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物质人教育的评析与纠正策略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zr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当代随着科学技术价值的日益飙升,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我国当前学校教育日益倾向于培养物质人。鉴于此,学校教育应从物化走向人化,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对话,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使学校教育最终培养出身心健全、自由、和谐的完整人。
  [关键词]物质人 教育 双向对话 生活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与人类共始终。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既是其基础,又是其中心。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价值的不断飙升,工具理性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配法则。表现在教育领域,将本该培养完整人性的教育变成了一个批量生产物质人的场所,放逐了教育的本真价值和意义。
  
  一、物质人产生的文化背景
  
  当今教育领域,不断复制出物质人的现象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就是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两大本性文化—工具理性文化和情感精神文化的内在不一致性日益突出。工具理性文化是指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有效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文化体系,如自然科学与技术等。人类要生存,就要征服自然,以解决温饱和生存发展问题,这就要靠发展工具理性文化来解决。然而,人毕竟是情感型动物,要追求心灵的快感满足与宁静,他们不以理性为唯一的活动原则。目前,人类的工具理性文化已经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它对于数字化、定量化、功利化、实用化、工具化、技术化的追求,对于性能与功效的偏爱,对于物欲性、占有性的强调,使得人类生存活动中的另一维度,即体现人类生存发展的非功利性、非实用性、非工具性和非技术性的方面,即指人为了实现心理快感、提高精神生活质量而创造的文化体系,如宗教、文学、哲学等受到了忽视、排挤。
  由于上述原因,人类的教育走到今天也随之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它确实需要培养有能力有教养的专门科技人才,一方面又忽略、排除了作为教育根本的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甚至还有可能走向窒息和控制求学者心灵的反面。
  
  二、物质人的实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是集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为一身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这三者共同构成人性的系统结构,完整地表征了作为实体存在的人。而物质人却由于过度强调人性中的自然性而忽视了人性中的其它方面,最终使一个个完整的人沦为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畸形人。究其根本,物质人不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或是被视为机器,或被当作整个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人只是被这具“物”所支配的另一具“物”;人又或是被等同于和其他动物一样,他的本性只是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人生的目的就是去追寻物质享受的快乐,认为这种追寻既是人之所需,它就必然是善的。这样人生活的过程就直接被简化为物的开发、物的占有、物的消费与物的再开发、再占有与再消费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之中。人生活的主题就是对物的占有和利用。断定一个人是否成功,就看其取得了多少物质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人实际上成为物的工具,被物所奴役,沦为自己所发明、所创造的物的奴隶。表现在教育领域,由于学历和文凭直接与今后的工作和收入挂钩,人们对教育背后价值的关注甚于对教育本身价值的关注,这直接导致了教育领域内种种腐败和不法行为,差不多与考试制度同样悠久的考试作弊现象,时下流行的制售假文凭、假学历现象,说明“学历社会”中教育的真正动力就是利益驱动,同样也说明教育的功利化现象已经走入了死胡同。学习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现实教育让莘莘学子们悟出了这样的“因果链”—读书为的是考试,考试为的是升学,升学为的是文凭,文凭为的是饭碗。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了物质人的产生。
  
  三、对培养物质人教育的评析
  
  由于科学技术、知识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当今学校教育出现的对科学技术知识顶礼膜拜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在学校教育的视界中,知识被看成是人的唯一规定性,看成是人之本质。学生们是用知识一片片搭建起来的,充塞于学生心灵的唯一源泉就是知识。知识被扩张为人性的全部,人性中的其他部分,如伦理道德、审美情操等等,则都被虚无化。教育旨在教人做人,其核心是道德教育。本该以教化人为主要目的的学校教育却为了“知识人”的培养而牺牲了对学生其道德的培养,用“物质的超越”去取代“精神的超越”。“局限眼前,醉心功利,遗忘未来,失却崇高”。这不能不说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悲哀。纯粹知识性的教学仅仅能为学生以后的生存作准备,完成的是“如何为生”的任务,由于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灵魂的安顿,现代教育不能完成“为何而生”的任务。因此,现代学生变得越来越困惑,他们无力回答灵魂深处的终极叩问,从而产生越来越强烈的“虚弱感”、“被遗弃感”、“无家感”和“异化感”。在工具理性主宰的教育生活中,人普遍地成为一种精于计算的“物质人”,流变为缺失精神、缺乏灵性、缺少爱心的实体性存在。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们不是与他者共在,共同生活,而是充满了敌对、冲突、仇恨,缺少友情与友爱的因素,缺少真诚与信任。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这是一种它与它的关系,不是我与你的关系,也不是我与它的关系。事实上,在这种教育的引领下,马尔库塞所描绘的“单向度的人”,弗洛姆眼中的“物品的奴仆”,依然从今日的教育世界里大量涌现出来。本应以教化人、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却从根本上禁锢人的心灵、扼杀人的灵魂,将人导向非人的地步,使人成为物质化的存在、工具化的存在,这不啻是对当今教育的巨大嘲讽。综上所述,只在自然性或物质性方面得到发展的人,绝不是健全发展的人。只有当一个人不断地朝着向高尚的精神世界发展的时候,他才有可能更像一个人,才有可能在自主活动中更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
  
  四、对培养物质人教育的纠正策略
  
  第一,教育理念方面,应从物化走向人化。教育理念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升教育理念是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最高境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使人能过有意义的生活。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它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带来物质的丰富、生存状态改善的同时,也可能以一种异化状态统治人、控制人,把人置于纯粹工具的地位,退化到物的境地。在科学技术知识被高度神圣化的今天,我们悲哀地发现,一些人在畸形的工厂化的教育中变成了“经济动物”。他们会操纵现代化的高技术设备,却不会调整自己;他们有着良好的学院教育背景,甚至拿到许多文凭,却成为一个没有灵魂和兴趣的“空心人”。针对此种情况,在教育理念中,必须有一个大写的人字。要注重关心人、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要将培养人的健全完整的人格放在重要位置,要强调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彻底解放。首先要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能动的、创造性的人。人性化的教育必须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怀学生这个完整的生命体,看到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相信学生是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如布伯所说的,学生是“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特定人格”。其次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教师的根本使命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关怀人的精神发展,关怀人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第二,教育方法方面,应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对话。单向灌输背后依托的是一定社会(阶级)意图,性质是控制性、奴役性,主要特征是把教育对象当作“物”对待,当作“可被别人占有的东西”,师生之间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对话,是从奴化的教育走向自主性教育。自主性教育立足于自己认知、自己体验、自己领悟、自己抉择、自己践行;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其内在教育需要、体现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在尊重、理解、爱护受教育者的前提下教育者用自己的学识、言行、境界、风范去启发、引导、帮助受教育者。双向对话使师生关系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它是师生“我—你”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正做到心灵沟通,“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师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所以,从现代教育观念看来,教育是两代人的相互影响,是我—你“共同参与,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也就是我—你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勉励、相互启发、相互涌动、相互创生、共同发展、共享快乐的过程。这样传统师生间的权威服从关系也转变成了平等对话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共同生成的,同时共在的。
  第三,在教育内容方面,教育应与生活相联系。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求生存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其它一切活动的基础。但如果人类的生活与生命只停留于这一水平,那么人的生活与动物的谋生存就没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生活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透过文化的努力,需要按照一整套“人”的原理、“人”的逻辑的运作,人的生活才具有“生命”的意义。换言之,人只有在生活中、通过生活才能成其为人。教育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发展,并且这种影响为人的其它一切奠定了隐蔽的,然而却是决定性的、不可摆脱的基础。当教育把学生的生活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当标准化、同步化、统一化的教育内容,使学生过着被扭曲的、单调的、片面的甚至畸形的生活时,我们的教育就难以体现人之为人的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生活本应是丰富多采的,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也应是生动的。我们的教育不应建立在远离人实际生活的空中楼阁中,不能让学生为了某种世俗的功利而疲于奔命,而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闲暇生活和思维空间,以便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精神世界的体验”,进而在生活中思考,在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中完成社会的教化。
  
  参考文献:
  
  [1]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J].东北师大学报,2001,(1).
  [2]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11).
  [3]娄立志,张夫伟.工具理性僭越的代价—工具化的道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
  [4]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73.
  [5]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城市快速轨道的网络分析和规划,探讨了轨道网络规划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对世界上主要城市的地铁网进行分析,并分类研究线路规模、城市人口和客运量的定量关系;用图论中的概
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在制度设计上"同"大于"异",在实践效果上又具有天然的互补性.两者相互融合的可行性很高,且有充分的必要性.在并不改变核算单位的资金性质、资金使
面对网络时代"网上垃圾"的诱惑,要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吸收和鉴别的关系;面对网络时代的文化侵略问题,要引导青年正确处理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吸纳外来文化的关系;面对网络时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分析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谈到劳动力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结合的特殊性时指出:“任何商品生产的经营都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经营。”(《马恩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醇水氨体系中利用超声波工艺制备超微二氧化硅粉体,其中氨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利用XRD,SEM和IR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二氧化硅为非晶态球
采用折合或弯曲接头连接零件,是获得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及中等强度连接的一种最容易和最经济的方法。在不用螺钉、铆钉或其它零件连接时,零件制造简单,装配方便。用接头紧固的
期刊
季先生是电视剧《大宅门》里的一位私塾先生。他把一个非常调皮、只知道捣乱、净是“鬼点子”的白家少爷白景琦教育成了一个知书达理、好学上进的好孩子,演绎了一个“转化差生
发动机厂的导管座圈压装机,经常有敲击头和连接杆的损坏情况。它在敲击过程中会产生很大噪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机床的敲击方式进行一些改造,减少元件损坏和降低噪音。
通过对地板2#横梁总成焊接工装设计方案分析,较为详细介绍了焊接工装定位与夹紧方式及结构的设计及工作原理,该研究极大的提高了焊接的生产速度.
目的采用RTVueOCT测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以及视盘的各项参数并进行分析,探讨频域OCT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