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基于表达的需要,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利用藏在文本中的这些空白资源,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去创造、去延伸、去补白,进而使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关键词:文字空白;情节空白;心理空白;结尾空白;想象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31-1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总希望能尽量多地给读者留下思维空间,于是就在不影响主题明确、形象完整的前提下,以模糊、不确定的表达,留下一些空白来激发、诱导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抓住这些空白,启发学生以联想和想象拓展情节,进行创新思维活动。
一、补充教材的文字“空白”
文字是文章内容赖以存在的形式。文字表达的清楚与否,好差如何,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然而,有些文章的意蕴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这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就形成了语言文字上的“空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象,补充这些空白,有助于进一步明晰事理,理解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如《哪吒闹海》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教学时我抓住“称霸一方”、“兴风作浪”这两个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结合看过的动画片进行扩展性想象:龙王父子做了哪些坏事?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思绪一下子被打开了,个个跃跃欲试。“龙王父子用大水淹没了老百姓的村庄,房屋倒塌了,老百姓都没地方住了。”“大水把老百姓吃的、穿的、用的都冲走了,喊声、哭声响成一片,可龙王父子理都不理。”“老百姓每年都进贡物品,可龙王父子还不满足,竟然要吃童男童女。”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想象理解中,龙王父子的可恶形象越来越具体、完整,这也为下文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补充故事的情節“空白”
情节是展开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由于作者构思炼意、布局谋篇、剪材取舍、运笔行文的需要,文章往往省略一些情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故事情节的“空白”进行补充,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大禹治水》一文中写道:“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读了这句话,我追问学生:“大禹真的一点不想自己的家人吗?那每一次路过家门,大禹会想些什么?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通过对此处“空白”的补想,从而体会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补充人物的心理“空白”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对它的描写往往能直接表现出人物在某种境遇中内心产生的喜怒哀乐,从而显示人物的命运、性格及社会意义。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相补充,互为映衬,是人物描写的基本方式之一。但由于行文节奏,感情抒发,详略安排,叙述人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写出来,因此,文中便形成了心理“空白”。但这种“空白”绝非思维的中止,意识的消失,它只是作者写法是的一种省略。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人物的心理“空白”想象,补充也很必要。又如《掌声》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和动作:“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小英的眼圈儿红了”,“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让学生透过小英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想象小英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过程,由此逐渐领悟到“掌声”的内涵。
四、补充文章的结尾“空白”
有些文章的结尾言虽尽但意未完,余味很浓,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如《狐狸和乌鸦》一文的结尾写道:“乌鸦刚‘哇……’的一声,肉就掉了下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学到这儿,我先让学生想象:乌鸦当时是什么表情,它会怎么想,怎么说?接着我又创设情境:过了几天,狐狸又来到这棵大树下看见乌鸦叼着一片肉还站在树枝上,狐狸又说了很多好听的话还想骗乌鸦嘴里的肉。让学生再想象一下乌鸦这次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说,这次乌鸦先把肉放在一边,然后大骂:“你这个大骗子,我这次再也不会上你的当了!”狐狸听了,灰溜溜地跑了。还有的说,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把肉先给孩子们吃了,然后对狐狸说:“你这个骗子,你休想骗到我的肉!”……通过这样的续想,既表现了学生的聪明机智,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地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千万不能听别人的奉承话。再如教学《秋姑娘的信》一文后,学生已经知道秋姑娘分别给她的好朋友写信,我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续想:等到寒冷的冬天过去以后,美丽的春姑娘又来了,她摘下头上朵朵迎春花,也给她的好朋友写信,信里会写些什么呢?有的说:“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告诉它们现在天气暖和了,让它们早点儿回来。”有的说:“一封写给冬眠的青蛙,准备出来捉害虫吧!”有的说:“一封写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脱下‘冬衣’。”还有的说:“一封写给麦苗,快快长大吧!”通过这样的续想,既加深同前文之间地照应,了解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同时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想象超越了教材本身,进行了逻辑推理和发展语言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推进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的发展。
由此可见,合理利用教材“空白”,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大有裨益,但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并非所有的空白都要创造想象;二是发展创造想象能力应贯穿动态化的教学原则,不仅要让学生创造想象出“空白”省去的内容,还要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省去这些内容,以逐步提高他们写作时谋篇布局,驾驭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文字空白;情节空白;心理空白;结尾空白;想象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31-1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总希望能尽量多地给读者留下思维空间,于是就在不影响主题明确、形象完整的前提下,以模糊、不确定的表达,留下一些空白来激发、诱导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抓住这些空白,启发学生以联想和想象拓展情节,进行创新思维活动。
一、补充教材的文字“空白”
文字是文章内容赖以存在的形式。文字表达的清楚与否,好差如何,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然而,有些文章的意蕴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这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就形成了语言文字上的“空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象,补充这些空白,有助于进一步明晰事理,理解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如《哪吒闹海》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教学时我抓住“称霸一方”、“兴风作浪”这两个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结合看过的动画片进行扩展性想象:龙王父子做了哪些坏事?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思绪一下子被打开了,个个跃跃欲试。“龙王父子用大水淹没了老百姓的村庄,房屋倒塌了,老百姓都没地方住了。”“大水把老百姓吃的、穿的、用的都冲走了,喊声、哭声响成一片,可龙王父子理都不理。”“老百姓每年都进贡物品,可龙王父子还不满足,竟然要吃童男童女。”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想象理解中,龙王父子的可恶形象越来越具体、完整,这也为下文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补充故事的情節“空白”
情节是展开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由于作者构思炼意、布局谋篇、剪材取舍、运笔行文的需要,文章往往省略一些情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故事情节的“空白”进行补充,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大禹治水》一文中写道:“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读了这句话,我追问学生:“大禹真的一点不想自己的家人吗?那每一次路过家门,大禹会想些什么?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通过对此处“空白”的补想,从而体会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补充人物的心理“空白”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对它的描写往往能直接表现出人物在某种境遇中内心产生的喜怒哀乐,从而显示人物的命运、性格及社会意义。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相补充,互为映衬,是人物描写的基本方式之一。但由于行文节奏,感情抒发,详略安排,叙述人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写出来,因此,文中便形成了心理“空白”。但这种“空白”绝非思维的中止,意识的消失,它只是作者写法是的一种省略。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人物的心理“空白”想象,补充也很必要。又如《掌声》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和动作:“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小英的眼圈儿红了”,“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让学生透过小英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想象小英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过程,由此逐渐领悟到“掌声”的内涵。
四、补充文章的结尾“空白”
有些文章的结尾言虽尽但意未完,余味很浓,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如《狐狸和乌鸦》一文的结尾写道:“乌鸦刚‘哇……’的一声,肉就掉了下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学到这儿,我先让学生想象:乌鸦当时是什么表情,它会怎么想,怎么说?接着我又创设情境:过了几天,狐狸又来到这棵大树下看见乌鸦叼着一片肉还站在树枝上,狐狸又说了很多好听的话还想骗乌鸦嘴里的肉。让学生再想象一下乌鸦这次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说,这次乌鸦先把肉放在一边,然后大骂:“你这个大骗子,我这次再也不会上你的当了!”狐狸听了,灰溜溜地跑了。还有的说,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把肉先给孩子们吃了,然后对狐狸说:“你这个骗子,你休想骗到我的肉!”……通过这样的续想,既表现了学生的聪明机智,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地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千万不能听别人的奉承话。再如教学《秋姑娘的信》一文后,学生已经知道秋姑娘分别给她的好朋友写信,我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续想:等到寒冷的冬天过去以后,美丽的春姑娘又来了,她摘下头上朵朵迎春花,也给她的好朋友写信,信里会写些什么呢?有的说:“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告诉它们现在天气暖和了,让它们早点儿回来。”有的说:“一封写给冬眠的青蛙,准备出来捉害虫吧!”有的说:“一封写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脱下‘冬衣’。”还有的说:“一封写给麦苗,快快长大吧!”通过这样的续想,既加深同前文之间地照应,了解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同时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想象超越了教材本身,进行了逻辑推理和发展语言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推进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的发展。
由此可见,合理利用教材“空白”,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大有裨益,但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并非所有的空白都要创造想象;二是发展创造想象能力应贯穿动态化的教学原则,不仅要让学生创造想象出“空白”省去的内容,还要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省去这些内容,以逐步提高他们写作时谋篇布局,驾驭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