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农业大国,耕地资源对于人们来说十分重要,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环境被破坏,我国耕地资源呈逐年减少状态,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资源质量保护与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要进行实际分析,明确保护与建设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从而才能最大化发挥出耕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耕地质量;保护建设;策略
引言
在耕地资源保护过程中,因为传统耕作模式导致了土地质量连年下降,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民群众收入低下。为此,需要重视提高耕地质量,同时也要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实现国家耕地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耕地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肥料使用不合理。农民群众在施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多施肥就能获得好收成的错误观念。化肥过量施入,一方面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加重了土壤的板结现象,生产成本显著提升,在影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农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次,土壤养分比例不合理。由于农民群众重视施入氮肥,导致了土壤氮元素含量升高,而磷肥和钾肥施入比例低,使得土壤缺钾和缺磷现象十分严重。由于过量施肥及大气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土壤的酸化趋势明显,严重影响到农作物健康生长,导致农产品产量降低、质量下降,部分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
此外,城市建设所占用的耕地多是优质耕地,补充的又多属低等地,也导致了耕地质量整体下降。
2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对策分析
2.1发挥领导的积极作用
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领导带头,层层跟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格局。要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场、区)“一把手”为成员的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国土资源局设立办公室,负责全县耕地保护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做好日常工作的考核,積极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各个乡镇的终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和干部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切实落到实处。
2.2加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结合现阶段耕地质量状况,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模式,合理调整氮磷钾的施肥比例,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率。实行农业部门和企业合作模式,向农民群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占有率,消除化肥不合理施用现象,减少肥料对耕地环境造成的危害。着力抓好耕地有机质提升和耕地保护工作。鼓励施用有机肥、恢复发展绿肥生产,逐渐提高绿肥的种植面积,不断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培育耕地肥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发酵还田技术,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在具体农业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原则,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适当增加钾肥和磷肥施入量。有针对性的改善农田耕层贫瘠和立地条件差的现象,提高耕地肥力水平。尤其是在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及高标粮等项目建设中,强调土壤培肥内容,明晰培肥技术措施、目标任务、验收方法,以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
2.3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切断污染源,确保清洁耕地不受污染,已经被污染土地污染程度不再恶化和扩展,并对已经污染的土地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对于潜在污染的耕地要通过改善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经济农作物降低土地被污染的几率。土壤酸化是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加大土壤酸化治理力度,pH值在5.0以下的耕地土壤要鼓励扶持农民施石灰以提高土壤pH值,防止农产品部分重金属超标。对于清洁的耕地,特别是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耕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保护和补贴力度,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2.4科学规划与统筹耕地资源
建议财政、国土、农业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统筹规划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严格执行“以补定占、先补后占”的规定,建设用地确需占用耕地应避开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应保护好水田、城郊菜地和高标准农田等优质耕地资源。水田建设复杂、投资大,还兼有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蓄水防洪的调节功能,应当加强保护;城郊菜田相对肥沃,是城市人口的菜园子,担负调剂城市蔬菜余缺的功能,不能反复被城市扩张占用,尤其要保护高标准农田,应做好建设规划,科学选定建设区域,明确建设内容、合理安排年度计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区域选址要坚持集中连片,突出加大对粮食核心产区的扶持力度,并优先安排在基本农田进行建设,确保项目建成后不被转为非农建设用地。
2.5提高耕地质量建设能力
建议将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各类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应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政府年度工作任务,探索“以补代投、以补促建”等投入机制,采取综合措施,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继续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认真落实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的政策。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产品、农资等龙头企业参与耕地质量建设,地力培肥可由财政定额补贴、生产者投工投劳,多渠道筹集耕地质量建设资金,举全社会之力促耕地地力之提升。
2.6采取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
注重防治技术研发,首要任务是纠正“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倡导以预防为主的污染控制模式,严格实行从源头控制耕地污染。这就需要加大对技术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耕地生态补偿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力度,例如:积极推广节水、节肥农业技术,同时实施推广秸秆腐熟还田、土壤酸化改良培肥和绿肥种植技术等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通过土壤监测分析划分污染区域,开展稻米污染控制示范,探索污染控制技术方案、污染控制标准。同时,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推动工业“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技术研发,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以全面改善耕地质量状况。进一步开展土壤改良,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商品有机肥应用、绿肥种植等地力培肥措施,促使耕作层厚度增加,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障碍因子得到有效消除。强化农业投入品应用指导,合理施用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防止和减少面源污染。强化污染耕地修复技术研究,探索污染耕地净化与修复路径。
结束语:
总之,耕地是最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为进一步提高耕地资源质量,要科学分析实际情况,并要合理制定耕地保护计划,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性,以确保耕地资源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洪土林,王艳华.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05):234-235+250.
[2]刘成,赵宝苹,邓京虎,毛志芳,许莉.耕地质量保护若干问题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8(09):15-17+21.
[3]姜广辉,赵婷婷,段增强,张凤荣,霍荟阁,谭雪晶.北京山区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304-311.
关键词:耕地质量;保护建设;策略
引言
在耕地资源保护过程中,因为传统耕作模式导致了土地质量连年下降,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民群众收入低下。为此,需要重视提高耕地质量,同时也要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实现国家耕地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耕地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肥料使用不合理。农民群众在施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多施肥就能获得好收成的错误观念。化肥过量施入,一方面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加重了土壤的板结现象,生产成本显著提升,在影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农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次,土壤养分比例不合理。由于农民群众重视施入氮肥,导致了土壤氮元素含量升高,而磷肥和钾肥施入比例低,使得土壤缺钾和缺磷现象十分严重。由于过量施肥及大气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土壤的酸化趋势明显,严重影响到农作物健康生长,导致农产品产量降低、质量下降,部分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
此外,城市建设所占用的耕地多是优质耕地,补充的又多属低等地,也导致了耕地质量整体下降。
2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对策分析
2.1发挥领导的积极作用
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领导带头,层层跟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格局。要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场、区)“一把手”为成员的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国土资源局设立办公室,负责全县耕地保护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做好日常工作的考核,積极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各个乡镇的终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和干部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切实落到实处。
2.2加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结合现阶段耕地质量状况,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模式,合理调整氮磷钾的施肥比例,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率。实行农业部门和企业合作模式,向农民群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占有率,消除化肥不合理施用现象,减少肥料对耕地环境造成的危害。着力抓好耕地有机质提升和耕地保护工作。鼓励施用有机肥、恢复发展绿肥生产,逐渐提高绿肥的种植面积,不断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培育耕地肥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发酵还田技术,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在具体农业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原则,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适当增加钾肥和磷肥施入量。有针对性的改善农田耕层贫瘠和立地条件差的现象,提高耕地肥力水平。尤其是在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及高标粮等项目建设中,强调土壤培肥内容,明晰培肥技术措施、目标任务、验收方法,以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
2.3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切断污染源,确保清洁耕地不受污染,已经被污染土地污染程度不再恶化和扩展,并对已经污染的土地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对于潜在污染的耕地要通过改善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经济农作物降低土地被污染的几率。土壤酸化是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加大土壤酸化治理力度,pH值在5.0以下的耕地土壤要鼓励扶持农民施石灰以提高土壤pH值,防止农产品部分重金属超标。对于清洁的耕地,特别是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耕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保护和补贴力度,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2.4科学规划与统筹耕地资源
建议财政、国土、农业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统筹规划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严格执行“以补定占、先补后占”的规定,建设用地确需占用耕地应避开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应保护好水田、城郊菜地和高标准农田等优质耕地资源。水田建设复杂、投资大,还兼有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蓄水防洪的调节功能,应当加强保护;城郊菜田相对肥沃,是城市人口的菜园子,担负调剂城市蔬菜余缺的功能,不能反复被城市扩张占用,尤其要保护高标准农田,应做好建设规划,科学选定建设区域,明确建设内容、合理安排年度计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区域选址要坚持集中连片,突出加大对粮食核心产区的扶持力度,并优先安排在基本农田进行建设,确保项目建成后不被转为非农建设用地。
2.5提高耕地质量建设能力
建议将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各类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应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政府年度工作任务,探索“以补代投、以补促建”等投入机制,采取综合措施,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继续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认真落实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的政策。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产品、农资等龙头企业参与耕地质量建设,地力培肥可由财政定额补贴、生产者投工投劳,多渠道筹集耕地质量建设资金,举全社会之力促耕地地力之提升。
2.6采取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
注重防治技术研发,首要任务是纠正“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倡导以预防为主的污染控制模式,严格实行从源头控制耕地污染。这就需要加大对技术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耕地生态补偿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力度,例如:积极推广节水、节肥农业技术,同时实施推广秸秆腐熟还田、土壤酸化改良培肥和绿肥种植技术等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通过土壤监测分析划分污染区域,开展稻米污染控制示范,探索污染控制技术方案、污染控制标准。同时,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推动工业“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技术研发,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以全面改善耕地质量状况。进一步开展土壤改良,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商品有机肥应用、绿肥种植等地力培肥措施,促使耕作层厚度增加,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障碍因子得到有效消除。强化农业投入品应用指导,合理施用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防止和减少面源污染。强化污染耕地修复技术研究,探索污染耕地净化与修复路径。
结束语:
总之,耕地是最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为进一步提高耕地资源质量,要科学分析实际情况,并要合理制定耕地保护计划,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性,以确保耕地资源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洪土林,王艳华.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05):234-235+250.
[2]刘成,赵宝苹,邓京虎,毛志芳,许莉.耕地质量保护若干问题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8(09):15-17+21.
[3]姜广辉,赵婷婷,段增强,张凤荣,霍荟阁,谭雪晶.北京山区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3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