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风俗的延续与消亡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m_7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纪晓岚记载了这么一个场景:乡村麦熟时节,妇女儿童数十人为一群,跟在开镰收割人后面,收所残剩,谓之拾麦。农家习以为俗,亦不复回顾,犹古风也。作者说其事远见于周雅,确切的记载是在《诗经·小雅·大田》篇中,作者还说“遗秉”、“滞穗”,是寡妇之利。
  对这一社会现象,唐代的白居易也曾写了《观刈麦》一诗予以记叙。
  这种行为传统由来已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我上小学时也曾干过这种事。在当时,与农耕文明初始一样,仍然是体力密集型的农耕劳作。
  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闭幕不久,但仍然是生产队时期,有一点变化是,把生产队的规模再划小,分成几个生产小组。作为农业机械化标配的大型拖拉机在大队里有,几乎没用过几次,露天摆放久了,成为一堆废铁,在八十年代中期人民公社与生产队解体与实行承包制后,这堆废铁也不知所终。小型手扶拖拉机条件较好的生产队有,但也是经常坏。耕牛犁铧翻斗水车和各类传统手工农具仍然是主流,在日常生产劳作时频繁使用。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看到西汉时期普及的犁铧、东汉时期出现的人力翻车又叫龙骨水车之类的插图,我一点都不陌生。
  顺便一说,任何一种新技术的普及,只要有一条始料未及的条件不具备,都有可能成效为零甚至因造成损失浪费成效为负。在集体化时期的农民,对各种长官意志是既敬畏,又因对各项政治运动形式主义长官意志无法充分理解而在私底下予以藐视,他们中相当多是文盲或刚过扫盲线,但根据其目的(关键探究也在于其目的),行为却是充分理性,反智论在农村基层有深厚的土壤,这也是重要根源之一。其实,将一项适用新技术完全普及的工作,也应该是属于创新范畴,其推动者与推动者群体的历史价值与历史贡献,应不亚于全新技术的发明者,这一观点,至今仍然鲜有提及。
  但粮食总有一点不够吃,这是肯定的。在饥饱两个绝对程度,也就是在0和1这一区间内,是间杂着严重程度不等的很多种类型的。白居易在他诗中所揭示的情形是一种,纪昀所说的“故四五月间,妇女露宿者遍野”,甚至“盗窃攘夺,又浸淫而失其初意矣”是另一种更为严重的饥馑类型。他在这一条记叙中接着说了一个假托鬼神的故事,这些妇女露宿者竟然“侑酒荐寝,每人赠百金;其余亦各有犒赏。媪为通词(淫媒),犒赏加倍”,导致“贪利失身,乃只博一饱”。与其说反映了人心不古,注意下纪昀是生活在清代康雍乾时期,史称“康乾盛世”,毋宁说反映了在生产力没多大变化的前提下,摊丁入亩制度推行导致高水平均衡陷阱(Mark elvin)更为凸显的社会现实。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一时期,情形与历史时期相比,饥馑程度无疑要减轻很多,没有“大饥荒”年景那么夸张。虽说没挨过饿,虽然粮价便宜,但票证流行并缺少现金,农户的主粮还是主要靠初级分配(处于城市郊区以专事供应“菜篮子工程”的菜农有所例外),消费的主粮仍然要粗细兼杂。秋冬时节以红薯煮粥为早饭,南瓜饼地瓜干红薯或绿豆粉条是间杂主餐。春荒时节的野菜,如荠菜、马兰头、马齿苋、蕨菜与蒲公英的嫩芽之类,也经常由家中的妇孺自行采集,烹熟后摆上饭桌(现在这些可是农家乐餐馆的招牌菜)。只要粮食没有达到充裕程度,对粮食的禁忌行为也很明显,当时一般的农户都会养少量家禽家畜,它们的主食是麦麸谷糠与野菜,还有从城镇饭馆里挑来的泔水,如米汤之类。在那时的观念中,自己如有剩菜剩饭让家禽家畜和家里的猫狗“开荤”,那也是属于浪费粮食之举。以饲料喂养家禽家畜作为商品牟利,是后来专业养殖户出现的事儿。
  因此,妇孺历来因无法替代只能是体力密集型农业生产劳作的辅助。一切劳作都是以温饱为目标,妇孺虽然是辅助,但这个辅助是相对无法替代沉重的重体力劳动而言的,在每天劳作时间上并不短甚至还要更长更为辛苦。我还记得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中老年贫苦的农妇在卖粮时节,从黎明到黑夜都在国营粮食收购站帮忙。粮站收粮对谷麦的品质有硬性要求,在称重入库前,卖粮农户必须用人力风谷车将干谷麦再扇一遍,这就必须要有人帮忙。她们帮忙的收益是混杂在秕谷废弃物中的谷物归她,其实这也是另一种“拾穗”行为。
  家庭土地承包制和杂交水稻的完全普及,是距今三十来年才出现的事情,制度与技术的配合无缝对接,使粮食单产与总产量的提高,使中国人普遍告别了饥饿。只要制度不再出现问题,因为饥馑荒年为口吃的导致“人情渐薄,趋利若鹜,所残剩者不足给,遂颇有盗窃攘夺”和因粮食供应不足导致饥饿发生的民变绝迹。
  这是农耕文明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这一事件,使“八亿农民搞饭吃”,也就是体力密集型传统劳动生产方式下的饥饿型贫困成为历史的终结。饥饿型贫困,是农耕文明下传统中国最大的国情,现在则取而代之以如何解决可支配现金缺乏性贫困和城镇化时代大潮的兴起。原来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道统”认为,家庭经营这一生产方式是落后的,不是被资本主义大生产所取代,就是被社会主义大生产替代。回过头来看,杜润生团队小心翼翼使“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得以推行,制度建设的贡献价值并不比划时代的完全科技创新少。这一点即使马克思与恩格斯本人也曾在《德意志国家形态》中说道:“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回过头来看,技术视野条件下的中国农耕文明延续时期之长,鲜有变化,几如静止,对“天不变,道也不变”这一根深蒂固的强大观念也似乎可以有基于历史同情的理解,但从近代以来制度革命制度变迁的时代要求上着眼,由于近三十年来技术革命带来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从七十年代末主粮短缺二三成的普遍情况向现今主粮消费由量到质进行转变,包括拾穗行为在内的一系列“传统古风”也告消亡,如果一味对此视而不见,那就意味着多少有点不合时宜了。
  (《中国农民变迁论—试探我国历史发展周期》,孙达人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出版,10.40元)
其他文献
美国丨得克萨斯州  2021年9月18日,近1.5万名来自海地的非法移民涌入美墨边境,他们拖家带口,蹚水过河,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德尔里奥跨国大桥下扎营。19日下午,当海地人到墨西哥阿库尼亚城购买了食物和水试图返回时,几名戴牛仔帽、骑着马的美国边境巡逻人员气势汹汹地挥舞着马鞭,向他们冲去,强行驱逐。人们抱头逃窜,有的甚至掉进了水里。这些照片和视频迅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有网友表示,应该逮捕这些野蛮的
一、“一体苦住”  《顾随全集》书信卷收有顾随致周作人的一封残信:  晚饭后得吾师手书,又语录三章,如大热得美荫,积困为之一苏。题王君画及题弘一法师书二章已见过,但师跋语中“鱼沫相呴”一语,弟子所感实深。一体苦住,故能感受。但道有浅深,吾师出语,雍雍穆穆。若弟子则不免有浮气燥气,至少亦有愁苦气也。  此信落款日期为“五月廿五灯下”。要为这封信系年,不妨从信中提及的“语录三章”入手。“题王君画及题弘
  
四百二十年前的东亚,发生了一场关涉三国、影响深远的区域战争。中国历史上多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为“壬辰、辛酉倭乱”,日本则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这场战争起于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终于明朝入援朝鲜及明、朝鲜军民的协力抗倭,其中明朝的出兵应援,无疑是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对于明朝的出兵应援,在万历君臣的理念中,不失为一份“扶危字小”(《明神宗实录》卷三二九)的责任担当,更被当时的朝鲜王朝视为恩
你会以为,我们这样,有着电视、空调、青霉素和DNA重组,甚至还有信息高速公路的社会,是没有神话和咒符的地位了。算命瞎子和阴阳先生的回归让政府和知识界百思不解;周易风水学和计算机“科学算命”受到科学圈里和圈外人士的大张挞伐。这些情况,从一个方面证明,我们的社会不能容忍神话和巫术的存在。  可语言学家不这么看。把目光放到语言上,稍微就近观察,就会发现,神话和咒符,在我们周围大量存在,特别是政治咒符,或
霍金和《时间简史》    本世纪初,物理学经过了剧烈的挣扎以后以一种崭新的面目出现,其主要成果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正充分地体验着这种变革带来的幸福和灾难。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原子弹即是明显的例证。量子力学的哲学含义迄今还很不清楚,而相对论尤其是广义相对论对时间、空间甚至人们居住的宇宙的观念的变革的影响既深又远。要想对这些观念有浅显而正确的了解,必须艰苦地克服许许多多常识的和直觉
热衷于制造麻烦的朱骏离开了,可是围绕着申花的风波却未结束。作为新入主的投资人,上海绿地集团烧起的第一把火就是“改名”:俱乐部名称从“上海申花联盛”改成“上海绿地”,球队名称则从“上海申花”改成“上海绿地申花”。更改的方向很明确,那就是强化“绿地”的品牌属性。  但“申花”毕竟是一个从1994年被使用至今的名字,因此面对绿地集团的改名决定,也有不少申花球迷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还找到了规则上的依据——
读了《读书》二○○八年十期上《改革三十年感言》和《粮食储备制度漫谈》两篇——后者鉴照历史,同样感言现实,我感觉直爽。这样的文章,平实之中充溢着睿智,视角普通而认知深刻,应该是很管用的。实践出真知,学者的实践同样提供“智库”,《读书》这样的文字直抒心声,所传递的信息想必“眼睛向下”的“决策人”也能感受到。  近年粮价稍高,问题不大,总比捏着钞票弄不到粮食好;几年前就听说县粮库空了,不知地方储备在哪儿
叶圣陶集》卷二十四收有一九二五年九月叶老致乐水无悔的两封信。“编后记”中说:“还有‘乐水无悔’两位究竟是谁呢?两封信都刊登在《京报副刊·救国特刊》上,从内容看是极熟的朋友,为什么相互称呼要用笔名呢(按,叶圣老的署名也用笔名‘郢’)?——真教人难以捉摸。”  《叶圣陶集》是由叶老哲嗣至善、至美、至诚三位编的,“编后记”当也出自他们之手。看来,在乐水无悔是谁这个问题上他们确定花过些心思,却依然未能考出
小引  相比起博士答辩的虚文假套,更能让人提起精神的,反而是跟本科学生的自由交流,前者只有形式上的意义,后者才有可能真正触动一个年轻人,将其精神视野逐渐启迪和开拓出来。下面的这三通批注,就是我依次在一篇渐渐成形的有关宋人题跋的学士论文上,即兴写下的。当时绝没有想到要发表,只觉得此中所蕴含的心灵激发,使自己很过瘾。  ××同学:  你已经阅读了不少材料,这肯定跟张鸣老师的教诲有关。然而,在我看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