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难为自己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yu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微雨的街头,有一把移动的伞,伞下飞出这样的对话:
  “明天是双休日,带着聪儿咱一块去爸妈家。”商量地。 “钱才邀去一个多星期,就这么急着去?”自然地。
  “钱是钱,看是看。这是两码子事。”期待地。
  多么好的心灵!一句淋不湿的话留在雨中。
  真的。对于老年父母,给钱,是物质赡养;看望,是精神上的宽慰。
  我国现时,三代同居户不很多,四世同堂之家就更是寥寥无几了。尤其是城市,老俩口、少三口独立过日子的家庭格局已成定势趋向。只能逐年增多而不会相反。随之而来的是亲情的淡薄,很难给父母双亲以充分的关怀。为人父母者亦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多些理解,少些怨尤。
  在我国历史上,累世同居之家,从汉代起一直到清末民初始终存在。它对于妨碍社会发展和束缚家庭成员的个性发展,无不有明显的消极作用,最后不得不随着累世同居的物质基础的崩溃而消失。凡是看过《红楼梦》的人,大都会感到贾府犹如一棵年久繁茂的大树,干支相连,纵横交错,“交争相疾,甚于路人”。
  所以,老年父母也不必强求三代同居之乐,与父母分居的子女们能够每星期拿出一天的时间与老人同处;该来的时候忘不了;一旦需要,随呼随到,已经是不错的了。这从某种意义上说,子女们仍然和父母在一起,所不同的是,他们在这里住过的屋子空了起来。
  当然,这不是说老年人不需要叙天伦之乐,聚合家之欢。不需要儿孙晚辈们的亲情慰藉。我同楼的一对年过古稀的老夫妻,他们的儿子为了减少些老人的家务负担,把刚上初中的女儿接回家里。谁知事与愿违,自从孙女儿走后,老夫妻家务事少了,可心情不像从前那样敞亮,隔三差五身体不舒服,直到儿子把女儿又送回来,给这个寂静而萧瑟的旧家带来了生气,同时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的小孙女儿又把全家人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因而,两位老人心情“阴转晴”,高高兴兴地为孙女儿忙活起来,身体不舒服感没了。这一事例告诉我们,“事父母者,一在安其心,一在养其身”,并不是对老人“有养”就行,缺少亲情的慰藉,孤独寂寞就是老年生命的大敌。
  尊老、敬老和养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理性发展的结果,更是东方伦理道德的突出点。老人在血统家族中是长辈,理应受到赡养和照顾,这是老人的权利,同时也是子女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不过,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如意与遗憾并存,这就是人生。如果事事都如你所望,你的生活就只能是一连串乏味的成功;当你有了遗憾(顺便说一句:遗憾是测定我们心理稳健与否的一根公正的杠杆。须知,并不是所有的遗憾都可以或者都应该得到满足的,它还有我身以外的必须顺从的准则),你倒能体验意想不到的东西,它为生活增添了美感和深度,人生的真谛也就蕴涵在这里面。
  当成年子女用自立家庭告别了同父母在一起生活20几载的时候,老年父母除了表现出一个好的家长在子女独立生活所应有的行为——“天高任鸟飞”之外,别无其他选择,同时应意识到“异居异财”的新关系产生了。
  事实上,我们这些作父母的,无不期望子女有一天成家立业。但一旦成为事实,才受到真正的震动。当孩子消失在成人的行列里。留给父母的不只是心中的充实和满足,还同时留下了空虚和惆怅。又甘又苦这一真实感是:这一天来得太快了。
  所以。空巢期的老年父母,不必因为子女没来探望而抱怨;不必因为自己的家成了儿女们的饭店、驿站而有微言;不必因为答应了的事没有办而絮叨;不必因为去谁家的次数多了而心理不平衡;不必因为一个人负心便怀疑子女们一家人的真情;不必为繁花却结出沉甸甸的遗憾之果而烦恼;不必因为“剪不断,理还乱”去费思量……
  一切都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完美,也都不会像你策划的那样顺利,接受不完美,你才有勇气面对现实,享受安乐的晚年!
  现在,老年父母的心和房子都有了空闲的地方,从而有时间重新开始那曾经想做而未得暇去做的爱好。我们老年人应该为这一自由的获得而高兴。尽管这一获得是以失去了老年人曾经扮演的重要角色作为代价的。不过,这些离开的高个子年轻人并不是老人所失去的,而所失去的仅仅是那存在于影集和记忆中的雏容稚貌。仅此而已!
  是时候了。对于那无可避免或不能挽回的事,就得想开点,不要难为自己,强求不可能的结果。应该相信,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孤寂的,将不会是属于顿悟人生的老人!
其他文献
上周五,一位好友打电话给我,他的父母周日将在家中宴请一些老友叙旧,邀我去他家执刀掌勺,以助酒兴。接完电话后我便想,此时正值冬令,席间又以老人为多,不妨制作几款保健药膳穿插席中,既饱口福,又可养生滋补。于是复电,让其按照要求备齐原料。  周日下午我依约来到他家,见席间所需原料已备齐。便操刀制作起来。晚间,客人们陆续入席,冷菜品尝过后,热菜依次上桌。当所有的菜都上完以后,主人来到厨房对我说:“今晚客人
期刊
淋菌性尿道炎俗称“淋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约占全球性病总发病率的3/4。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人都有不洁性交史,一般表现为急性尿道炎症状,如尿道口红肿,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清晨最多,排尿时有灼热、疼痛感。轻者无全身发热或其他不适症状。  确诊本病需要实验室检查。在尿道分泌物中检出致病的淋菌,辨认出它的菌株,再测验出该菌对什么药物敏感。这些,就是医生说的分泌物涂片、细菌培养
期刊
编辑部:  两年多前的一天,我到同伴家玩,同伴的父亲因裤子未扣好生殖器露了出来,顿时羞得我满脸绯红,扭头闭眼不敢再看,回家后很久还为这事心“砰砰”地跳。第二天再见到他时,还为昨天的事害羞不敢正视他。可不知为什么,心里感到害羞不敢看他,眼睛却又不自觉地斜向了他的下身,我不得不赶紧走开。以后再碰见他时,都是这样眼睛不由自主地斜向了他。我不知自己是怎么了?心里并没有那方面的“歪”想法。眼睛却只往他那个地
期刊
抗生素的应用,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我国民间很早就采用豆腐上的青霉来治疗皮肤上的疮疖。古代中美洲的马雅人曾用菌类治疗伤疤和胃病。中欧某些地区的人自古就用发霉的面包来包扎伤口。由于古代人民没有微生物知识,他们用霉菌治病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不可能成为在科学知识指导下的医疗行为。  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之前,科学家已经注意到自然界存在有抑制细菌繁殖的物质。进入20世纪,科学家又有进一步的发现。瓦
期刊
我对饮食一贯谨小慎微,8岁时我就能恰当地调节自己的饮食了。放学后,我和女同学总喜欢吃一顿快餐,但后来听说,一定数量的碳酸钠汽水能使汽车上的油漆脱落,而我的胃不是铸铁做的,所以,一想到苏打水怎样腐蚀着我的胃,我就非常不安。我决定不喝它,而用水和橙汁代之。渐渐地我发现,戒掉了苏打水,我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11岁时,我对吃素开始有兴趣,当人们大肆宣传肉食的危害性时,我决定试试自己对肉食的反应。我1个
期刊
认识《心理疏导疗法》一书的作者鲁龙光教授(南京脑科医院主任)是10余年前的事。那时《祝您健康》杂志创刊不久,即在国内期刊中首先开设了“心理咨询”栏目。当时,心理学刚刚恢复研究,作者很少。听说鲁主任运用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治愈了不少心理有障碍的人,便慕名前往采访。  言谈问。来了一位20岁左右的青年人,神情沮丧而寡言。护士介绍了他的病况:不敢写字,不停地洗手、洗东西已有数年。已经看过不少医生,病情似日
期刊
外科手术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方法,是外科医生用特殊器械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的一种治疗,正因为如此,手术前绝大多数病人及其家属在心理上处于一种恐惧、不知所措甚至绝望的状态中,从而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疗效和康复。为此,我们邀请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部分专家,就有关专科的“术前准备”作了一次笔谈。    普通外科手术:不是“普通手术”    丁义涛(南京鼓楼医院院长 主任医师):普外科手术包括大多数腹部手
期刊
冬春时节防肺炎  杨 锋    近几天来,张老伯老是躺在床上睡觉,不思饮食。老伴喊他也懒得动弹,说浑身无力,有时答非所问。老伴见他迷迷糊糊,叫他去医院看看。可他不肯去。凌晨时分,张老伯突然胸闷气急,口唇乌紫。老伴见状急忙喊醒儿子,送他去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是肺炎并发循环和呼吸衰竭,虽经大力抢救治疗,终因病情危重送医院过晚而撒手西去。  在老年人中,像张老伯这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老年肺炎很多见,表现也是
期刊
人们早已注意到自然因素与人类健康长寿和疾病的关系,认识到气候变化、昼夜更迭、地理环境可影响人的健康。所以,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顺应自然,并把其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祖国医学认为,人要保持健康长寿,不但人体内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要维持相对平衡,人与自然界也应保持协调统一,这就是中医学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学说。它是祖国医学顺应自然保健养生方法的理论基础。  自然界是处于不断变化运动之中的。其
期刊
脑力劳动者的养心之道  胡云华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信息的大量增加,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节奏亦日趋紧张。精神上的超负荷对健康是不利的。如果不注意休息和调节,中枢神经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将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内分泌功能紊乱,容易产生心身疾病。因而,脑力劳动者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养心之道。  科学使用精力工作节奏过度紧张会形成精神压力,故应合理安排,科学使用精力。要正视自身现实,量力而行,制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