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人”的显与隐——论沈从文的叙事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n7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倡导的“讲故事”的文学观念让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坛最独特的“讲故事的人”.进入40年代后,他对“故事”叙事热情日渐消褪,“小说”意识明显增强,“讲故事的人”的形象逐渐消隐,进而转变为孤独的“现代小说家”.我们不仅看到他从“故事”到“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与冲突,也看到他对叙事形式的艰难探求.
其他文献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同时也是革命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一生雄姿豪放,业绩辉煌.周恩来将他誉为“今日革命文化的班头”①.茅盾将他1920至1940年代的奋进历程称作“中国前进的知识分子所度过的\'向真理,的\'天路历程\',.②王若飞称赞他是”国家的至宝“.③郭沫若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怀着要把全部的力量、精神和生命”无条件地拿出来\",为完成革命事业、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热忱,肩负起重大的使命.
期刊
作为文学意义的“京派”“海派”,源自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与苏汶的一场文学对话,“海派”最初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批评术语和文学修辞.沈从文的批评隐现了他理想化的文学观,以及文化认同隔阂下的矛盾冲突.“京派”“海派”在当代的研究中逐渐被演变成了具有各自地域特色的文学共同体,“海派”的贬义色彩被消弭,而其巨大的文化批判内涵也被削弱,却也增加了耐人寻味的阐释空间与延伸路径.
从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发展趋势可知:文献史料整理和研究已成为一股热潮,即使仅从选题上看,许多项目和专著都与之密切相关并涵盖史料的各个类别.具体至现当代作家年谱著述,“《东吴学术》年谱丛书(甲种)”“当代著名作家及学者年谱系列”“中国当代重要作家年谱丛书”分别于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陆续出版,都对现当代文学历史化和资料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提供了优秀之作.在此前提下,在2013年完成《阮章竞评传》之后,青年学者陈培浩和阮章竞之女阮援朝
期刊
宁波三江口的甬江东岸,矗立着一座精美的建筑——天后宫,又称庆安会馆.它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又作为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的重要遗产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点.
期刊
2021年10月23日至25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理事会暨“地方路径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于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同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资助.开幕式由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勇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乐野教授致欢迎辞,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致开幕辞.研究会会长丁帆教授做题为《“打出世界上去”——从鲁迅先生两通信札说起》的主题报告,研究会秘书长萨支山教授作学会工作报告并介绍了王瑶学术奖评奖
期刊
了一容的小说以苦难、悲怆、沉重、忧伤、苍凉、悠远、寄寓等为特征,坚守悲悯和隐忍,深具反思社会万象、反思自我成长、反思人类发展何去何从的忧患意识.了一容具备驾驭各类丰富复杂题材的能力,型塑各种生命状态,把控叙述基调氛围,笔墨节制留白、深具况味.
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竞争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点.图书情报学作为探寻信息资源发展脉络的专业,既要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也要促使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得以实现,为信息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在大数据视野下,学科之间的交叉愈发深入,图书情报学专业也要以此为发展背景,不断审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建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期刊
阿来的“机村史诗”构建了独特的边地文学地图.在博物诗学的视野下,阿来在对地方风物、人物群像、历史记忆的书写中,呈现出对人与自然、词与物、个体与历史、村庄志与民族史之间关系的新思考,显示了他丰厚的博物情怀与博物精神.“机村史诗”因此在博物志、村庄史、族群的精神图谱等广义的博物文化的脉络上获得了在当代文坛中的独特位置.
期刊
探讨古代散文“文学性”的根本目的 是为古代散文研究探索更切实的途径、方法.“文学性”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以语言运用为基础所形成的审美特征,古代散文的写作并非纯粹的文学创作,必然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没有明显的审美特征,从而无法被关注和深入研究.回归古人的创作与理论实际,古代散文之“文”的特征在于讲求修辞.讲求修辞是写作中作家精神、情感等外化为作品的中间环节,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修辞理念的确立、修辞手段的安排等重要步骤.“讲求”的主体是作者,讲求修辞强调作者在散文写作中的主体能动性,散文美的核心就在于主体通过讲求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