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422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式阅读”模式具有开放性、主体性、探究性的特征。它的实施主要由激趣阅读自主探究、质疑讨论合作探究、激励评价拓展探究三个环节组成。
  【关键词】阅读 质疑合作探究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社会对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使得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的“探究式阅读”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探究式阅读”模式?它是指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探究学习对象,收集处理信息,积累体验情感,获取知识,掌握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人格的一种学习模式。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而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却往往忽略甚至是无视这些资源,使之无法充分得到发掘和运用,从而影响了学生《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我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摸索、反思、探究,通过“探究式阅读”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谈谈“探究式阅读”模式的实施。
  一、激趣阅读 自主探究
  激趣阅读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主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如在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新航路的开辟》学习中,我先展示一张2006年出版的世界地图请学生介绍,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集中到地图上,并进行了准确的讲解。接着我又出示1620年时欧洲的一张世界地图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受到了激发。在此基础上我再展示1420年欧洲的一张世界地图,学生先是哄堂大笑,接着有学生就问:老师,为什么仅在这200年间欧洲人对世界范围的认识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全班学生从一种感性的兴趣进入了一种理性思考的兴趣,求知欲受到了激发。
  自主探究是指阅读后的学生活动。自主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生要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另外,在自主阅读中所生成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必须以笔记或批注的方式作好记录,以便于落实问题生成和合作探究的进行。如在《新航路的开辟》学习中,在学生兴趣得到激发后,我即时引导学生阅读《新航路的开辟》内容,学生边阅读边在笔记上记录自己的问题,课堂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航行的路线等基本情况都有了了解,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为什么在15世纪末开辟新的航路?为什么不走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有的学生甚至提出新航路开辟阻碍了世界的发展的观点。
  阅读自主探究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质疑讨论 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阶段要集中突破,但不是教師包办代替,最初应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表述各自探究中的困难。教师综合学生的疑问,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再次合作探究。通过探究的多种形式优化组合,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相互启发研讨,形成思维互补、集思广益。合作探究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将探究活动搞成师生问答对话形式,应多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或点拨,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如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学习中,关于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为什么河姆渡遗址的建筑顶部是方形的而半坡遗址的建筑顶部是圆形的?为什么河姆渡遗址的建筑底部高于地面而是半坡遗址的建筑底部低于地面?面对这些问题,我把它归结为:为什么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建筑特点会有差异?并提示学生可以从自然的角度去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激烈讨论的基础上,开展各组学生之间的探讨。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南方森林资源丰富,有条件使用更多木材,所以建筑高于地面;有的学生提出南方野兽多,所以建筑要高于地面;有的学生提出北方风大,为减少阻力,所以顶部是圆形的……。此时,学生智慧和思想的火花点亮了整个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得到了升华。
  质疑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三、激励评价 拓展探究
  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阅读”模式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要重视激励与肯定,加强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古老的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从各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有的学生从水的角度,大河流域水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的学生从土地的角度,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植物生长;有的学生从气候角度,大河流域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对于学生的观点我都予以及时有效的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于是,有学生提出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要从其他学科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发展的历史。
  拓展探究,顾名思义,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作更深入的探究,以获得更广博更深层的新知。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让学生更多阅读、质疑、探究,从而培养出更多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如在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古代科技的典范》中学习了印刷术的知识,有的学生就特别感兴趣,我就鼓励他们去尝试印刷的实践。
  激励评价拓展探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视野,增强了探究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也有些不足,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去思考、去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对教育的梦想和执着,《历史与社会》教育的春天一定会阳光明媚,百花盛开!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及人类的生存等紧密联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做到以课堂教学为主,依托课外活动阵地,结合社会
【摘要】艺术类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活跃、个性鲜明、醉心专业、乐于实践但是过于自我、文化素养不高和功利心强等方面的特点,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找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与艺术类学生的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探索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创新途径。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人才培养学生工作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蓬勃,学生在高考中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选择艺术类考试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教育,老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个人见解和个人表现,让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得到培养,使学生的心智在不断的“个性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实际造价控制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采取主动控制,将问题解决在未发生之前,合理降低各项工程费用的支出,避免浪费,努力取得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的最优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意义    1.工程造价的概念  工程造价的直接含义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第一种含义: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即一项工程通过建设形成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逐步推广,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也被很多有志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们和研究者们高度重视。下面是我作为一个学习者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一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构建和谐课堂、活力课堂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而我们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本人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牢固
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而言,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随着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投入到教育之中,并且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效。其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有了飞速的发展,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素质教育,这就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尤其是在
课程改革中,教材改革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允许多个版本的教材共存,有利于百家争鸣,提高教材的质量。以湘教版为例,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自主
本文阐述了建筑施工建设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management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