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季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来源 :农业现代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g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模式,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和控释肥减施模式稻田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80%、16.62%、28.55%,各施肥处理早稻总氮素流失率大小表现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氮素流失形态主要以可溶性氮为主,占流失总氮的80.48%~91.96%,可溶性氮中以铵态氮为主.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均能减少稻田磷素径流损失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总磷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26%和28.30%;有机肥替代模式稻田总磷径流损失量较常规施肥模式增加26.33%;各施肥处理早稻总磷流失率表现为: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磷素流失形态前期以颗粒态磷流失为主,后期以可溶态磷为主.在4种施肥模式中,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能降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这两种施肥模式可有效防控农田氮、磷流失污染风险.
其他文献
农场动物福利改善有助于促进畜牧业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消费者对农场动物福利产品的支付意愿是促使养殖主体改善动物福利的
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量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对保障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供给安全、均衡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日益重要,定量测算农业机械化对中国种植业的贡献率,有利于更加准确衡量其重要地位并展望未来。本文利用28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种植业生产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各省种植业产出的贡献率,探讨农业机械化对中国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结果表明,1979—1984年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原有的大型机械不能适应小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稍有下降。随
客观评价耕地利用功能,分析其演化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既是耕地利用转型理论研究的有益探索,又可以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耕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利用功能评价
为宁夏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生防种质资源,开展了稻瘟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结果表明:从宁夏稻田土壤300株细菌中筛选出48株拮抗微生物,其中2株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6株菌为皱缩假单胞菌(P.corrugate);从宁夏水稻叶片213内生菌中筛选出13株拮抗微生物,其中3株鉴定为嗜碱性假单胞菌(P.alcaliphila),1株为油菜假单胞菌(P.brassicacearum),1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7株假单胞菌对镰刀菌(Fusarium
通过淹水胁迫对矮溲疏(Deatzia ‘hybrida Boule’)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摸清其耐涝能力。对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处理第4~5天时,叶片表现萎焉、下垂,解除胁迫后可恢复,而经6d以上淹水后的植株不能恢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淹水时间的推移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引进12个胡萝卜新品种,观察其植物学性状,以本地主栽品种之一“红誉七寸”为对照,比较引进品种的产量和商品性,筛选适合漳州市栽培的胡萝卜新品种。结果表明:“H126”、“孟德尔1号”、“H144”3个品种,其根形整齐美观,大小匀称,皮色、肉色、中心柱色“三色”一致,每667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2.2%、25.4%、20.4%,适宜鲜食及加工。
国内外学术界对土壤水热交互作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土壤的水热交互作用对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本文对土壤水热交互作用研究从大田、覆膜、日光温室到可升温温室,梳理对各种影响角度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得出,随着外界因素趋于稳定,水热交互作用对作物生长愈发重要。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土壤水热交互作用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和限制,促进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论体系。
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农民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战略联盟和资源依赖理论,利用8省12县614家农民合作社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
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不仅事关农业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而且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河南省为例,利用农业科技人才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业
随着染料与印染工业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环境修复问题已成为研究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从筛选得到修复染料污染土壤的修复菌为目的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前期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传统微生物筛选方法,从3份土壤中共筛选得到11株特征明显的细菌纯培养;通过革兰氏染色实验得到菌的微观特征及革兰氏性质,得出所有菌均为革兰氏阴性;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得到这些纯培养的性质。氧化酶试验结果显示,9株为氧化酶阳性菌,2株为氧化酶阴性菌;过氧化氢酶试验表明,4株为过氧化氢酶阳性,7株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