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体育教学现状作为出发点,研究和分析大学生体质差的原因,从体育意识、教学模式、体制评测提出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就问题在健康中国视野下从体育意识培养、教学模式转变、常态化体质评测、与运动社团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求改变体育教育现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推广下,2017年4月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要求,青年体质达标要达到90%及以上,要常抓青年体质健康建设工作,积极青年加强健身锻炼,培养青年体育运动爱好,达到体育教育的硬性指标。换言之,高校要将青年体质建设作为重要教育内容,要始终秉承健康中国原则,将“健康是生命的本钱”这个原理植入青年大脑中,使青年在身体健硕的前提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一、大学生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体育意识缺乏引导
在大學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学生自主运动的意识不强,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科技设备中[1]。第二,体育教育宣传的不到位,没有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第三,只注重体育课程,忽视课外体育的作用。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第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没有依据学生爱好进行培育。第二,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以训练运动技能为主,过于注重竞技性,而没有体现娱乐性。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是以理论讲解→动作示范→学生练习为主,侧重于知识输出,而忽视学生知识输入。
(三)体质评测较为传统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健康体质评测是一个学期进行一次,体质检测多少存在一定的猫腻,诸如替考、塞红包等手段层出不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学生自身健康锻炼意识的弱化,二是学生身体素质较弱难于承受体质评测,三是健康教育的管理不当助长这种不良风气。体质评测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于真实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的状态,针对性体育教学的目的会有所弱化,应该引起高校注意。
二、健康中国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重视体育意识培养
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才能让学生自主进行体育。一方面,加大终身体育宣传力度,培养体育意识。高校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借助新媒体、传统媒体进行终身体育宣传,构建宣传矩阵,改变学生沉迷科技设备的状态,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认识,引导其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另一方面,重视体育培训,鼓励实践参与。高校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理论培训和实践活动,以理论提升学生体育知识,以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体育技能。
(二)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个性化运动项目,可以借助视频录制及时记录每个学生的运动情况,在大众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个别教育。在内容上,改变以训练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内容,应该终身体育、自我管理、情绪管理等知识融入,使学生不单纯地掌握体育运动项目。在教学方法上,在重视知识和技能输出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输入,即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三)构建常态化体质评测机制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体质评测主要是一个学期一次,由于评测结果是有人为操作,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系列的暗箱操作问题。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就要改变一学期进行一次体质评测,而是要将体质评测常态化,实时检测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2017年安庆师范大学引入手机运动软件,要求从2016级学生起的每个学生都要跑步打卡,并将该学生日常锻炼情况与学生期末体育成绩相挂钩。借助手机APP、智能穿戴等技术设备,可以构建学生体质评测的大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体育教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身心将康。
(四)加强与运动社团合作
体育教学不应该仅限于体育课程,而应该提倡终身体育教育,将健身锻炼的常态化、身心锻炼的日常化[2]。运动社团广泛存在与各个高校中,既有智力锻炼的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更有健美操、羽毛球、篮球等,其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日常爱好,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社团与体育教学的目的不谋而合,为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与运动社团的合作,推动各种体院运动项目的开展,以社团为单位加大体育运动宣传,积极组织各项体育竞技活动,以此锻炼学生身心健康。
三、结语
体育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将健康中国作为体育教育的指导方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足于实践,改革教学模式,强化课内外体育锻炼,将终身体育植入学生大脑中,引导学生热爱体育、享受体育,打造学生坚强体魄、锤炼学生意志,使学生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为建设健康强国做好奠基。
参考文献:
[1]林成亮.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5-6.
[2]颜中杰,应华,杨光.健康促进工程视野下上海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2):124-128.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推广下,2017年4月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要求,青年体质达标要达到90%及以上,要常抓青年体质健康建设工作,积极青年加强健身锻炼,培养青年体育运动爱好,达到体育教育的硬性指标。换言之,高校要将青年体质建设作为重要教育内容,要始终秉承健康中国原则,将“健康是生命的本钱”这个原理植入青年大脑中,使青年在身体健硕的前提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一、大学生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体育意识缺乏引导
在大學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学生自主运动的意识不强,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科技设备中[1]。第二,体育教育宣传的不到位,没有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第三,只注重体育课程,忽视课外体育的作用。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第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没有依据学生爱好进行培育。第二,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以训练运动技能为主,过于注重竞技性,而没有体现娱乐性。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是以理论讲解→动作示范→学生练习为主,侧重于知识输出,而忽视学生知识输入。
(三)体质评测较为传统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健康体质评测是一个学期进行一次,体质检测多少存在一定的猫腻,诸如替考、塞红包等手段层出不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学生自身健康锻炼意识的弱化,二是学生身体素质较弱难于承受体质评测,三是健康教育的管理不当助长这种不良风气。体质评测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于真实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的状态,针对性体育教学的目的会有所弱化,应该引起高校注意。
二、健康中国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重视体育意识培养
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才能让学生自主进行体育。一方面,加大终身体育宣传力度,培养体育意识。高校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借助新媒体、传统媒体进行终身体育宣传,构建宣传矩阵,改变学生沉迷科技设备的状态,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认识,引导其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另一方面,重视体育培训,鼓励实践参与。高校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理论培训和实践活动,以理论提升学生体育知识,以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体育技能。
(二)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个性化运动项目,可以借助视频录制及时记录每个学生的运动情况,在大众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个别教育。在内容上,改变以训练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内容,应该终身体育、自我管理、情绪管理等知识融入,使学生不单纯地掌握体育运动项目。在教学方法上,在重视知识和技能输出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输入,即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三)构建常态化体质评测机制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体质评测主要是一个学期一次,由于评测结果是有人为操作,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系列的暗箱操作问题。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就要改变一学期进行一次体质评测,而是要将体质评测常态化,实时检测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2017年安庆师范大学引入手机运动软件,要求从2016级学生起的每个学生都要跑步打卡,并将该学生日常锻炼情况与学生期末体育成绩相挂钩。借助手机APP、智能穿戴等技术设备,可以构建学生体质评测的大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体育教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身心将康。
(四)加强与运动社团合作
体育教学不应该仅限于体育课程,而应该提倡终身体育教育,将健身锻炼的常态化、身心锻炼的日常化[2]。运动社团广泛存在与各个高校中,既有智力锻炼的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更有健美操、羽毛球、篮球等,其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日常爱好,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社团与体育教学的目的不谋而合,为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与运动社团的合作,推动各种体院运动项目的开展,以社团为单位加大体育运动宣传,积极组织各项体育竞技活动,以此锻炼学生身心健康。
三、结语
体育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将健康中国作为体育教育的指导方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足于实践,改革教学模式,强化课内外体育锻炼,将终身体育植入学生大脑中,引导学生热爱体育、享受体育,打造学生坚强体魄、锤炼学生意志,使学生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为建设健康强国做好奠基。
参考文献:
[1]林成亮.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5-6.
[2]颜中杰,应华,杨光.健康促进工程视野下上海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2):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