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的运用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信息化教学; 创造性思维; 审美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践行新课标,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朵奇葩。
一、信息化激起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就会在心里对学习产生消极抵抗情绪,就会把学习当作一件繁琐的事情,完全是在外界的压力下进行被迫学习,这样的学习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将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以鲜明的图片、精彩的图像、立体的动画、优美的声音、耀眼的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多彩的刺激,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整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高昂的学习热情,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形成持久的内在动力,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图文效果,为学生展示一幅幅优美的桂林山水图片与视频,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学生眼观其形、耳听其声,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在一幅幅优美的图片与动态的视频中感受漓江水之静、清、绿,山之奇、秀、险。这样以多媒体来形象展示远比教师单调的讲解更富有趣味性,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学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学生某个知识点出现“断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形成更多的能力。
传统教学在化解教学重难点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有了多媒体,这些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多媒体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具有立体化、动态化、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更易于化解教学重难点。比如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年龄小,认知处于初级阶段,以从直观事物获取信息为主。而古诗词短小精悍,学生往往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这些枯燥静止的文字立体化、动态化,将文字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将诗词所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更便于学生理解。如在学习《春晓》时,笔者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并从互联网上大量收集相关的图片,将短短的20个字的诗文演变成4幅形象直观的图片,并配以课文的朗读。直观的图片给了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体会到文字所不能描绘的意境。这样在图片与音乐的辅助下开展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从而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还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样的人才才是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信息的传递局限于教师的直接讲授,学生没有更多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信息的传递更为多样,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展开积极有效的互动,利于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
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建立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在这方面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具有重要优势。多媒体有着超大超强的信息库,可以充分利用,收集更多的图片图像、视频与文字资料,从而使学生获得更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思维的表象,为学生进行主动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小学生天真烂漫,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所需要做的就是挖掘学生强大的潜能,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通过多媒体的声像效果,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这更利于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热情,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框限制,大胆想象,勇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四、信息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陶冶情感、培养审美能力为目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培养初步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将美育有机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小学语文,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将没有生命的静态的文字以图文声像来综合呈现,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真正置身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充分想象,让学生享受美,在动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与优美的意境中体会文本的形象美、意境美与语言美。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多媒体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在向人们展现自身教学的魅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改变课堂教学,要理性看待,将多媒体的运用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实践融于一体,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在实践中检验,不断来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使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剑平.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0).
[2] 黄雅婷.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2014(11).
【关键词】课堂教学; 信息化教学; 创造性思维; 审美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践行新课标,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朵奇葩。
一、信息化激起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就会在心里对学习产生消极抵抗情绪,就会把学习当作一件繁琐的事情,完全是在外界的压力下进行被迫学习,这样的学习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将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以鲜明的图片、精彩的图像、立体的动画、优美的声音、耀眼的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多彩的刺激,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整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高昂的学习热情,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形成持久的内在动力,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图文效果,为学生展示一幅幅优美的桂林山水图片与视频,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学生眼观其形、耳听其声,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在一幅幅优美的图片与动态的视频中感受漓江水之静、清、绿,山之奇、秀、险。这样以多媒体来形象展示远比教师单调的讲解更富有趣味性,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学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学生某个知识点出现“断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形成更多的能力。
传统教学在化解教学重难点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有了多媒体,这些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多媒体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具有立体化、动态化、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更易于化解教学重难点。比如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年龄小,认知处于初级阶段,以从直观事物获取信息为主。而古诗词短小精悍,学生往往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这些枯燥静止的文字立体化、动态化,将文字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将诗词所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更便于学生理解。如在学习《春晓》时,笔者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并从互联网上大量收集相关的图片,将短短的20个字的诗文演变成4幅形象直观的图片,并配以课文的朗读。直观的图片给了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体会到文字所不能描绘的意境。这样在图片与音乐的辅助下开展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从而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还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样的人才才是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信息的传递局限于教师的直接讲授,学生没有更多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信息的传递更为多样,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展开积极有效的互动,利于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
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建立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在这方面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具有重要优势。多媒体有着超大超强的信息库,可以充分利用,收集更多的图片图像、视频与文字资料,从而使学生获得更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思维的表象,为学生进行主动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小学生天真烂漫,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所需要做的就是挖掘学生强大的潜能,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通过多媒体的声像效果,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这更利于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热情,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框限制,大胆想象,勇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四、信息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陶冶情感、培养审美能力为目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培养初步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将美育有机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小学语文,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将没有生命的静态的文字以图文声像来综合呈现,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真正置身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充分想象,让学生享受美,在动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与优美的意境中体会文本的形象美、意境美与语言美。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多媒体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在向人们展现自身教学的魅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改变课堂教学,要理性看待,将多媒体的运用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实践融于一体,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在实践中检验,不断来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使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剑平.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0).
[2] 黄雅婷.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2014(11).