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芬兰婆婆过去常说,“西苏精神甚至会带你穿透花岗岩。”如果你看看这些巨大的露出地面的灰色花岗岩层,它们从冰河时代起就遍布芬兰的乡村和森林,你就会明白,穿透花岗岩不仅困难,而且是不可能的。
在芬兰语中,“西苏”意味着力量,意味着坚持不懈地完成一项在有些人看来疯狂、几乎无望的任务。我的婆婆经历过冬季战争(1939~1940)的轰炸,当时芬兰遭到了占压倒优势的前苏联军队的进攻,但却成功地進行了抵抗,维护了芬兰的独立。《纽约时报》在1940年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西苏:一个能解释芬兰何以为芬兰的单词”。
图尔库大学的文化历史学家拉蒂宁指出,“20世纪20年代,他们需要为芬兰找到一些作为独立国家的特征。所以西苏是一个很好的正面进取的东西。它给我们的感觉是,我们芬兰人有一种积极的精神。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可以在寒冷中得以幸存。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在寻找积极的自我形象。所有这些都强化了一点:芬兰人有一种特别的品质。”
芬兰建国100年的历史强化了西苏作为一种特别的芬兰特征的概念。冬季战争后,芬兰全额支付了对前苏联的赔款,令人尊重。尽管这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却因此避免了对其独立的进一步威胁。西苏正是这个国家光荣幸存的体现。
这个词也经常用来解释芬兰的体育成就和体能耐力的壮举。20世纪90年代,芬蘭登山家古斯塔夫森成为了西苏的国家象征,1993年,他成为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芬兰人。到2009年,他已经攀登了世界上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而且没有补充氧气。 他成为世界上第九位完成这一壮举的登山者。 他还登上了南极洲的诸峰,并将其中一座命名为“西苏山”。
古斯塔夫森不仅用“西苏”命名了一座山,他五岁的儿子也叫西苏,他的脸还一度(现在没有了)被印在一款流行的芬兰糖果上,这种糖叫做“西苏含片”。
古斯塔夫森已经成为了西苏的化身,他自己又欣赏哪些有西苏精神的人呢?“我想到了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他们很有西苏精神。我还想到了在巴基斯坦登山时帮助我的巴尔蒂人,他们也很有西苏精神。”他说。
20世纪90年代,古斯塔夫森成为了“西苏”的国家象征,当时他成为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芬兰人。下面是他的建议。
习惯让自己走得更远些。我总是说,只要水没有结冰,你可以一直在水中游泳。刚开始可能不太舒服,但过一段时间你就会习惯。你可以强迫自己进入冰水,之后你会感觉好极了。
一旦你做出一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遇到困难,想想先辈们是如何应对的。
如果你不舒服,把这当做一种體验。
西苏也有它的缺点。就连古斯塔夫森也承认,芬兰的西苏精神也代表着一种固执己见的元素,“我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有西苏精神,你不仅要忍受逆境,你还要忍受拉赫蒂所说的‘沉默的无情’。”他说。
西苏也会让人难以承认自己的弱点。拉赫蒂告诉我,“开口求助是困难的。如果你承认自己的弱点,你就有可能失去颜面。在一种十分崇敬西苏的文化中,这是一项挑战”,如果你坚持太久,结果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你太努力,你可能会筋疲力尽。”如果你过于强调西苏精神,也可能伤害他人。她警告说。“把这种无情的态度也强加给别人太容易了。和这样的人相处是很困难的。”
她强调把西苏精神和同情心相结合,对自己和他人都很重要。与此同时,在芬兰,西苏作为社会粘合剂的作用似乎正在减弱。它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3岁的芬兰人尼耶米也认为,西苏已经变成了陈词滥调。“比如,芬兰赢得冰球世界锦标赛的冠军时,我们为我们有西苏精神感到自豪,”她说。“但大多数时候,西苏并不重要,年轻人甚至不为自己是芬兰人或者有西苏精神而感到骄傲,他们总觉得国外的东西更好。”
拉赫蒂敏锐地强调,许多其他文化都有类似的概念:日本的“ganbaru”(顽张),意思是在艰难时期顽强前进,不可退却。英国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坚硬的上唇,意为咬紧牙根,坚强不屈)”而自豪。
但西苏更特别,它似乎已经在国外激发了想象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世人认为,北欧国家掌握了实现个人成就的秘诀。
在西苏之前,世界欣赏另一个北欧出口的词汇,即丹麦(和挪威)的“hygge”理念,意为舒适惬意和欢乐。还有瑞典的“lagom”一词,意为平衡、适度和简单。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另一种芬兰的消遣方式正威胁着西苏精神万众瞩目的地位。它叫“kalsariknnit”,意思是“在家里穿着内衣喝个大醉”。这个概念已经在网上衍生出一个新的表情符号。
许多人愿意相信,这些芬兰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活得快乐和独立,就像一些芬兰人那样。事实上,让芬兰人民在生活中感到更充实的,是在教育和社会保障上的投资。
西苏显然不是芬兰式成功的唯一解释,但古斯塔夫森坚信,如果没有它,这个国家也许会不一样。“如果没有西苏,我可能一直在对你说俄语,”他提醒我,1939年前苏联发动进攻,芬兰最终成功保持了独立。
无论你身在何处,同样的坚韧精神今天仍然值得铭记。古斯塔夫森说:“最大的障碍是来自我们自身,是我们对自己说的话。”(摘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编辑/莱西)
在芬兰语中,“西苏”意味着力量,意味着坚持不懈地完成一项在有些人看来疯狂、几乎无望的任务。我的婆婆经历过冬季战争(1939~1940)的轰炸,当时芬兰遭到了占压倒优势的前苏联军队的进攻,但却成功地進行了抵抗,维护了芬兰的独立。《纽约时报》在1940年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西苏:一个能解释芬兰何以为芬兰的单词”。
图尔库大学的文化历史学家拉蒂宁指出,“20世纪20年代,他们需要为芬兰找到一些作为独立国家的特征。所以西苏是一个很好的正面进取的东西。它给我们的感觉是,我们芬兰人有一种积极的精神。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可以在寒冷中得以幸存。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在寻找积极的自我形象。所有这些都强化了一点:芬兰人有一种特别的品质。”
芬兰建国100年的历史强化了西苏作为一种特别的芬兰特征的概念。冬季战争后,芬兰全额支付了对前苏联的赔款,令人尊重。尽管这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却因此避免了对其独立的进一步威胁。西苏正是这个国家光荣幸存的体现。
这个词也经常用来解释芬兰的体育成就和体能耐力的壮举。20世纪90年代,芬蘭登山家古斯塔夫森成为了西苏的国家象征,1993年,他成为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芬兰人。到2009年,他已经攀登了世界上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而且没有补充氧气。 他成为世界上第九位完成这一壮举的登山者。 他还登上了南极洲的诸峰,并将其中一座命名为“西苏山”。
古斯塔夫森不仅用“西苏”命名了一座山,他五岁的儿子也叫西苏,他的脸还一度(现在没有了)被印在一款流行的芬兰糖果上,这种糖叫做“西苏含片”。
古斯塔夫森已经成为了西苏的化身,他自己又欣赏哪些有西苏精神的人呢?“我想到了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他们很有西苏精神。我还想到了在巴基斯坦登山时帮助我的巴尔蒂人,他们也很有西苏精神。”他说。
一名登山家的解读
20世纪90年代,古斯塔夫森成为了“西苏”的国家象征,当时他成为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芬兰人。下面是他的建议。
习惯让自己走得更远些。我总是说,只要水没有结冰,你可以一直在水中游泳。刚开始可能不太舒服,但过一段时间你就会习惯。你可以强迫自己进入冰水,之后你会感觉好极了。
一旦你做出一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遇到困难,想想先辈们是如何应对的。
如果你不舒服,把这当做一种體验。
西苏也有它的缺点。就连古斯塔夫森也承认,芬兰的西苏精神也代表着一种固执己见的元素,“我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有西苏精神,你不仅要忍受逆境,你还要忍受拉赫蒂所说的‘沉默的无情’。”他说。
西苏也会让人难以承认自己的弱点。拉赫蒂告诉我,“开口求助是困难的。如果你承认自己的弱点,你就有可能失去颜面。在一种十分崇敬西苏的文化中,这是一项挑战”,如果你坚持太久,结果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你太努力,你可能会筋疲力尽。”如果你过于强调西苏精神,也可能伤害他人。她警告说。“把这种无情的态度也强加给别人太容易了。和这样的人相处是很困难的。”
她强调把西苏精神和同情心相结合,对自己和他人都很重要。与此同时,在芬兰,西苏作为社会粘合剂的作用似乎正在减弱。它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3岁的芬兰人尼耶米也认为,西苏已经变成了陈词滥调。“比如,芬兰赢得冰球世界锦标赛的冠军时,我们为我们有西苏精神感到自豪,”她说。“但大多数时候,西苏并不重要,年轻人甚至不为自己是芬兰人或者有西苏精神而感到骄傲,他们总觉得国外的东西更好。”
北欧的文化输出品
拉赫蒂敏锐地强调,许多其他文化都有类似的概念:日本的“ganbaru”(顽张),意思是在艰难时期顽强前进,不可退却。英国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坚硬的上唇,意为咬紧牙根,坚强不屈)”而自豪。
但西苏更特别,它似乎已经在国外激发了想象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世人认为,北欧国家掌握了实现个人成就的秘诀。
在西苏之前,世界欣赏另一个北欧出口的词汇,即丹麦(和挪威)的“hygge”理念,意为舒适惬意和欢乐。还有瑞典的“lagom”一词,意为平衡、适度和简单。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另一种芬兰的消遣方式正威胁着西苏精神万众瞩目的地位。它叫“kalsariknnit”,意思是“在家里穿着内衣喝个大醉”。这个概念已经在网上衍生出一个新的表情符号。
许多人愿意相信,这些芬兰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活得快乐和独立,就像一些芬兰人那样。事实上,让芬兰人民在生活中感到更充实的,是在教育和社会保障上的投资。
西苏显然不是芬兰式成功的唯一解释,但古斯塔夫森坚信,如果没有它,这个国家也许会不一样。“如果没有西苏,我可能一直在对你说俄语,”他提醒我,1939年前苏联发动进攻,芬兰最终成功保持了独立。
无论你身在何处,同样的坚韧精神今天仍然值得铭记。古斯塔夫森说:“最大的障碍是来自我们自身,是我们对自己说的话。”(摘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编辑/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