是有一部分民族患者和老年人对相关知识未掌握,主要是语言沟通不便和年龄大,记忆力下降等有关,影响教育效果。
5讨论
5.1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2]健康教育通过从心理、饮食、生活、服药等方面进行宣教其疾病的知识,使高血压患者掌握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血压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控制,从而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其治疗效果。
5.2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宣教能有效纠正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6總结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认清自己疾病状态,有意识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获得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要做好健康教育,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按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解决问题,科学地运用健康教育,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3]。
参考文献
[1]余振球,马长生,赵连友,等.实用高血压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14.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蒋冬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58-59.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特点;健康教育
高血压疾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高血压疾病病程长,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是良性的缓慢过程,但高血压疾病本身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可制止或逆转高血压所造成的靶细胞损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生存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在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长期居住于本部门的高血压患者31例,其中20例为女性,年龄71-92(岁),平均为81岁;11例为男性,年龄55-83(岁),平均为72岁。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的高血压标准。
2资料分析
在这31例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脑梗塞9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2例,双眼压高1例,慢性肾衰竭1例,有长期吸烟史9例,易于激动烦躁7例,2种药物联合使用10例,2种药物以上联合使用21例。主要联合服用:①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噻;②卡托普利+维拉帕米。这31例患者存在着缺乏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治疗有关知识,不能有效地稳定控制血压的问题。
3健康教育
3.1方法
3.1.1座谈式教育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或巡視病房时均可针对性进行指导,如给患者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服药方法;进行小讲课,分期介绍相关知识,并用黑板报宣传教育。
3.1.2书面教育分发图文并茂的高血压健康指导手册,人手一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3.1.3咨询患者健康咨询,对患者提问给予解答,确定教育目的。护士通过与患者、家属交谈、观察、体检、收集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体重、二便、夜间睡眠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情况、家庭关系以及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情况,掌握患者的有关资料在制定可行性的宣教方法与内容。
3.2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只有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对其实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恐惧、焦虑、抑郁、烦躁的心理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过分忧虑,对终身治疗不理解。多要求能根治,对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恐惧,治疗的依从性差。时常担心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和致残,疑虑程度不等,这些不良心理状态易引起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患者因受不良心理状态的支配,身体更易产生应激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凝聚、血液粘滞性升高,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治疗疗效,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1]。
3.2.2情绪不稳定有的患者受疾病的折磨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有的可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有的固守己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自己身体不适和对疾病的一知半解上,反复思虑,如能否完全治好,是否会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和遗留后遗症等,疑虑重重,内心充满了担心。这些不良情绪,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亦使血压波动,药物难以控制。
3.2.3对药物信心不足的心理由于上述心理因素存在,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频繁波动极不稳定,降压药物疗效必然受影响,使患者对药物治疗信心不足,导致患者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不遵医嘱,导致血管收缩功能进一步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减少脏器的血液灌注,高血压难以控制。此时一定要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助其树立对治疗药物的信心,遵从医嘱,合理用药,全方位治疗,使病情和治疗达到最佳。
3.3健康教育内容
3.3.1心理指导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与痛苦。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精神创伤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要让病人情绪稳定愉快地接受治疗。应多与病人谈心,随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战胜疾病。根据患者的个性职业修养及精神状态,可给患者听一些轻松的音乐,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紧张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3.3.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是宣教的重点。要告知患者如长期过多地摄入脂肪和食盐,是形成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g以下,可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外周阻力,达到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的目的。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食物多样以谷物为主,多进食富含钾、镁、钙的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多饮水。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每日摄入脂肪的热量不得超过总热量的30%,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还需限制糖的摄入,每日总热量控制在1600kcal。戒烟,限制饮酒与咖啡,告知患者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3.3.3生活方式指导告知患者不宜过多的兴奋、激动,不要轻易发怒,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活动时间为20-40min,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寒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冬天外出时注意保暖,室温不宜过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参加举重物、俯卧撑等力量型活动,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休息环境要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卧位改变时应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让患者了解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头晕、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 3.3.4用药指导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长期坚持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或随便更换降压药物,应根据医嘱减用或改用降压药物。在服药期间感觉不适,及时报告护理人员或医生。还要将降压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副作用告知患者。如双氢克尿噻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可以引起血尿酸、血糖增高、血胆固醇增高,所以要定期监测。
3.3.5病情监测护士要定期测量血压,做好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测量血压时注意事项,测血压时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人,定血压计,测量前半小时不可进食,活动后休息10min再测血压,袖带不要裹得过紧或太松。
4教育结果
通过对31例高血压患者的反复健康宣教,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方面的认识有所提高,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能主动进行自我保健,患者血压稳定。但还是有一部分民族患者和老年人对相关知识未掌握,主要是语言沟通不便和年龄大,记忆力下降等有关,影响教育效果。
5讨论
5.1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2]健康教育通过从心理、饮食、生活、服药等方面进行宣教其疾病的知识,使高血压患者掌握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血压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控制,从而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其治疗效果。
5.2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宣教能有效纠正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6總结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认清自己疾病状态,有意识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获得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要做好健康教育,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按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解决问题,科学地运用健康教育,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3]。
参考文献
[1]余振球,马长生,赵连友,等.实用高血压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14.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蒋冬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