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试题命制逻辑,提升复习针对性——以政治生活模块非选择题为例

来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h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卷政治试题在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维护教育公平等方面更具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解析其命题逻辑,对于把准高中教学的方向性、提升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结近年来《政治生活》非选择题,发现其始终把“坚持治理理念、治理制度和治理实践的有机统一”作为命题的基本原则,这为教师和学生的高考复习备考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0O毫巴面资料,计算了位势距平场及纬向地转风速,讨论了极涡、南亚高压的活动与我国东北区夏季低温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东北区夏季异常低温的形成,是南亚高压弱、极地冷空气经常在中纬度活动的结果; 2.冬季(11—2月)100毫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夏季的南亚高压有关系,他们的相关系数等于0.62; 3.1—5月 100毫巴面极涡的频数分布有三种类型:a·当极涡经常在极区活动时,则东北
期刊
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特征,且样本期间,中国大多数城市并未跨过U型曲线的拐点,即两者对城乡收入差距仍具备有效的缩减作用;在区域异质性分析中,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对中西部地区城乡收
目的:研究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和48例肾细胞癌组织中CAR的表达。结果:12例正常肾组织全部表达CAR,48例肾细胞癌组织中31例无CAR表达。不同分级CAR表达率分别为Ⅰ级54.5%(12/22)、Ⅱ级23.5%(4/17)、Ⅲ级11.1%(1/9);不同分期CAR表达率分别为Ⅰ期57.9%(11/19)、Ⅱ期30
利用中国气象局五营森林生态监测站内梯度观测塔上的涡度相关资料,分析森林下垫面湍流动力特征(湍流强度、湍流标准差等),并计算了零平面位移(d)、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z0)和动量拖曳系数(CD)。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全年以西南风为主,仅在夏季出现较多东北风。生长季(5—9月)湍流强度较强,非生长季(10月至次年4月)湍流强度较弱,水平风速的平均湍流强度为0.4,垂直风速的平均湍流强度为0.16。d和z0
在阐述迈克尔逊干涉仪基本原理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两道竞赛真题的解题思路,并就解答进行赏析,旨在说明在物理竞赛备考过程中,考生一定要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文物古迹逐渐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在开发文物古迹这一特殊旅游资源时,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需要考虑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不仅要注意文物古迹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效益,还要平衡文物古迹的经济效益,正确认识和把握文物古迹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分析二者目前存在的矛盾,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努力实现双赢。
物理奥赛作为覆盖面广的五大学科奥赛之一,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品质、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本文尝试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从理论和实验数据两个层面来研究是否参加物理奥赛学习对这两类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发展的影响及其规律,同时为教师高效课堂教学、学生思维提升提供可行性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后半部分则是交代了本文的研究
邻羟基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领域。高效广谱杀菌剂嘧菌酯的大量使用推动了其合成中间体邻羟基苯乙酸需求量的增长。当前,国内外生产邻羟基苯乙酸的路线会产生大量含有卤素的废水。在当前严峻的环保趋势下,开发出一条绿色合成邻羟基苯乙酸的路线显得尤为重要。臭氧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的氧化剂,近年来被人们广泛关注,为杀菌消毒、水处理、氧化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使用邻烯丙基苯酚为原料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率(NLR)、白蛋白-球蛋白比率(AGR)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总生存(OS)期的关系,评估两项指标联合对预测ESCC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自2015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首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44例ESCC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检测结果与随访数据。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AGR的最佳
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某种兼具乡土国情转型和无差别城乡实验双重意义的新型村域聚落,可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乡村住居建设的潜在单元。本文尝试结合相关人文思考探索新型村域聚落在住居建设中的物境观念,并通过探讨规模圈层、公共空间和传统自发建造,为聚落的住居建设整理在群体布局、内部结构和民居建造等方面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