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树皮上流传的龟兹语言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k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叠桦树皮破解了一个千古之谜,一个死亡的语言被发现了,一个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民族,若隐若现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之上,他们就是龟兹古国人的祖先——吐火罗人。
  一个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民族吐火罗人,若隐若现于塔里木盆地
  龟兹是古代生活在西起巴楚,东到轮台,南面是塔里木河,北边是天山这些地区的人们对这一区域的一种称呼,后来这个称呼有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公元9世纪,从漠北迁过来的回鹘人,把这个地方称为库车。著名的丝绸之路在穿越塔里木盆地时,最初分南北两道,龟兹位于北道中部,后来有南、北、中三道,龟兹是北道和中道的必经之路。
  古代龟兹古国文明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多有记载,遗憾的是,关于龟兹古国的语言,却没有任何汉文献的记录。各国学者对龟兹的探索和考证,是从一份写在桦树皮上的古代文书开始的。1890年,两个维吾尔族人在库木吐拉附近的一个废弃关隘里找到了一叠桦树皮,上面有手抄的文字,他们把这叠树皮拿给当地的一个鉴赏家去看时,却认不出其中任何一个字。这时恰逢一位叫鲍尔的英国军官因为执行任务来到库车,他听说有一些写在桦树皮上的文稿,便买下了其中的第51页,回到印度后将文稿交给了加尔各答的孟加拉亚洲学会。第二年,学会的德裔语言学秘书霍恩勒发表了一篇报告,他解读出这些文字是用婆罗迷字母书写的古代印度梵语,内容和医药有关,时间在公元4世纪。这份被称为“鲍尔文书”的手稿,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我们现在知道的最古老的写本是公元11世纪,而鲍尔文书的年代是公元4世纪,当然就很轰动,从来没见过那么古老的写本。”
  这个发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研究新疆的兴趣,本世纪初在新疆库车、焉耆、吐鲁番等地古代遗址和敦煌藏经洞曾发现大批用这种语言文字书写的宗教、文学和医药文献。起初人们不知道这种语言叫什么名字,根据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的有关记载,德国语言学家缪勒和西格将它命名为吐火罗语。
  吐火罗语和公元前1650年至1190年赫梯王国今土耳其和叙利亚流行的印欧古语赫梯语接近。印欧语系具有显著的地理特征,可分为两大语组,东方语支,包括雅利安语、大夏语、粟特语、波斯语、斯基泰语、斯拉夫语等。西方语支,包括意大利-凯尔特语、希腊-拉丁语、英语、德语等。语言学家把印欧语西支称作肯特姆语,而将印欧语东支称为森特姆语。研究者惊奇地发现,吐火罗语的地理位置在印欧语东方语支分布区,但语言特征却属于西方语支,其中奥秘何在呢?学者为此探讨了近一个世纪,迄今仍没有满意的答案。
  以后的几十年中,语言学家们锲而不舍地阅读吐火罗语的残卷,从中又有了新发现。吐火罗语在新疆发现的至少有三种方言:其一,西部方言或称吐火罗语B,见于新疆库车石窟和遗址出土的公元8~9世纪婆罗谜文写卷、题记和文书;其二,东部方言,或称吐火罗语A,见于新疆焉耆和吐鲁番古城出土的公元8~9世纪婆罗谜文写卷和题记;其三,楼兰方言,未见完整的文献,但是大量楼兰语词汇保存在新疆楼兰和尼雅古城出土的公元3世纪怯卢文犍陀罗语文书中。此外,吐火罗语还有第四种方言,就是从敦煌西迁中亚的大月氏人所操方言。吐火罗人这个名字就是希腊地理学家对大月氏人的称谓,可惜月氏人亦未留下文字材料,仅有零星月氏语借词保存在先秦史籍和中亚碑铭中。
  法国学者列维发表了著名论文《乙种吐火罗语为库车语考》,他根据历史材料,令人信服地证明所谓乙种也就是B种吐火罗语,就是古代龟兹,今库车的当地语言。龟兹出自吐火罗语的音译,生活在龟兹古国的居民使用着吐火罗语。就这样,在20世纪初,西方的语言学家们凭着几页残缺的纸片,破解了一个千古秘密。一个死亡的语言被发现了,一个消失了1000多年的民族,若隐若现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之上,他们叫吐火罗人。
  生活于龟兹的吐火罗人来自哪里
  吐火罗语的发现大大深化了人们对欧亚大陆远古民族分化迁徙的认识,就吐火罗人起源问题,学术界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激烈讨论,但是吐火罗人究竟何时与讲肯特姆语的赫梯人、凯尔特人以及希腊人分离?又如何千里迢迢来到塔里木盆地?至今仍是个谜。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的研究,并在考古、语言和人类学三个方面取得许多新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这些发现与研究表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人在东方的分布已达新疆孔雀河流域至哈密盆地一线。许多学者相信,这些年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就是后来定居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的嫡系祖先。
  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190年,居住在西亚的操赫梯语言的原始印欧人开始东迁中亚草原,其中一支吐火罗人在公元前1900年已经迁居于中亚的阿尔泰山,克尔木齐文化遗址证明了这一点。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700年吐火罗人已经南迁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古发现小河一古墓沟文化遗址证明了这一点。公元前1500年至1400年,雅利安人来到中亚、印度河流域,开创了印度文明史上的雅利安时代。正由于雅利安人的迁徙浪潮,迫使另一批吐火罗人从阿尔泰山、天山南下塔里木盆地,形成新塔拉文化和尼雅北方青铜文化等绿洲文明。中日尼雅联合考察队在尼雅北方遗址采集到安德罗诺沃陶器,有助于证明这一点。
  吐火罗人南下天山之后,不可避免地要与羌人接触,不久便发生融合。两者相互融合的一个实例在天山南麓和硕县新塔拉遗址和曲惠遗址相继发现,今称新塔拉文化。这个文化和尼雅北方青铜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新塔拉文化实际是吐火罗文化。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春秋战国到西汉初年,月氏人一度称霸中国北方草原。匈奴单于的称号“头曼”,即后世突厥可汗的称号“土门”,英国突厥学家克劳森首先注意到这个突厥语称号实际上来自吐火罗语,引申为“万户长”。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太子冒顿曾被送到月氏王庭作人质。由此可见,月氏人一度是中国北方草原诸部落的霸主。他们在中国北方草原和农牧交界地带频繁活动,实际上,古代文献记载的月氏人正是阿尔泰山吐火罗人的后裔。月氏人称霸中国北方草原,客观上促使吐火罗语在这个时期得以推广,成为天山南北的通行语言,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化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月氏人。
  现存吐火罗语文献的年代约为公元6~8世纪,但是,用怯卢文书写的尼雅俗语中有很多语法现象和词汇接近于吐火罗语,所以,鄯善国的居民原来说的是一种与后来的焉耆一龟兹语有些不同的吐火罗语,也就是说,存在吐火罗语的第三种方言。这说明,吐火罗人进入塔里木盆地可以提早到公元2~3世纪。
  人类学与语言学的解读结果竟然一致:龟兹古国人的祖先是古欧洲人,这支古欧洲人向东迁徙曾到达罗布泊一带的楼兰。
  龟兹古国残存的遗址
  2003年12月,新疆考古所发掘小河墓地
其他文献
“价值”是人们实践的社会性所表现出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学的“价值”和哲学的“价值”有着共同的本质-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
提出变分量子Monte Carlo计算的新算法-极小化方差方法。它从局域能的内结构2出发,直接削减其波动以达到将VMC的方差减到极小的目的。给出了局域能的分析表达式。导出了VMC的极小方差原理,并建立
成人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切帝需要,应以丰富的办学经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稳定的教师队伍和优越的办学条件为依托,进行办学体制的全面改革
用INDO系列方法对自由基C69N(C)及双体(C69N)2(C2h)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笼骨架上N的掺入使C70笼发生畸变,N向笼外突出,与氮相连的碳(6-6环上的C)自旋密度较大,2个C69N自由基在这个碳以C-C单链连接,形成双体为C2h对称性,N与附近
1919年,在新疆、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黑戈壁地带,出现了以黑喇嘛丹毕坚赞为首的一伙强盗,他们啸聚马鬃山,建立军事要塞,切断丝绸古道,打劫过往
新疆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有特色的美石,最有名的就是和田地区出产的羊脂玉!新疆的美石产自不同的环境中,高山上、河流中、戈壁滩、沙漠深处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克拉玛依的金丝玉、北屯的戈壁玉、富蕴的海蓝宝石,和田的白玉、墨玉。不同地区出产的各种奇石、玛瑙、泥石、形态各异的树化石、风凌石、蛋白石。  不知不觉已经来新疆有4个年头了,第一次来新疆本来是想很快离开的,因为新疆在我脑海中是遥远而且神秘的异域。  
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和符号学原理考察法律行为概念名称,可以看出,法律行为概念名称不符合法律行为历史发展的实际,也没有充分利用符号学的科学原理,因而很不科学,应该把法律
2013年12月21日,南塔城市致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小羊军团户外探险白助旅行网联合举办的新疆自助旅游合作联盟论坛(第二期)在乌鲁木齐市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多元文化与新疆旅
食物之於人类,不只是果腹和满足食欲,更多的意义在於,食物中有很多深埋的记忆。在我们儿时,食物是种念念不忘的诱惑,这种诱惑可以被隐藏,但从未被遗忘。  清晨,天还没大亮,佘彦志就得开始穿衣洗漱,准备出门。他要去的是呼图壁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采购制作椒麻鸡的原料。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老佘坚持每天清晨去市场采购当天所需的食材。他一般都是在市场东头的老王家选购三黄鸡,但今天老王家的货物让他不是很满意,原因
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亟待提高;而作为专门为提高学生汉语文水 平而设置的大学语文这门公共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其遭遇和现状令人忧虑。应当充分重视这门课 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