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题诗兽面纹玉圭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北故宫藏有一组古代玉圭,上面饰有凸起的勾连兽面纹、人面纹、鹰鸟纹,作品应属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人首,玉鹰同这类玉器上的纹饰有相似之处,但作为装饰的独立图案并未出现。
  清代的乾隆皇帝对这一组玉圭是非常喜爱的,在上成刻了诗,还刻上了“古希天子”等自己喜爱的印章。这组玉器便成了国宝级的藏品。
  对于收藏此玉圭,乾隆还做了两件事,其一是对这组玉圭进行仿制,其二是考证题诗。宫廷制造了一批带有千字文序号和“乾隆年制”款的玉器,目前已知的最大序号不超过二百,其中有多件仿古玉圭玉器,或为白玉,或为绿玉,或为青白玉,阴刻图案者少,阳文图案者多。如“故宫藏玉”所录“元字三号”为碧玉制品。所录“洪字七号”为白玉作品,一面为具象的人面纹、一面为抽象的勾连兽面纹,纹饰的下方还有一组复杂的变形兽面纹。不知为何,这些作品所仿的原型,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但仿品多近似斧形,下窄而上阔,对于这些作品有学者称其为斧,有学者乃称其为圭。作品窄端有孔,若人面、兽面纹放正,侧斧的刀向上。
  在带有千字文序号玉器之外,还有一些这类玉圭的改制品。其中精品不多,近年,发现的一件由旧玉器改制的仿古兽面纹玉圭,应是这类玉器中的精品,作品为旧玉改制,原作品为龙山文化或齐家文化的玉器,圭的表面保留着旧玉器的皮壳,刃和顶部也是旧器物的原作。玉已风华受沁,褪去原有玉色,带有蠕虫状黑色斑,这种玉料及旧色,在我国西部早期玉器中是常见的。这件玉器的两侧及两面略有改动,侧面的改动使其形状更规则,表面的则仅有平磨,使其更光润。这类玉器在陕西龙山文化遗址中已有发现,前部有刃,中部呈细腰状,有学者称其为璋,还有学者称这种细长方形,顶部薄而方的玉器为圭。
  这件玉圭的两面都刻有凸起的仿古花纹。按照古代玉圭的摆放方式,刃部向上时,图案为正。有人面纹的一面是圭的正面,图案的上部是变形兽面纹,其下有一排旋转的涡纹和弦纹,在向下是人首图案,人首为环形眼,嘴中呲出獠牙,同新石器时代玉圭相比,这些图案有了很大的变形。作品背面饰有凸起线条组成的兽面纹,上部的纹饰同山东日照发现的龙山文化玉圭花纹相似,由勾连线条组成,眼部形状明显,其它部位则抽象变形。图案之下以二方连续的涡纹为界,再其下又是一组兽面图案,兽面图案的额部有较大的夸张变形,从圭两面花纹图案的结构来看,图案为仿新石器玉器图案风格,从加工技法上看,图案加工为明清时期玉器加工技法。
  圭的正面刻有乾隆题诗: “虞帝协时日,周王相土年,德维拟君子,度呈藉真仙,人是赵延吉,乐尚惭颖川,量盈雪同色,呈瑞谢家篇”,“乾隆丙子春日御题”,并刻有“古希天子”“太上皇帝”印。圭的背面又刻乾隆再题的玉圭诗: “弗盈周尺盈今尺,总觉犹输寸所长,宝鼎仙人泳李白,襄城县令拟刘方,辉辉不露截肪质,沏沕全藏寝土光,偶抚直方别有契,问谁佳句称斯量”“癸巳新正上澣再题”诗的上下还有“八徵耄念”“嘉庆敬承”之印,再题诗与首题诗相距约7年,乾隆对玉圭一直念念不忘。在乾隆的御制诗集上,两首诗的题目皆为咏玉尺,可知,乾隆并未将这类玉圭定名为圭,而是形象地称其为“尺”,乾隆曾在上部隆起圭顶的条形玉上题诗,称其为“圭”,可知乾隆认为玉圭是上部凸起圭顶的片状器。在台北故宫所藏长度较短,刃部较宽的玉圭上乾隆又题诗“对之如对鞠躬如”。所谓鞠躬如乃孔子执圭的样子,又可知乾隆还将长度与宽度比例较小,近似乎斧的圭成为圭,而这种长条玉圭,乾隆称其为玉尺。
  现存清代宫廷玉器中,带有乾隆题诗的古玉有很多,乾隆对古玉的咏题多见于琮、璧、圭等礼器,诗中多见对古玉圭的品鉴,一诗见于多器的情况亦有所见,台北故宫藏有多件刻有乾隆诗句的带有花纹的古玉圭,北京故宫藏有多件带有乾隆题诗的无花纹玉圭,而这种由旧玉器修改而成,大体保留了旧器风格的,加琢了这类仿古花纹的玉圭并不多见,带有乾隆题诗的仿古花纹旧玉圭就更少见了。
其他文献
最近整理“文革”报纸,看到满纸荒唐的口号和报道,心里特别沉闷,一段段自己孩提时所经历过的往事不断在脑海里放映……    一    1966年盛夏的一天下午,刚放学回家,就听后街锣鼓喧天,口号不断,“坚决拥护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坚决拥护毛主席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声音越来越近,正要出去看热闹,就见一群戴着红袖章的年轻人气势汹汹地闯进院子,带头的一个姓于,一个姓李,都是
期刊
“文革美术”是一个异数。只有一个旋律是“文革”时期的特色。从单独的角度表达革命情怀并力图追求军事共产主义艺术形象的宏大叙事方式,成为那一时期的标准。其中扛鼎之作就是毛泽东的艺术形象。全景式地表现恢弘历史画卷,弘扬大无畏精神,英雄史诗般的风格标志“文革”时期的艺术空间。    “文革”红色经典油画    集中不同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军史题材创作出的油画,造型夸张,色彩明快,构图饱满,富有“文革”艺术风格
期刊
X  尽管没有统计数据,但我大致可以肯定,作为崇仰的表征物,世界上除了基督教的十字架,毛泽东像章怕是曾经拥有量最大的。不同的是,作为“救赎”象征的十字架,是在耶稣受难后才出现的,而作为崇拜的“偶像”——毛泽东像章则是其生前的产物。曾几何时,在中国的大地上,几乎人人都曾拥有过毛泽东像章。这就有了一个问题,“十字架”还不断有新的出现,而“偶像”却成了遗物。作为遗物,毛泽东像章就有了收藏价值,也就有了我
期刊
西藏地接中亚和印巴次大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西藏佛教艺术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中,元明时期的藏传佛教艺术主要受到三大艺术因素的影响:一是来自东印度波罗艺术的美学和图像学方面的准则;二是源自加德满都河谷地区的艺术传承;三是来自北京(大都)的元代西天梵相艺术风格。除了汉藏交融的西天梵相艺术在中国宫廷自成一格之外,元明以来的卫藏地区造像艺术即多受前二支的艺术风格所影响。特别是卫藏地区,印度波罗王朝(8—
期刊
这座宝座是由台湾收藏家陈先生从美国重金购得,今秋由中贸圣佳拍卖公司自台湾征集而来,是名副其实的海外回流的宫廷文物。  此宝座的构件均为紫檀木制成,座面以下打洼束腰,下衬托腮,牙板及腿足作澎牙式,并以浅浮雕手法饰牡丹花。牙条下沿垂洼堂肚,足端做出内翻马蹄。坐落在框式托泥上。座面之上的靠背及扶手作五屏风式,以活榫开合结构与坐面结合。每屏以拐子纹攒框,内镶板心,靠背三格分别以浅浮雕手法雕饰海水纹及龙纹。
期刊
由中贸圣佳公司自台湾征集的恭王府铭紫檀宝座是否曾被清帝赐于恭王,而作为恭王使用之物藏于恭王府呢?    王府能否使用宝座    宝座是家具中等级特征最为明显的器物,只有贵为“天子”的皇帝使用,因此宝座的装饰基本以龙纹为主。那么作为清宗室成员的王府主人可否使用宝座呢?《清会典》中有这样的规定: “凡府第各颁其制。亲王府制……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有一尺。修九尺。座基高尺有五寸,朱鬃彩绘五色云龙。座
期刊
《明皇出游图》是石涛传世作品中罕见的一幅鸿篇巨制,石涛在题款中明确说明此画是“漫临”南宋“名绘神物”。  石涛(1640~1707),原名朱若极,又名原济,一作元济。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石道人等,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子靖江王朱守谦十世孙。  唐玄宗避乱西蜀的故事,唐代中晚期就开始被画家绘人图画,只是各个时期风格不同,立意也有差别。如唐代画家李昭道所绘的《明皇幸蜀图》,但观者并不能从
期刊
1998年至2001年有一场轰动全国、历时三年的官司,因为官司涉及《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原作的著作权和归属权。想当年《毛主席去安源》是何等风光。1967年《毛主席去安源》问世,1968年7月L日公开展出,至1969年底,其宣传画全国出版部门共印制了1.91亿张,在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共印了9亿多张,成为世界油画史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因此《毛主席去安源》原作的何去何从,自然是万众瞩目。最终法院判决
期刊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以板桥名世,扬州兴化人,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首。这幅郑燮绘的《石竹兰图》,水墨纸本立轴,高244厘米,宽119厘米。署“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相翁年学老长兄政”,“板桥弟郑燮写”。钤“郑燮”白文、“七品官耳”白文、“直心道坊”朱文、 “郑为东道主”白文等印。  这幅画是郑燮乾隆十八年画赠清大学士高斌之作。高斌
期刊
1949-1976:重塑新的国家形象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她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正当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对于中国美术界来说也正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塑造一个全新的国家形象。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模式  毋庸置疑,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直是党的文艺政策的主导方针,而这一方针也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美术界在对新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