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处于风云激荡的近代中国,传统书院为适应新形势也做出一定调整,但并没有彻底纠正其官学化、科举化倾向,最终在新学大潮中落伍。以近代的传统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书院在近代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从而可见西学影响下中国传统教育转变的艰难过程。
  关键词:传统书院中体西用变革
  书院的兴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从性质上讲,其产生可以追溯到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统治式微,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这种私人讲学的形式,可谓后世书院讲学论道传统的渊源。从名称而言,“书院”之名正式出现在唐朝,由于大规模修书的需要,唐玄宗时期设立“丽正修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这种中央设立的书院主要任务为整理图书、校刊经籍。书院制度自唐开始,至宋时确立发展,明清时进一步繁荣普及。书院的功能也逐渐集讲学、藏书、祭祀等于一体。
  晚清以降,中国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传统书院也做出了一定调整,但并没有彻底纠正其官学化、科举化倾向,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一、书院的官学化、科举化
  书院基于私学传统而产生,在促进学术繁荣、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形成了不同于官学系统的特点,如书院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且书院不受官府的严格约束,相对自由。然而,历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对书院逐渐加强干涉,书院在此影响下不可避免具有官学化倾向。自宋初,中央政权就通过赐书、赐匾、赐田等方式支持、资助书院,以图控制。至清朝,统治者对书院的控制更为严密。据统计,清代书院达4000余处,半数以上具有官方背景。一是官府掌握了各书院山长的聘任权,“清代书院山长每年一聘,大多在年前由书院所属地方官员发出聘书,并附聘金”。二是官府控制书院的主要经济来源,即学田收入,甚至挪用书院经费。咸同年间,各地官府“竟将书院公项藉端挪移,以致肄业无人,月谋废弛”。清统治者对书院所招生徒的籍贯、名额等也有限制。处于日益加重的控制下,传统书院的学术自由精神逐渐丧失,官学化倾向严重。
  书院兴起之处,本不为培养搏取利禄之徒,随着科举制的完善,科举考试成为正途,书院教育也沦为科举的附庸。清代书院的讲授内容主要是时文帖括,有些书院以做八股文好坏为聘任山长的标准。书院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考课制度,考课内容以科举内容为主,使考课俨然成为科举的训练场。书院与科举的结合,最具代表性的,是书院中的祭祀活动,清代书院“除祭祀孔子及其弟子、书院相关的先贤、先儒之外,还要祭祀执掌科名的文昌帝君”。诚然,书院科举化是大势使然,但也导致了书院教育的日趋僵化。明朝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体现了书院诸生经世致用、兼济天下的胸怀和气度;而清代云南玉屏书院的对联“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黄昏灯火五更鸡”,也可谓诸生以科举取士为读书要务的真实写照。
  二、新式书院的冲击
  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西学广泛打开便利之门。西方传教士等涌入中国后,在各地兴建了一批新式书院,既有宣扬教义的教会学校,又有不中不西的新式教育机构。这些新式书院给中国传统书院造成了冲击,差异更趋明显。
  从道光年间到清末,传教士在中国创办90余所教会书院,分布在30多个城市。正是基于传统书院对中国的影响,这些教会书院也沿用“书院”的名称,但它们与传统书院有显著差异。大多数教会书院以宣扬宗教为目的,完全采用西方学制,授课内容、授课方法也按照西方模式。这些教会书院虽然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的产物,但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也有一定的贡献。它们以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书院的授课模式,对中国教育风气的转变产生一定影响。
  1876年创办的上海格致书院相对于教会书院,是比较特殊的新式书院。格致书院由中西绅商合办,传教士傅兰雅主持筹办。它首先严禁传教,“凡各种传教之书,断不可入馆”。书院以讲授西方科学技术为主,重视实验精神,而且坚持开放办学,任人参观。书院的考课也以格致为主要内容,涉及中国人关心的时务、实用技术等。“格致书院是中外教育史上一个罕见机构”,是“不中不西、亦中亦西,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特殊学校”。格致书院还得到了一些洋务派官员的支持,如李鸿章、刘坤一等人,他们曾为书院的考课出题。书院也培养了一批通晓西方科学技术的中国知识分子。
  三、中体西用下的书院变革
  面对晚清巨变,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旧学不能拯救中国,唯有向西方学习才能寻找出路。甲午战前,中国人学习西方始终没有脱离“中体西用”的框架,在维护圣道的基础之上,学习西方制器富强之术。虽然大多数书院官学化、科举化倾向严重,且由于积弊已久,无法立时扭转,但也发生了有限的变革。
  危难时局中,书院首先恢复、发扬了儒学自身的经世致用传统,关心时事。早在嘉道年间,阮元创立诂经精舍、学海堂,研究经史实学,通经致用。同光时期,许多地方书院将经世致用传统进一步光大。贺长龄在任江苏巡抚期间,重建钟山书院,并令江苏书院学习《皇朝经世文编》,开启经世学风。再如:湖南的湘水校经堂,道光年间建于岳麓书院内,当时仅分经义、词章、治事三科试士;光绪五年重建后,首任山长成孺设经济一科,号召读经世之书。
  书院也适时将西学纳入教学范围,洋务运动后,西方的科技工艺更是成为书院的讲授内容,甚至在书院办学宗旨中也开始提倡西学。中西书院掌院沈毓桂曾将书院宗旨阐发为:“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中学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晚清重臣张之洞关注教育,设立了若干书院,如经心书院、尊经书院、广雅书院等。在他创办的这些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从总体看,虽然西学也开始在书院中占一席之地,但始终居于次要地位。
  传统书院虽然进行一定的调整变革,但这种变革力度显然是不够的。尤其在甲午战后,维新思想影响逐渐深入,学习西方成为潮流,而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远远落后于时代需要。光绪二十四年(1898),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奏折中建议将各省书院淫祠改为学堂,光绪帝接受建议颁布上谕,将各省大小书院一律改为新式学校。戊戌变法失败后,这条上谕废除,书院一度恢复。在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逐渐开始退出历史舞台,由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
  回顾传统书院在近代变革的历程,我们也应看到传统书院对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宋明理学、乾嘉汉学、西学等,都曾在书院中留下痕迹,甚至以书院作为学术传播的中心。晚清书院总体上呈现官学化、科举化倾向,仍有部分书院蕴含丰富的学术文化内涵,保留讲学传统。尽管这些书院并不占数量优势,但在促进当地学风的形成、学术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书院改为新式学堂,固然是教育近代化的体现,但因其与政治维新相联系,难免有仓促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丁钢,刘琪.书院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邓洪波.中国书院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
  [3]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款盘点手机----便携式手持信息终端,运用红外远传技术进行编码/解码数据传输。数据采集端引进了高性能进口原装HOA6480型Class IIIB垂直腔体表面发射激光器。通过扫描
近年来,国家对高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增大,高铁事业跳跃式发展,高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地基刚度和载重对高铁轮轨磨耗有重大影响,直接影响高铁运营寿命,所以如何取得一个合理地
摘要:中央电大考务系统是根据教育现代化需求,基于计算机网络,满足终身教育体系需求的考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电大系统。广东电大已经利用中央电大考务系统举行多次网络考试,从报考到编排全部通过中央电大考务系统进行,并顺利完成考试任务。  关键词:中央电大考务系统;终身教育体系;B/S架构;数据库;人机界面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目的探讨血压及其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体检且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确诊脑白质疏松的患者83例,根据脑白质疏松部位分为皮质下型组23例、
阐述了GIS在天津市建筑市场监管系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在目前的建筑市场监管BS系统的业务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的各项技术对各类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的数据采集、空间分析等功能的实现,详细论述了其中关于Silverlight地图、嵌入式应用、空间数据库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优化,针对公民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开放性等也有了较好的应对。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或者说生存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轻松主动地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教师设计出令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兴趣一、体现语文特点,发挥课件优势  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感悟性。强调使学生在接受多种感官刺激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其思维能力,加深其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学中更需要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
中国传统刺绣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三蓝绣作为刺绣中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宝贵的文化研究价值,成为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财富,为我国传统刺绣技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对清代三蓝绣的艺术表现形式、纹样题材、常用针法、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和研究。本文第一章梳理了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发展概况,对清代三蓝绣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三蓝绣服饰的艺术特色。第二章根据清
当前,对英语教材中阅读材料的研究多是有关阅读材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使用的,而很少关注原版阅读材料的改编,更少探讨改编后材料所发生的变化并给出改动的深层原因。本文通过比较中学英语课本---人教社出版的《新目标》(2012)与其源版本David Nunan(2005)的阅读材料,试图描写《新目标》(2012)选材的总体设计与文本内部的改动,分析其原因,进而探讨教材改编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研究结果如下:
随着计算机、网络、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宽带的普及、数字监控设备成本的降低,人类开始迈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平台的智能社会,智能化的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