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国文学中英雄形象的嬗变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che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文学类型的差异,通常我们会在不同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看到不同的人物角色,或邪恶、或卑劣,或仁爱、或慈悲,但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定是以某种精神、思想价值观为寄托的人物。这种形象为个人的命运、人类的自由而不懈的努力着,通过他的形象可以引起人们对生存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使人们更加的尊重生命,激烈人们用于挑战虚伪和非正义。这一形象就是所谓的英雄,在外国文学中英雄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时代的不同变迁,英雄形象也随之嬗变。本文将对外国文学中的三种英雄嬗变类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的阅读和反思,总结出死亡具有柔情美,带有人文主义的关怀.
陈宜中是颇受争议的南宋末年宰相,抗元爱国英雄文天祥《集杜诗》中部分诗歌似乎都在责难陈宜中,这是造成陈宜中负面形象的原因之一。然笔者通过分析发现所谓的责难一是出于后人
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在西方文学的理论史上,创立了体现启蒙主义理想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尤其是在戏剧方面,他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
玄言诗在东晋一朝达到兴盛,而显赫一时的士族也在东晋一朝由盛转衰。时间的吻合并不纯粹是历史的巧合,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玄言诗应空虚无聊的士族的需要而兴盛,转移了士族
中韩两国文学交流历史悠久。在贸易通商、使者往来、以及学者访学等各种交流活动的促成下,我国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被介绍到韩国,并广为传播。同时,在中国文学、文字的影响下,韩国
介绍了《天路历程》的影响力、独特性、作者的创作初衷及创作手法,目的是引领读者进入班扬笔下的世界并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
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世界,在中国文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为例,分析王朔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探究后现代主义时中国小说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泰晤土报》驻中国记者澳大利亚人莫理循通过其著作《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图文并茂地再现了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的社会风情,使此书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面镜子。通过深入地
《傲慢与偏见》用性格特点为题,人们习惯从表面看男人傲慢女人偏见,笔者认为小说明线介绍达西的傲慢引发伊丽莎白的偏见,暗线写女主人公傲慢应对男主人公的阶级偏见,两线交织纠缠
开场白: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如何编制“十二五”规划,事关未来5年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为此,本栏将从第7期起,就《我说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展开辩论。专此预告,欢迎赐稿。下期本栏将集中讨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周 宏:上期提到“档案事业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级档案部门无不欢欣鼓舞,这是顺理成章的大好事、大喜事。但是光有中央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当前特别需要档案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