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uery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是创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在中国山水画中,则是通过留白使画面虚实结合,产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这种“空白”,常常呈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这种技巧的使用使艺术作品虚实相印,形神兼备,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艺术美感。如只画两个和尚在扛水,远处是树林,寥寥几笔,几乎全是空白,却能使人联想到“深山有古庙”,给欣赏者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完成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
  在高喊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传统“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成为明日黄花,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45分钟仍被老师紧紧抓住,生怕漏讲了什么,学生注定不是这课堂的主人,他们只能在老师的安排下,为完成老师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配合着,或者不关注课堂而做自己喜欢的事,课上得死气沉沉是理所当然的事,即使精彩、生动,那也是只属于教师一人的精彩。语文教学应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全盘授予,舍不得“浪费”时间,而应为学生留下一片可以自由的“空白”,给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唤醒、激励、鼓舞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组织下生成对文本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从而让自己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一、课堂中的留白
  1.导语的留白——引发好奇心
  导语仿佛是一本书的序言。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时间直接从标题入手。因为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是文章的文眼,更是理解分析文章的突破口,所以通过“留白”艺术往往能使学生雾里看花,时刻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文内容。比如在教学课文《旅夜书怀》就可以问学生:标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书的是什么怀?如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我问学生:李白为什么会做梦?梦境又是什么?梦醒之后有何感叹?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能极大地增强对课文的求知欲。留白艺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给了学生一个思考分析的机会,让他们去独立思考,使学生分析能力逐渐提高。
  2.朗读的留白——还情感体验予学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也往往在学生没朗读之前就进行主观的朗读指导,告诉学生该怎样读,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其实,这已剥夺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权利。带领学生朗读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情感的故事,教师不必急于做朗读指导,读完之后也不必急于讲解。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可能还在回味呢,我们不要去打断他们,教师的体验毕竟代替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充分朗读,才能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触摸作者的灵魂进而与作者对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很浅显。然而我们往往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怕没完成任务,或课堂不活跃,舍不得留下让学生自由阅读的“空白”,总是要求他们快速阅读。学生都还没读完,教师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简直是问题轰炸机,要么是一个接一个问题地问,咄咄逼人,让学生“喘不过气来”。试想,此时学生正在课文内容中徜徉,有的才刚刚进入状态,怎么可能深入思考你的问题?自由阅读时间太少,问题太多,学生疲于应付,缺少从容思考的空间,因而思想就缺少深度,很难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从体现。有时我们在感叹某学生笔下生花,或者见解非同凡响,其实并不是得益于老师课上的条分缕析,而是得益于学生自己平时好读书的积累。
  新《课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读”是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心灵旅行,学生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积累了语感。再者,问中本来就存在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景、意境、情愫,更是只能反复阅读、体悟才能解其中味。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就要求诗歌教学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反复体悟,置身诗境,借助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脑海里,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大方地“留白”,给学生情感体验的空间,把最美的酒留给学生去品尝。
  3.文本解析的留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文本解读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作者感情,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讲得越详细越好,学生也不是记得越多语文能力就越强。教师的个人理解、情感体悟不能取代学生的情感体悟。教师应留出文本解读的空白,激发学生去体悟情感,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得到美的真切感受。例如,在教学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时,教师播放了背景音乐,创设一种淡淡的略带伤感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朗读全文,巧妙激发学生的情感,掀起了第一浪情感变化。这个时候提问,作者联想已逝亲人,悲从中来,讲到母亲的关切之心表现在哪里?教师没有把答案直接讲出,而是留出“空白”让学生去找相关细节:“扣”的轻微动作,平常话语“儿寒乎?欲食乎?”并且让学生在桌上尝试“扣”和“敲”的动作,感受不同的效果。接下来让他们回想自己母亲在平时关心自己的相关细节,从而激起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学的原则就是引导学生感悟,在这样的审美性学习中,学生才能触摸美,升华美。
  4.课堂提问的留白——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
  “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就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探索问题的热情。教师要创设这种“空白”,把学生引入“苦闷”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入。那么,我们该怎样提问呢?教师应在看似无疑处设疑,在司空见惯处提出问题,这样才能突破思维的惰性,收到特别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祝福》时于无疑处设疑,开场问:“文章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愣住,随即进入思考状态。教师接着说:“她地位低,姓名被世人忽略,只知道她叫祥林嫂。”学生这一愣,正是“留白”价值的体现。学生表面看似毫无表情,而内心已是如即将喷发的岩浆,异常活跃。有些文章内容看似特别浅显,处于无疑的境地,我们就要在看似明白处设疑,善于激发,引起学生探讨文章的兴趣。
  既然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那么,提问时该注意什么?怎样让这个“空白”恰到好处?本人认为:在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4秒。这时的“空白”可以给学生创建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双翼,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增加自信心,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如《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讲到郭橐驼种树对读者有什么启发时,就可以这样问:郭橐驼是怎样种树的?另一类人又是怎样种的?结果如何?“养树”和“养人”有什么相通之处?这样提问,容易调动他们的兴趣。
  二、课后的留白
  作业留白———让课堂延伸到生活
  课堂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作业来巩固,但布置作业要注意量与质的关系,也要充分注意到作业设计要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一致,所以,我们应尽量在作业中“留白”,不要只是布置一些需要熟记的作业,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项羽之死》这篇课文,在分析完项羽这经典人物形象之后,设计了一道“留白”式作业:你认为项羽该不该过江东,你有什么看法?(可以查找资料)使用两三百字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主动获取知识、表达自己意见的习惯和能力。
  语文是一门艺术,而“留白”是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教师若能合理利用留白艺术,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明确告知学生,而是巧妙留白,那么学生就会在更广阔的时空里想象、思考,从而训练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小家庭结构的兴起,家庭对幼儿有太多过度的保护要求,城市化的生活也造成幼儿活动空间的减少,户外活动的减少会使得幼儿期的孩子们感觉到学习动力不足,尤其是触觉、前庭平衡学以及运动学的学习。“感统失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早期教育学家以及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合理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对于幼儿终身的发展大有益处。鉴于此,本文结合幼儿园每日活动就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
[摘 要:职业教育培养了很多一线人才,对专业知识技能而言,各学校也更加注重服务意识及职业道德等素养方面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导学生就业,确保学生就业后发挥自身价值,并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方向。今天,旅游业飞速繁荣,使得高星级饭店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对服务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教学中对之前经验进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持续创新和改进,进而培养出更多高质量和高素质的人才,以满
[摘 要: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系统的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思想,自此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社会的快速进步,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文化建设的问题。回归高校,探索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中尚存在的不足,回溯《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文化观,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养分,相对应的提出针对当下高校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有着重要意义。  
[摘 要:为了满足舞台表演要求,获得更为理想的视觉呈现效果,展现独特的艺术情感,就需要重视舞台美术的设计与灵活应用。色彩是舞台美术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色彩运用贯穿设计全程,也影响着舞台表演效果。所以为了成功塑造优美的舞台艺术形象,引起观众在思想情感层面上的共鸣为观众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思想,就需要重视色彩的准确应用,把握色彩运用当中的内在规律要求,推动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与他人的交流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电子产品所切割,当前的大学生一边享受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便捷化、智慧化生活,一边也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产生了繁重的心理压力、社交焦虑、人际关系困扰等心理问题。而近年兴起的“剧本杀”游戏的乐趣就在于将自己融入角色,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波折故事与情感起伏。在剧本的基础上,玩家可以尽情地发挥戏精技能。本文从“剧本杀”游戏及大学生心理问题两
一  我在胶河河畔,黄昏悄悄来临。  原本澄明的天空先是被艳红的晚霞染赤,又在有些料峭的风里静静地黯淡下来。北方的冬天已经到了尾声,初春的凉风如河边树林那边的细语绵绵地吹送过来。  我喜欢黄昏的时分,白日在黑暗里隐遁,远方向脚下的石子聚焦,光的消散总让人生出不能自主的时间的悲感,又让人一点一点看不见橙红的落日、斑斓的彩霞、飘忽的树影、涌动的波光。没有人因为一天的疲倦而沉沉睡去,黄昏的风却尤为静谧,
[摘 要:我国民族音乐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不仅拥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还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精神文化宝藏。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应当肩负起传承民族音乐的重担,高校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认识到民族音乐对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及时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策略,帮助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更好地渗透与传承。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
[摘 要:基于1 X证书制度探索课证融通的实践是推进职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核心课程体系重构为例,运用课证融通理念,通过对物联网应用架构分析、职业领域分类以及课程矩阵构建,将证书相关标准、规范、内容融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从不同职业领域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1 X证书;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留白”原是国画创作的一种方法,其意为计白当黑,虚实相映,创造出“无画处成妙境,无声处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学是集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也要讲究留白艺术,构筑教学的“阴晴圆缺”,形成“召唤结构”,使课堂呈现出急缓有致的错落美和虚实相生的和谐美,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但是,民办高职院校统招的生源水平等多种因素却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就会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最终也会影响到民办高职院校甚至是整个高职院校的正常发展。因此,文章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作者自身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深入剖析了学生管理工作主要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