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阴道液基细胞学假阴性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宫颈/阴道液基细胞学假阴性诊断的可能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测的灵敏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宫颈/阴道细胞学标本检测结果,将6个月内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或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2及以上病变,且细胞学检测结果为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及恶性(NILM)视为细胞学假阴性。细胞学假阴性涂片的复阅,由2位高年资(主治以上)细胞学医师共同完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评估年龄、病变位点、病变程度3个因素对细胞学检测假阴性诊断的影响,并结合复阅结果分析假阴性诊断不一致的原因。

结果

1 009例CIN2+和VAIN2+病变中,180例(17.8%)细胞学结果为NILM。复阅涂片后,123例(68.3%)判读为NILM;57例(31.7%)判读为细胞学异常。患者年龄≤30岁组的假阴性率最高(20.8%),其风险是31~60岁年龄组的8.85倍(P<0.001),是年龄≥60岁组的9.26倍(P<0.001)。以宫颈多点病变为参照,宫颈息肉或宫颈管内病变的细胞学假阴性率最高为50.0%;阴道壁或阴道断蒂的假阴性率为13.0%;宫颈单点病变的假阴性率为22.3%。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原位腺癌的假阴性率为13.7%,恶性肿瘤的假阴性率为3.9%。复阅结果为细胞学异常病例,细胞类型以中表层鳞状细胞(38.6%)及外底层鳞状细胞(24.6%)异常为主,异常细胞全部散在分布最常见(59.7%),涂片中异常细胞数量<10个多见(31.6%),核增大浅染常见(42.2%),背景有炎性病变或伴角化性改变最多见(59.7%)。

结论

患者的年龄、病变位点和病变程度等因素可导致细胞学假阴性诊断的发生,总结取样经验和提升取样技巧,将有利于减少假阴性病例的发生。细胞学阅片医师更加细致地鉴别涂片中一些轻微异常形态学的改变,不断积累阅片经验,将有助于减少假阴性诊断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DUL)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诊治的6例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诊情况,探讨DUL适宜诊治方案。结果6例患者初次诊断DUL年龄为(27±3)岁。所有患者主诉月经量增多,3例伴有中重度贫血,3例不孕。术前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均提示子宫对称性增大,肌层弥漫分布大小
期刊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型髓样甲状腺癌(MTC)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至2019年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断的梭形细胞型MTC 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6~54岁,患者均以颈部肿块就诊,其中1例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观察,瘤组织以梭形细胞成分为主,细胞呈束状或交织状排列,细胞核呈短梭形或长梭形,胞质丰富,核仁不明显
期刊
B1型胸腺瘤被认为是一种生物学行为较良善的B型胸腺瘤,通常认为其复发或转移发生于原发病变的中、晚期。该文报道1例原发于纵隔的B1型胸腺瘤,原发病程分期较早,但转移隐匿,不易发觉,其转移灶表现为巨大肝脏占位和多发性肺部占位。提示部分B1型胸腺瘤具有在病变早期复发、远处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对这一部分病变的甄别可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53和BCOR蛋白的阳性表达。
期刊
目的探讨并比较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诊治的9例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和3例腺样囊性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详细复习临床资料,复阅全部病理切片,观察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电话随诊其预后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二者均以绝经后妇女多
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膜肉瘤(PAIS)的病理形态、基因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确诊的3例PAIS,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2、50、60岁;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气喘;影像学示低密度充盈缺损,拟诊为血栓或栓塞性疾病、黏液瘤可能。大体上肿瘤主体位于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
目的联合p57染色和短串联重复(STR)基因分型,探讨具有复杂遗传学特征的双胎妊娠的分子病理诊断思路。方法收集2015—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组织形态学特征提示葡萄胎的双胎妊娠10例患者资料,采用EnVision法行p5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STR基因分型。结果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29.5岁,其中7例为接受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而受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皮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皮肤斑块的大体和镜下形态学特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T618I突变情况。结果本例为62岁男性患者,反复白细胞升高5年,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以中、晚、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为主,BCR-ABL融合基因为阴性。晚期出现皮肤斑块和皮疹。镜下见真皮内大量成熟分叶核中性粒细
期刊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方法对5例女性生殖道黑色素瘤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1~59岁,平均46.2岁。肿瘤发生于外阴2例,阴道壁2例,宫颈1例。3例表现为赘生物,2例为常规体检时偶然发现。组织学上1例为原位黑色素瘤,3例为浅表扩散性黑色素瘤,1例为结节性黑色素瘤。5例HMB45、S-100蛋白和Melan A均为阳性,3例p53阳性,K
期刊
目的探讨常见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FOXL2、AKT1、DICER1的突变情况及分子病理检测在卵巢粒层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9年6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组织学诊断为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21例,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纤维瘤15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8例,卵巢其他类型性索-间质肿瘤4例的患者资料和存档切片。从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