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文章贵在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因此说,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和作文水平,因此作文评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一、 在自评自改中“成长”
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可见,自评自改对学生作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但自评自改绝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评改,而是教师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简单面批。在面批时,我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大部分学生都说:“不好或不理想”,我随机就问:“你觉得哪儿不理想?”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就已经发现了自己作文中的不足,然后抓住机会进一步点拨,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修改了。在互评互改中提高互评互改不是让学生互相读读别人的作文,而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掌握评判依据。主要让学生从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条理是否清晰,内容是中具体,遣词造句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互相评改。另外,在评论时都要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去评判,既要对优秀的作文进行赞赏,又要敢于对写得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互评互改时,学生可以采用几个人一起评改或采用两个人互相评改的方式交换意见,共同讨论。在商讨后,最好让学生落实到书面形式,这样便于学生对作文的进一步修改,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互评互改的情况进行总结。例如,我在教学生写《堆雪人》的作文前,就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堆了个大雪人,我们先滚了一个大雪球做雪人的身子,又滚了一个小雪球做雪人的脑袋,然后就开始装扮雪人了:同学们用胡萝卜做雪人的鼻子,用绿豆角做雪人的嘴,用山楂做雪人的眼睛,用瓶盖做雪人的纽扣,用小红桶做雪人的帽子,再把学生的长围巾作雪人的围巾,一个漂亮的大雪人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又蹦又跳的,摆出各种姿势和雪人照相。回班我就让学生动手写作文,学生们一挥而就。可是有些学生的作文还不能把堆雪人的过程写具体。我就放手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有的学生仔细读同学的作文时,发现同学写堆雪人的过程不具体,他就把自己怎么装扮雪人的过程帮同学改一下,还提醒同学写一写面对这么漂亮的大雪人,应该写一写自己的心情。这样,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经过同学们的互评互改就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了。
让学生坚持互批互改,渐渐地使学生学会了评改别人作文的能力,同时也是自己再作文的过程。同学之间依据评改的要求,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达到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在同评同改中完善
现代教育提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作文评改上,我与学生形成了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他们真正成为评改作文的主人。每写完一篇作文,我都宣读学生写得好的作文,引导他们注意听,看看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评价?可以是一句优美的语言、一种精妙的写作方法、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一段细致的描写等。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对评价作文就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发言想展示自己,有的同学抓住了小作者的语言描写,有的同学就关注了动作描写,有的同学看到了心理描写很恰当等。教师抓住机会对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时教师也可以找优秀的学生面对全体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这样学生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成功感。这时教师再读一篇写得不足的作文,学生的兴趣高涨,都想做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从这篇作文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经过师生的同评同改,学生就会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由此,学生的作文在师生的同评同改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训练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一、 在自评自改中“成长”
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可见,自评自改对学生作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但自评自改绝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评改,而是教师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简单面批。在面批时,我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大部分学生都说:“不好或不理想”,我随机就问:“你觉得哪儿不理想?”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就已经发现了自己作文中的不足,然后抓住机会进一步点拨,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修改了。在互评互改中提高互评互改不是让学生互相读读别人的作文,而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掌握评判依据。主要让学生从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条理是否清晰,内容是中具体,遣词造句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互相评改。另外,在评论时都要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去评判,既要对优秀的作文进行赞赏,又要敢于对写得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互评互改时,学生可以采用几个人一起评改或采用两个人互相评改的方式交换意见,共同讨论。在商讨后,最好让学生落实到书面形式,这样便于学生对作文的进一步修改,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互评互改的情况进行总结。例如,我在教学生写《堆雪人》的作文前,就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堆了个大雪人,我们先滚了一个大雪球做雪人的身子,又滚了一个小雪球做雪人的脑袋,然后就开始装扮雪人了:同学们用胡萝卜做雪人的鼻子,用绿豆角做雪人的嘴,用山楂做雪人的眼睛,用瓶盖做雪人的纽扣,用小红桶做雪人的帽子,再把学生的长围巾作雪人的围巾,一个漂亮的大雪人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又蹦又跳的,摆出各种姿势和雪人照相。回班我就让学生动手写作文,学生们一挥而就。可是有些学生的作文还不能把堆雪人的过程写具体。我就放手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有的学生仔细读同学的作文时,发现同学写堆雪人的过程不具体,他就把自己怎么装扮雪人的过程帮同学改一下,还提醒同学写一写面对这么漂亮的大雪人,应该写一写自己的心情。这样,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经过同学们的互评互改就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了。
让学生坚持互批互改,渐渐地使学生学会了评改别人作文的能力,同时也是自己再作文的过程。同学之间依据评改的要求,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达到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在同评同改中完善
现代教育提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作文评改上,我与学生形成了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他们真正成为评改作文的主人。每写完一篇作文,我都宣读学生写得好的作文,引导他们注意听,看看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评价?可以是一句优美的语言、一种精妙的写作方法、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一段细致的描写等。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对评价作文就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发言想展示自己,有的同学抓住了小作者的语言描写,有的同学就关注了动作描写,有的同学看到了心理描写很恰当等。教师抓住机会对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时教师也可以找优秀的学生面对全体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这样学生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成功感。这时教师再读一篇写得不足的作文,学生的兴趣高涨,都想做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从这篇作文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经过师生的同评同改,学生就会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由此,学生的作文在师生的同评同改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训练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