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其中的生成性,由此推想,成功的课堂教学手段,应当使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受到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让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心态得到开放,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解放,那么,我们该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呢?
一、参与激励,体验思维碰撞的乐趣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和获取的全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第一,身体的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_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获得个性化的享受。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和促使学生成长的需要。第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资源。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教师要做到“四不”:(1)凡是学生能提的问题不要由教师给;(2)凡是学生能解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做;(3)凡是学生能练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写;(4)凡是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不要由教师说。在《电阻定律 电阻率》一节教学中,我们就可采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演的模式进行:(1)提出问题(导问):导线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2)学生进行猜测(导思),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有关。(3)确定方法,设计方案(导法),如何把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我们在以前学习中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学生思考、教师启发,联系研究牛顿第二运动定律a与F和m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到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4)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导练),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读取并记录数据,最后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我们应当在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和学的过程,使其有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
参与激励最为典型的例子,其一就是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对概念的分析,对教材阅读理解,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走上讲台,也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师生分工合作,互相答疑、互相启发,或让学生参与命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能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思路。其二就是小课题,长作业。如怎样减小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误差,被磁化的手表如何去磁,信鸽是通过电磁场来导航的吗等等课题的研究。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即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完成这一作业。这一段时间可以连续几周或者几个月,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小课题长作业注重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体验思维碰撞的乐趣,从而能自主地进行主动性学习。
二、暗示激励,领悟心灵对话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学校18个班部分学生的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8个月后他来该校测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事实上这些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真实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的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爱护和信任下,这些学生更自尊,自信,自强。这一效应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被肯定的、愉快的心理体验,对学习兴趣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学习。
暗示激励在课堂上表现为语言暗示和眼神暗示等多种方法。语言暗示激励是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境遇、不同表现的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传递信息,鼓励学生想说,敢说,爱说,让学生从成就感上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一位学生没有回答上来,老师就微笑着说“没关系,随便怎么回答都可以”,一位学生回答错了,老师就温和地说“大家同意他的见解吗”,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就高兴地说“回答得很好”,“太棒了!”之类的话。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评价具有激励性,课堂气氛自然、热烈而活跃。学生在课堂上都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需要积极的思考,更需要一定的勇气、胆量和自信心,不管學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眼神暗示激励就是用服神来鼓励学生。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教师的眼神是在课堂上有效的、非语言信息传递的教学手段。亲切的目光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是调节学生情绪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用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语言加以肯定,让教师和学生在目光中情感交融,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总之,激励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它委婉,含蓄,富有启发性,如果运用得当,一定会取得“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参与激励,体验思维碰撞的乐趣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和获取的全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第一,身体的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_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获得个性化的享受。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和促使学生成长的需要。第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资源。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教师要做到“四不”:(1)凡是学生能提的问题不要由教师给;(2)凡是学生能解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做;(3)凡是学生能练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写;(4)凡是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不要由教师说。在《电阻定律 电阻率》一节教学中,我们就可采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演的模式进行:(1)提出问题(导问):导线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2)学生进行猜测(导思),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有关。(3)确定方法,设计方案(导法),如何把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我们在以前学习中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学生思考、教师启发,联系研究牛顿第二运动定律a与F和m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到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4)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导练),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读取并记录数据,最后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我们应当在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和学的过程,使其有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
参与激励最为典型的例子,其一就是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对概念的分析,对教材阅读理解,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走上讲台,也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师生分工合作,互相答疑、互相启发,或让学生参与命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能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思路。其二就是小课题,长作业。如怎样减小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误差,被磁化的手表如何去磁,信鸽是通过电磁场来导航的吗等等课题的研究。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即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完成这一作业。这一段时间可以连续几周或者几个月,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小课题长作业注重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体验思维碰撞的乐趣,从而能自主地进行主动性学习。
二、暗示激励,领悟心灵对话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学校18个班部分学生的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8个月后他来该校测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事实上这些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真实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的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爱护和信任下,这些学生更自尊,自信,自强。这一效应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被肯定的、愉快的心理体验,对学习兴趣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学习。
暗示激励在课堂上表现为语言暗示和眼神暗示等多种方法。语言暗示激励是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境遇、不同表现的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传递信息,鼓励学生想说,敢说,爱说,让学生从成就感上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一位学生没有回答上来,老师就微笑着说“没关系,随便怎么回答都可以”,一位学生回答错了,老师就温和地说“大家同意他的见解吗”,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就高兴地说“回答得很好”,“太棒了!”之类的话。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评价具有激励性,课堂气氛自然、热烈而活跃。学生在课堂上都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需要积极的思考,更需要一定的勇气、胆量和自信心,不管學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眼神暗示激励就是用服神来鼓励学生。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教师的眼神是在课堂上有效的、非语言信息传递的教学手段。亲切的目光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是调节学生情绪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用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语言加以肯定,让教师和学生在目光中情感交融,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总之,激励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它委婉,含蓄,富有启发性,如果运用得当,一定会取得“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