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颜值 我的担当 我的梦想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k11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返回,完成了高速再入返回、控制、回收等关键技术试验验证。未来,这款航天员的新“座驾”,将成为中国航天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或许你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新飞船的秘密?不用急,让它自己告诉你。

1已有成熟的飞船为什么还需要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类的“终极三问”,却难不倒我,因为有一群聪明的设计人员已经替我想得明明白白了。
  新一代载人飞船,顾名思义就是全面升级的天地往返交通工具。这次亮相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就是我的“试验版”,还不是最终的“定型版”,主要是對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进行飞行验证。后续飞船会不断改进,所以未来的我一定更完美。
  提起中国载人飞船,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我的老大哥神舟飞船了。你可能要问,既然有成熟的飞船,为什么还需要我呢?
  因为当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月球和更遥远的深空后,神舟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更宏大的梦想了。
  如果说,神舟飞船解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问题,我解决的则是如何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经济地进入太空,开展更遥远深空探测的难题。
  相比神舟飞船,我可以飞得更远,不仅可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还能完成38万公里外的载人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相比天舟飞船,我能够从近地空间站下行运输货物。同时我还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可以降低成本,大大提高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能力。
  但我和神舟、天舟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我们的存在丰富了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人们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选择。

2我高大威猛穿两件套还戴帽子


  对于飞船家族来说,颜值跟实力密切相关。
  我有着流畅的倒锥型钝头体气动外形。相比神舟飞船的钟型,倒锥型空气升阻比更大,能让我在以第二宇宙速度高速返回时,依靠空气阻力减速,更加平稳、精准的落地。
  我个头很大,身高近9米,腰围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与“三座”的神舟飞船相比,我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可以一次运送六七名航天员。
  跟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不同,我由两舱构成:返回舱是整船的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服务舱提供我的动力和能源。以前航天员的生活工作需要在两个舱之间往返,而我的返回舱空间更大,未来里面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做“隔间”,打造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以及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我的返回舱穿了两件“衣服”。“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的作用,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密封性好、舱内视野遮挡少。“外套”由耐烧蚀的新型轻质防热材料打造而成,与神舟飞船的“外套”相比,重量降低了30%,防热效率更高,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将有效提高可重复使用率。
  我头上还有一顶漂亮的“帽子”,可以保护脆弱而娇贵的对接机构,这是航天工程师们用防热材料为我设计的。和其他飞行器对接时,可以把“帽子”摘掉露出对接机构,等返回地球时再把“帽子”戴上,保护里面的设备不被烧坏,实现重复使用。

3模块化让我成为“经济适用船”


  设计师们围绕“安全可靠、以人为本,智能自主、覆盖全程,组合多能、高效集成,自主可控、推动发展,重复使用、降低成本”的设计理念,让我拥有“安全、舒适、经济、智能”的多重优点。
  我的返回舱内,航天员和平台设备实现了分区布局。舱内只安装环控生保、人机交互等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生命安全和飞船操控的设备,大量平台设备被妥善安置在“内外衣”的夹层里。这不仅让舱内空间更大,也最大程度避免了大量设备和航天员共处一室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多功能使用,设计人员还像搭积木一样,通过使用相同返回舱配置不同服务舱模块的方式,让我不仅可以去近地空间站做客,还能到月球甚至更远的深空转一圈。这样在满足多种任务要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研制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
  除了整船模块化,返回舱也采用模块化设计,载人运输时配置环控生保、座椅、仪表、手控操作等设备,载货运输时配置货架、货包。这让我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可以给空间站运送大量补给物资,或者把空间站里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为了提高可重复使用率,设计师们精打细算到每一个细节。像星敏感器、计算机等高价值设备,过去都放在服务舱里,落入大气层时全被烧毁。现在这些设备统统放在返回舱,跟着我返回地球,下次任务接着用。

4或许有一天能和你一起去太空


  早在2016年,“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已经利用长征七号首飞的机会,成功验证返回舱的气动外形等关键技术。
  这次我的“试验版”更进一步,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更多关键技术进行飞行验证。
  有专家评价说:“这次飞行试验的成功可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由跟跑到并跑的跨越,为我国载人登月飞船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
  这让我觉得使命重大。我也将不负众望,在这次试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接过接力棒,让中国人探索深空的脚步走得更稳健。
  不过也别认为我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设计师们常说,未来的航天是大众的航天,也许有朝一日,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太空旅行。在设计中,他们一直在努力让我变得更加安全、宜居,甚至想让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能够直接在我身上充电、上网,用起来就像在地面上一样便捷。
  或许有一天,我也能和你一起去太空,想想就好激动!
其他文献
5月13日,吕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五届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暨2020年吕梁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节将于5月15日~5月19日在吕梁广场电商扶贫创业孵化园区举行。吕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尉文龙,副秘书长张小武,以及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开发区、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招商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出席發布会。   这次展销会与往不同的是,展销会与直播带货节同时举行。活动将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形
期刊
5月6日,在庄严的《团歌》声中,轩岗煤电公司2020年“五四”群英表彰会在公司四楼视频会议室拉开帷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云江参加会议并讲话。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建章主持会议,公司纪委书记张立新、工会主席田欢泽等出席会议。   李云江对公司团委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主动融入公司生产经营、降本增效、疫情防控、转型升级中心工作,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他指出,面对2020年的新任务、新要求,
期刊
今年以来,一种叫做草地贪夜蛾的害虫正由南向北肆虐我国多地,对玉米、甘蔗、高粱、馬铃薯等粮食作物造成了一定破坏。这种“粮食杀手”并不是我国本土物种,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此向全球发布预警。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的外来虫害,又叫秋粘虫,2017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入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具有暴食为害重、繁殖能力强、适生区域广、扩散速度快等特点
期刊
俄罗斯科罗廖夫萨马拉国立研究型大学近日开发和制造出用于纳米卫星的智能控制系统的样机,并计划2021年在实际飞行中加以测试。   萨马拉大学太空教研室副教授安德列·克拉姆利赫负责该项科研工作。他称,由他们研发控制、导航和通信统一综合体能够在轨道上的各种紧急情况下基于所嵌入的算法做出独立决策。   安德列·克拉姆利赫说:“通常,纳米卫星的星载系统(导航接收器、收发器、电源系统等)各自独立运行,我们将它
期刊
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5月11日发表一项行星科学最新发现,美国科学家报告称,火星40%表面、包括赤道在内的所有纬度都能存在稳定“卤水”,且火星上液态“卤水”或比之前认为得更常见,存在时间也更长。研究指出,这些“卤水”的性质和温度决定了它们并不适合地球上的微生物生存,但将成为下一步人类火星探索的重要目标。  研究团队发现,40%的火星表面,包括赤道在内的所有纬度都能存在稳定的“卤水”。这些“卤水”
期刊
一直以来,大家对硅油都存在很多误解,如刺激皮肤、导致过敏,甚至还会听到硅油有毒、致癌的传言。   “硅油在化妆品或护肤品中应用相当广泛,而且获得了全球各国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在化妆品中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主管药师孙洁指出,硅油本身无毒、无味,较少引起皮肤刺激和过敏。   曾有传言表示:“硅油致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禁用硅油。”笔者查询了FDA官网,发现编码0090
期刊
5月10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在广州参与某平台电商直播,短短半小时内卖出2万公斤岭南荔枝。赵春江院士同时也是广东众多农村科技特派员中的一员,直播中,他不仅现场做了一道荔枝苦瓜凉拌菜,还为荔枝产业数字化发展出谋划策,吸引百万网友观看,被亲切地称为“荔枝院士”。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类网络平台迅速发展,为非常时期的信息沟通搭建了桥梁。科学家们也积极“触网”,从疫情严峻期间通过网络平台发声解疑
期刊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M.L.Dustin及其團队发现了由细胞毒性T细胞(CTL)释放的自主杀伤性超分子攻击颗粒。   CTL能够杀死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研究人员检测到了细胞毒性多蛋白复合物从CTL转移到靶细胞,并把这些复合物命名为超分子攻击颗粒(SMAP)。SMAP从CTL中迅速释放出来,并具有自发的细胞毒性。质谱分析、免疫化学分析和CRISPR编辑确定了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C端片段是SMAP的成分,
期刊
中医,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具”的一门关于生命智慧与生命艺术的学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实践者。“医应治于天下,而不治于山林。”从医20年,王彦泽不断探索生命的理解、生活的态度、中医文化的真谛,从未停止过思考的脚步。他不仅从事中医学工作,更关注传播中医文化的推广与践行。5月18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近王彦泽,聆听了他的中医之道。中医“魂魄”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
期刊
帮助医疗机构等调配并在线交付应急抗疫物资累计超过6.6亿件;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免费远程视频会议服务;推出应急资源信息发布与匹配平台、智能疫情助理、智能温感筛查系统等10余款免费产品和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京东依托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技术优势,及时保障民生需求,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传统供应链在商品供应和服务创新上的局限,更加认识到以新技术驱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