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话疑问语气词的时体意义和预期意义

来源 :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城话的四个语气词“蛮[·man]”、“呗[? pε]”、“嚗[? po]”和“吂[·maη]”都能用于句尾构成疑问句.它们都既表示疑问语气,又兼表其它语法意义:“蛮”蕴含时体(已然)意义,“呗”不含时体意义,“蛮”问句和“呗”问句的疑问程度高,属于中性问句;“暴”问句和“吂问句”主观性强,属于引导性问句,前者表示对命题真实性的肯定性预期,后者表示对命题真实性的否定性预期.四种疑问句在句法表现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类似现象在其他方言中也应该存在,值得关注.
其他文献
金应珪首先提出"游词"的概念,并将缺少性情作为其根本标志.谢章铤等人又将"性情"压缩为诗教范畴内的"寄托",此时的游词成为了"寄托"理论的反面典型.常州词派所批判的清代游词肇兴于朱彝尊,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意淡化词中寄托,却在手法与题材上努力创新,受到了以厉鹗为代表的雍乾词人的认可与响应.但游词在创作上渐成窠臼,"不足于情"的弊端日益加重,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词派间的论争,导致其从嘉道时期开始备受批判.然而词人情感的多样性、词体功能的多元化以及由南宋入门的创作惯性,支撑游词在猛烈的批判下继续存活.游词的
清季民国时期,对张炎词学的批评呈现出杂而有章的特点.朱祖谋、况周颐、夏敬观等强调词意厚重,从指导创作的角度出发,着力揭示玉田词的“空滑”;郑文焯、吴庠为针砭词坛摹习
“不外(乎)”经历了一个从短语到动词,从动词到限定副词,再从限定副词到语气副词的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展示了动词支配宾语、副词限定数量及性质、语气副词强调主观情态
近代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蛮横开启.火轮船由此进入晚清士人的视野.其出现、引进、风行与技术革新影响了咸同光三朝诗歌生产的策略与形态,是近代早期文学史上的典型案例.晚清士人借由古老的东方语言及体式来书写现代器物,展现了旧诗的可能性;灵光一闪的诗性张力充满了"现代性"危机隐喻,在深度上并不逊色于同时代的西方诗人.更重要的是,晚清士人诉诸直觉与经验,借由对火轮船的书写思考了"前圣制作"与西人"制作"的不同.他们由此触及的,除了传统文化之外,还有科技对帝国主义与现代生活的影响.在这些层面,近代早期的
杭州方言中存在后置状语“过、快”及其构成的框式状语“再/重新……过”“快……快”,相应的前置状语、后置状语、框式状语,意义基本相同,但有使用群体和语体色彩的差异.框
本文从词义的四个层面:概念义层、性质义层、特征义层、功能义层入手,分别考察了它们对词的理据强度的影响,并以这四条为标准对“撒手锏”与“杀手锏”进行辨析,经过分析得出
新见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清乾隆曲家周大榜的《晋春秋传奇》稿本,与署名蔡廷弼的清嘉庆刊本《晋春秋传奇》系同一剧作.两本对校不仅可以厘清文人传奇稿本与刊本的复杂关系,凸显戏曲文本形态的丰富性,同时也有助于重新评价周大榜及其剧作在清代戏曲史上的地位,而且还可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清代文人曲家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
1812年,第一位英国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将《红楼梦》第四回译成了英文,距离"程甲本"刊行仅仅二十年之久,这部文学巨著就踏上了西行之旅.译文虽没出版,但其手稿历经二百年,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图书馆.查找第一手资料,辨识手稿,考察马礼逊译文的资料来源、译介缘由、中文底本、译文特色,并结合《红楼梦》英译史阐明其文化贡献,是全面研究马礼逊译文的必要工作.底本查找过程中,带有朱笔修正的东观阁本"文畬堂藏板"浮出水面,这一刻本的发现,对《红楼梦》版本学研究当有一定学术价值.
第三人称代词“渠伊”“伊渠”是为了满足韵律要求而产生的新词.“渠伊”曾因出现在《南唐近事》中口语化色彩较强的语段中而被视为口语词,但它是书面语(诗词)中的创新,不反
2020年11月28—29日,由西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四次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前七子与明代文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共收到十六篇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