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文本体例形式的构建及演进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经》的文本体例形式是整体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每卦均分为卦画符号、数字爻题、文辞三个部分.从发展的角度看,《易经》的文本结构形式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进:从卦画符号而言,其象征意义从具象向抽象发展,逐渐将深微的易理赋予符号之中;从文辞而言,由多重语料向稳固的形式、惯语发展;从数字爻题而言,则是将卦爻性质、位次按照简单明晰的方式代替原有的文字解释形式,更为明朗、有迹可循.在《易经》文本的编纂过程中,卦画符号、数字爻题、文辞三个部分虽然各有不同发展趋向,但是却能够保持主题一致性和篇章的整体性,在总体上推进《易经》的文本化理论化建设.
其他文献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 PI、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三个标准化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某高校2020级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在学校层面开展普适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院层面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充分应用测试数据,积极推广心理育人实践经验,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时序观念作为时空观念的子项,是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的重要素养之一.英国历年的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均将时序(时序的理解)作为学生应掌握的首要成就目标或核心概念,历史教科书的设计和历史教学中均注重对学生时序观念的培养.我们可以汲取英国同仁培养学生时序观念的有效经验,提高对时序观念的关注、处理好时序与主题的关系、重视讲述“延续”与“变迁”.
在新课程、新教材理念下,本文就“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进行了创新设计.依托“工业革命”这一史论概念,围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能否被称为革命”这一核心问题,创设学术争端情境,设置“非革命说”和“革命说”两大探究环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工业化为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新教材容量大和课时少的矛盾日益凸显,利用在还原或引入历史情境中进行知识或逻辑脉络的演绎,勾连零碎庞杂的知识.在重要的历史概念、承上启下的知识或新增却无基础的知识等关键节点处提供多则史料构成的“史料菜单”,让学生选择和辨析相关史料来突破对这些关键节点知识的理解,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促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全球航路的开辟”之“新型航海图”微探,紧扣课程标准和中心问题,通过由课文导图衍生的疑惑、虚往实归的波特兰航海图、虚实相生的《郑和航海图》、任重道远的后续探究四个思维环节来探究航海图的“实”与“虚”,旨在建构指向问题质疑、分析论证、类比生成、反思评估的历史研习范例,以供中学历史“图像入史”教学研讨参考和借鉴.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本文通过精读文本,正确引导,引领学生感悟体会在那场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誓死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判断.
沈阳方言中有一些由“咋的”构成的表达反问语气的疑问句式.这些疑问句式包括特指问、是非问及选择问三个大类共八个小类,其中每个小类都相应地表达了一种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反问语气,因此,我们从总体上将由“咋的”作谓语构成的疑问句所表达的反问语气从弱到强分为八个等级.“咋的”在沈阳方言中的这种独特用法是普通话中的其他疑问代词所不具备的.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根基.“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的价值本质在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政治原则和党性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的目标导向,在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深入推进“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践路径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愿景,向世界展现中国应对现代社会治理的人民立场和价值旨归.
历史知识可以分解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思维性知识和观点性知识.历史知识类型的划分可以帮助教师理出教学头绪,有些课以概念性知识为主导,有些课以事实性知识为主题,有些课的部分内容可用于训练思维,对结论性知识的认知则需要通过对事实性知识的思考.以知识类型破解当下高中教学的难题,使课程论的研究服务于核心素养要求,可为实现历史课程分层次目标的制定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五育并举”,要求“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智育发展、提升智育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架构清晰的知识框架、提升优良的思维品质、搭建合理的迁移桥梁、形成科学的历史解释,才能形成具有智育水平的历史课堂,真正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